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9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沿黄地区麦茬粳稻穗型划分及其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穗型划分的重要意义从我国水稻新品种发展的历史看 ,每次出现大的突破 ,都要有 10年以上甚至几十年的科学积累 ,接着带来一次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但在两次大的突破之间 ,也会有某些局部性状改进的新品种出现 ,而且数量之大 ,更新甚快。栽培上为了使这些新品种在短暂的生命  相似文献   
52.
水晶3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1992年以郑稻5号为母本,与日本品种黄金晴杂交,同年冬季南繁加代,经逐代单株选拔、鉴定,于1997年稳定并参加品系鉴定试验,1998、1999年同时进行产比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示范表明,水晶3号在优质高产抗性等综合性状方面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53.
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精播夏玉米栽培关键技术,于2012年进行了1 a两点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种子质量、农艺措施、种肥等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单项技术处理(分别为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CK(混粒种子,播种后不镇压+清除麦秸+不施种肥)和集成技术处理(精密种子,播种后镇压+麦秸平茬覆盖+施种肥)对其影响有差异。集成技术处理土壤含水率比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处理分别高15.70%、16.73%、18.64%,比CK和单种子处理高23.18%;集成技术处理的株高比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CK分别高21.54%、19.96%、24.54%、18.94%、33.14%,单株叶面积分别高20.43%、17.10%、34.42%、13.05%、44.07%,单株干质量分别高37.44%、30.83%、48.81%、22.09%、58.59%。集成技术处理的苗期叶绿素SPAD值、Pn均最高,产量为10 886.71 kg/hm2,比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处理及CK分别增产18.61%、11.96%、13.49%、9.89%、39.04%,增效率分别为10.66%、4.64%、6.89%、5.05%、29.77%。  相似文献   
54.
播后镇压覆盖对土壤保水保温和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8月进行2期池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及农艺措施对夏玉米出苗及幼苗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播种后镇压覆盖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平衡土壤温度,从而提高夏玉米出苗率,增强幼苗素质,提高苗期田间株高整齐度,有利于培育齐苗壮苗,在土壤水分不太充足时效果更为明显。为保证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出苗质量,播种时的土壤最低持水量应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  相似文献   
55.
水稻机械化育秧及移栽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省大部分稻区仍沿袭传统水稻栽培方式 ,费工费时。为此 ,从 1 998年起 ,我们采用从日本引进的ST - 30盘播机、育苗器及SP - 4插秧机连续 3年进行了机械化播种、育秧、移栽试验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并结合实际 ,改进了一些步骤 ,使本技术更易推广应用 ,现介绍如下。1 种子准备首先用比重为 1 .1 0~ 1 .1 3g/cm3的盐水选种 ;用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消毒 ;浸种 2~ 3天 ,注意换水 ,以供给种子足够的水分和氧气 ;之后利用温水催芽 ,芽露出 1mm左右时 ,将种子上的多余水分沥干备用。2 床土准备将采集来的土壤碾碎 ,然后用 4~ 6…  相似文献   
56.
为进一步探明种肥对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作用,2013 年运用大田2 点试验,测定生理与产量指标,研究了5 种处理(NPK、NP、NK、PK、CK)的种肥对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影响。NPK种肥处理后的夏玉米的幼苗素质、根干重、根体积、根条数、叶片Pn和SPAD值都最好,进而降低了玉米果穗的秃尖长,增加了玉米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NPK处理的产量比处理NP、NK和PK、CK增产4.52%、6.06%、13.21%和29.05%,增产效果大于其他施用组合。种肥影响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效果,且N、P、K都是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种肥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57.
耐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单53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A88为母本、郑T22为父本杂交组配的单交种.该品种在河南省2a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882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4%;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007.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5%.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  相似文献   
58.
测定了细角螺(Hemifusus termatamus)腹足部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并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管角螺(Hemifusus tuba)、棘角螺(Hemifusus kawamurai)和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细角螺肌肉中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肌肉干重的81.03%,高于鲐鱼(79.86%)、方斑东风螺(66.45%)、管角螺(56.94%)和棘角螺(64.42%);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38.49%,占氨基酸总量的47.50%;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含量为38.49%,占氨基酸总量的46.94%。细角螺肌肉中共检出2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65.25%,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34.75%,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为0.53,低于方斑东风螺(1.15)、管角螺(1.13)和棘角螺(0.69),高于鲐鱼(0.37)。结果表明,细角螺肌肉中必需氨基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物蛋白与脂肪来源。  相似文献   
59.
利用120对SSR引物分析10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及其与21个属于不同优势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并初步进行了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共检测到429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56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12~0.85;遗传距离为0.10~0.72,平均为0.57。聚类结果表明,两类自交系间遗传差异明显;高油玉米自交系与各普通玉米自交系以及不同优势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间均存在较大遗传差异;普通玉米自交系聚类结果与生产上利用高优势杂交种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杂种优势组合的双亲自交系均属于不同类群,而在同一类群自交系间尚未组配出具有高杂种优势的组合。  相似文献   
60.
选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设置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子粒机收质量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机收子粒破损率为1.03%~6.26%,杂质率为0.17%~2.12%,含水率为23.9%~35.80%。除60 000株/hm~2密度下创玉107、粒收1号和先玉335外,其他处理组合的破碎率均低于5%;所有处理组合杂质率均低于3%。随种植密度从60 000株/hm~2增加到90 000株/hm~2,机收脱粒时子粒含水率、破碎率和杂质率均呈降低趋势。机收子粒腐籽率为0.58%~5.89%,除迪卡517、华皖267和粒收1号外,其他品种均超过2%;90 000株/hm~2密度下子粒腐籽率显著高于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在黄淮海地区评价玉米品种的子粒机收质量时需关注腐籽率。种植密度、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子粒机收质量,基因型的影响效应大于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