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从卵受精当天开始,受精卵每2 d(仔鱼阶段每5 d)采集1次,每次取120粒卵(仔鱼),用于测定受精卵胚胎发育期(第1、3、5、7 d)和仔鱼发育过程(第1、5、10、15、20 d)中机体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鳝机体湿重在胚胎发育期和仔鱼期变化都不显著,但出膜前后变化显著,出膜后相比出膜前湿重含量下降了41%(P<0.05)。机体干重在整个胚胎发育期差异不显著,但在出膜后第10 d开始,机体干重显著下降(P<0.05)。仔鱼发育阶段,1日龄含水量为71.28%,之后,含水量逐渐回升,10~20日龄稳定在81.52%~82.02%。胚胎发育期,每颗受精卵蛋白质含量在3.4~3.7 mg之间。出膜后,每尾仔鱼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1日龄时蛋白质含量为3.51 mg,发育至20日龄时,蛋白质含量降低为2.44 mg,相比胚胎发育初期,蛋白质含量下降了28%。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差异不显著,但进入仔鱼发育阶段后,脂肪含量线性降低,从0.77 mg(1日龄)降低至0.38 mg(20日龄),相比胚胎发育初期,20 d时脂肪含量下降了57.8%。综上可知:黄鳝受精卵胚胎发育阶段能量消耗较少,但在仔鱼发育阶段,特别是仔鱼发育的前10 d能量消耗较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投喂添加或不添加VE、VC、HUFA和二氢吡啶的五组试验饲料,经125d饲养试验,以雌鳝的性成熟系数、怀卵量、产卵力、孵化率、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研究这几类物质交互作用对其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E、VC、HUFA和二氢吡啶对雌鳝生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性成熟系数方面,2组、5组和对照组的雌鳝(分别为4.55%、4.45%和4.43%)极显著高于1组(1.99%)、4组(1.50%),2组也明显高于3组(3.49%);在绝对怀卵量方面,2组(2286个卵细胞/尾)和5组(2255个卵细胞/尾)极显著高于1组(2034个卵细胞/尾)、4组(1921个卵细胞/尾),对照组(2187个卵细胞/尾)绝对怀卵量明显高于1组和4组;在产卵力方面,2组(346个卵细胞/尾)极显著性高于1组(为145个卵细胞/尾)和4组(为112个卵细胞/尾)(P<0.01),显著高于3组(266个卵细胞/尾)(0.010.05);卵孵化率方面,2组(96.85%)极显著高于1组(81.66%)、3组(72.24%)和6组(83.74%)(P<0.01),也显著高于5组(92.85%)(0.010.05)。1组和2组雌鳝性腺中SOD活性分别为15.72U·mgprot-1和13.30U·mgprot-1,相应地,MDA含量分别为1.64nmol.mgprot-1和1.35nmol.mgprot-1;而3组雌鳝,其性腺中SOD活性最高,为50.68U·mgprot-1,由于饲料中抗氧化性VE、VC的缺乏,导致脂质过氧化发生,其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为5.79nmol.mgprot-1。3组雌鳝的产卵量较大,但因VE、VC的缺乏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所产的卵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卵子的孵化率。结果表明,VE、VC和HUFA都是黄鳝保持良好的生殖性能的必需营养成分,二氢吡啶不仅可促进性腺发育,而且能改善鳝卵的质量和提高鳝卵孵化率。  相似文献   
13.
团头鲂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血清中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浓度的周年变化。血清T4和T3在春季性腺迅速发育时期形成峰值,T4的升高比T3早一个月。繁殖期后。血清T4和T3水平降低,血清T4分别在8月和10月出现两个小峰;T3在7月-11月维持较稳定的水平。血清T4、T3在冬季的水平均较低。对血清甲状腺激素在春季升高的生理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地区3种体色黄鳝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鄱阳湖区黄鳝群体的亲缘关系,对鄱阳湖区大花鳝,细花鳝,隐花鳝3种体色黄鳝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鳝酯酶同工酶由EST-A和EST-B2个多态位点组成。各种体色黄鳝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4351~0.4646。表明黄鳝天然群体在酯酶同工酶酶系统各基因位点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其遗传变异性大多发生于群体内,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9.66%,而群体间变异只占总变异的0.34%;聚类分析表明,大花鳝和隐花鳝为同一分支,细花鳝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15.
16.
