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1.
达氏鲟常见的鱼病有烂鳃病、肠炎病、肤霉病、腹胀病、腹水病和心外膜囊肿病等,但蜕皮病尚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1 治病过程 2011年5月12日上午巡池时,养殖员发现本站C区8#玻璃钢盆有较多的达氏鲟头部发白(如图版).仔细观察并比较临近的池子发现,虽然正值投喂时间,但病鱼吃食不积极,游动比较频繁.我们立即捞取患病鱼检查,发现头部吻端和一侧皮膜蜕去呈白色,蜕皮处有充血细线,但没有水霉附着(该区大部分池密度不大近几个月没有动池,可排除受伤的原因),体表及鳃部并无明显异常,镜检未见炎症病灶和寄生虫或菌丝体.初步分析头部的蜕皮应该类似于真菌性皮肤病,使用抗生素应有效.考虑到患病鱼较多,患病部位比较光滑,以及可能相互传染,涂抹软膏效果不一定好,我们决定采取就近移池用药.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室内营造了0.01 mg·L^?1(对照组)、0.50 mg·L^?1(低浓度组)、1.00 mg·L^?1(中浓度组)、2.00 mg·L^?1(中高浓度组)和4.00 mg·L^?1(高浓度组)5个氨氮浓度组,对史氏鲟胁迫养殖60 d后取样测定其生长、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指标,初步揭示史氏鲟幼鱼对慢性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随氨氮浓度升高,史氏鲟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均显著下降(P<0.05),但肥满度(CF)无显著变化。在抗氧化指标中,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免疫指标中,肝脏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受氨氮胁迫影响显著(P<0.05)。结果表明,慢性氨氮胁迫显著抑制了史氏鲟幼鱼的生长,降低了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建议在史氏鲟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应控制在≤0.5 mg·L^?1,以避免其对史氏鲟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3.
田甜  朱欣  唐大明 《水产科技情报》2014,41(6):294-295, 301
2011年春季,中华鲟研究所土池养殖的匙吻鲟成鱼中发生了细菌性败血症。文章总结了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从发病过程、临床症状、镜检结果、病原菌分离及鉴定等方面进行综合鉴别诊断,并根据病鱼体内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合病例实际情况及以往的防治经验,采用注射氟苯尼考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在病鱼的病灶处涂抹红霉素和云南白药软膏,连续治疗一个疗程后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