本试验旨在探究黄鳝对饲料中铜的需求量及铜在黄鳝组织中的蓄积规律,为确定黄鳝配合饲料中铜水平和保障黄鳝食品安全提供依据。试验以五水硫酸铜为铜源,采用等对数间距的形式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36.8、135.7、500.0 mg/kg的铜,实测饲料铜水平分别为14.21、23.95、37.01、135.63、499.63 mg/kg,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投喂初重为(62.09±1.07)g黄鳝60 d后测定生长指标、形态参数、体成分、组织铜蓄积量和血清生化指标。每种饲料投喂4个养殖箱(重复),每个养殖箱投放30尾黄鳝。结果显示: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升高,黄鳝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为先升高后降低,饲料系数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在饲料铜水平为37.01 mg/kg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均表现最佳。饲料铜水平对黄鳝全鱼、肝脏、肠道、脾脏及皮肤铜蓄积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肾脏和肌肉铜蓄积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各组黄鳝肌肉铜蓄积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黄鳝不同组织铜蓄积量表现为肝脏>肠道>脾脏>全鱼>皮肤,其中499.63 mg/kg铜组肝脏铜蓄积量超过国家食品中铜安全限量标准(50 mg/kg)。饲料铜水平对黄鳝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及溶菌酶(LZM)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升高,黄鳝血清谷丙转氨酶(GPT)、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先升高后趋于平稳,其中血清GPT活性表现为135.63、499.63 mg/kg铜组显著高于14.21、23.95、37.01 mg/kg铜组(P<0.05),血清Cu-Zn SOD活性和T-AOC表现为37.01、135.63、499.63 mg/kg铜组显著高于14.21、23.95 mg/kg铜组(P<0.05)。由此得出,摄食适宜铜水平的饲料可提升黄鳝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铜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降低黄鳝的生长性能。铜主要蓄积于黄鳝肝脏及肠道,摄食高铜饲料会引发黄鳝肝脏铜蓄积量超标,并存在肝脏损伤风险,但对肌肉的食用安全性未见显著影响。以饲料系数及增重率为评价指标,60~95 g的黄鳝对饲料中铜的需求量为44.29~45.84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发挥鄱阳湖大量小鱼虾的作用和当地池塘等中小水体的养殖潜力,笔者结合各地经验,在江西省进行了黄鳝网箱养殖技术的试验推广,狠抓水、种、饵及管理,实行健康养殖,获得了一定效果。现将黄鳝无公害网箱养殖技术总结如下,旨为同行间进行交流。一、养殖水环境养殖水环境要求水源有保障,水质无污染,且注排水方便。池塘、注排水沟、门前屋后的小水池等均可以作为养殖黄鳝的水体,但为方便管理考虑,选择面积3亩~5亩、水深1.0m以上、排灌水较方便的池塘更能保证养殖成功。二、网箱的制作与设置1.网箱制作网箱为敞口,通常以40目左右的聚乙烯…  相似文献   
18.
黄鳝的胚胎及胚后发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秋白 《水产学报》2003,27(6):505-512
将黄鳝的受精卵静水控温孵化后,经活体解剖和透明处理,记录黄鳝孵化时序,显微观察并拍摄黄鳝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黄鳝卵圆球型,橙黄或淡黄色,沉性,卵粒重25~38mg,卵径1.7~3.1mm。受精吸水3~5min膨胀后,卵径增大至3.0~3.7mm。黄鳝出膜时全长15~21mm,卵黄吸收完成时,全长25~35mm。黄鳝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具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的胸鳍。胸鳍在胚体出膜后卵黄囊完全消失前退化。在温度26℃时,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为168h,所需积温“度·时”值为4368;在温度32℃时,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为144h,所需积温“度·时”值为4608。在温度32℃时,胚后发育所需时间(从出膜至卵黄全部吸收)为216h,所需积温“度·时”值为6912。26~30℃是黄鳝卵适宜的胚胎发育温度。  相似文献   
19.
蚂蟥是环节动物门蛭纲的一些种类的俗称,也叫水蛭。许多地方在黄鳝养殖中出现大量蚂蟥寄生黄鳝体表引起黄鳝逐步死亡的现象,特别是在稻田等浅水中养黄鳝时更为严重。一般养殖密度越大,传染速度越快,死亡量也从少到多最后大量死亡。由于黄鳝是一种无鳞鱼,体表血管丰富,因而蚂蟥极易寄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翘嘴鲌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根据翘嘴鲌的体成分拟定饲料配方,设计了不同蛋白水平(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4.46 %、37.20 %、38.82 %、41.5 %、43.58 %)的5种饲料,用以进行饲养试验,分别饲喂体质量相近(约1.2 g)的翘嘴鲌幼鱼。60 d后,测定每组幼鱼的生长性能(全长、体长、湿重、肌肉水分、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翘嘴鲌的体长、全长、湿重随饲料蛋白水平的高低变化规律明显,蛋白水平为38.82 %的试验组,鱼的生长性能最佳。经回归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并结合翘嘴鲌的生长和体蛋白积累情况,认为翘嘴鲌幼鱼饲料的适宜蛋白水平为39 %~4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