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51.
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养殖势头迅猛,成为渔民增收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方面差距较大,导致了各地的克氏原螯虾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体形、外观、肉质、生长速度等方面的差异。克氏原螯虾亲虾繁育后代后逐大部分不会死亡,继续蜕壳、生长、繁育后代,且群体繁育力比较强。经过多年的养殖,  相似文献   
152.
唐建清 《农家致富》2010,(11):40-41
2.放抱卵虾模式每年的9~10月,当中稻收割后,将稻草还田,用木桩在稻田中营造若干深10~20厘米的人工洞穴并立即灌水,稻田灌水后投放淡水小龙虾抱卵虾。抱卵虾可来源于人工养殖,也可从市场收购,但人工养殖的抱卵虾质量较好,成活率较高。抱卵虾离水时间要尽可能短,所  相似文献   
153.
唐建清 《农家致富》2010,(12):44-45
一、烂鳃病 1.病原与病症 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2.防治方法(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在每升4毫克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  相似文献   
154.
王磊  石磊  何连帅  王陈路  唐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23-14325,14358
[目的]研究在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中,不同水生植被下的污水中环棱螺的生存状况。[方法]通过模拟冬季不同植被湿地条件,检测污水对太湖环棱螺(Bellamya 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及其存活率的影响,探究不同大型湿地水生植物模型条件下太湖环棱螺的生存状况。[结果]在不同水生植物建立的湿地模型中,从环棱螺的存活率来看,水花生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芜萍组存活率最低;环棱螺的SOD活性均为先降后升的趋势;MDA活性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芜萍组、灌木柳组和对照组为先升后降,最后趋于一致,而金鱼藻组和水花生组无明显变化,水芹菜组变化比较复杂。[结论]在冬季的5种水生植被环境中,水花生与环棱螺的组合对富营养化污水有明显的抵御效果,而芜萍与环棱螺的组合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5.
罗氏沼虾的亲虾选择和运输,是育苗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多次参加罗氏沼虾亲虾选择和运输工作,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6.
<正>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是一个外来物种,到中国只有70年左右,对其进行科学的、全面性的研究及规模化养殖的时间更短,有  相似文献   
157.
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鳌虾幼虾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向阳面的6个水泥池,利用茶树枝、稻草、枯树叶、棕榈皮、泥巴为遮蔽物,从池塘捕捉克氏原螯虾抱卵亲虾。在不同的遮蔽物下孵化以及苗种培育,研究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遮蔽物条件下,幼虾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以茶树枝和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极显著高于以稻草、枯树叶、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其中不设遮蔽物的水泥池中,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最低。在所收获的幼虾个体中,以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平均个体重量显著高于以茶树枝、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  相似文献   
158.
不同放养密度下龙虾残杀情况的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常所说的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又称淡水小龙虾(简称小龙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是一个外来种,目前已在我国各大水系分布,也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小龙虾产业已面临供不应求的危机,市场上价格大幅上升,如何高效养殖已经是龙虾产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9.
小龙虾、河蟹与鱼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又称淡水小龙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由日本移入到我国,目前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随着小龙虾养殖热的兴起,养殖模式呈现出多样化,通过对多家养殖单位的调查、研究、分析以及通过自己的养殖对比,目前小龙虾的养殖模式中以小龙虾与中华绒螯虾、鱼类进行混养的模式较为合理,产生的效益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0.
唐建清 《当代农业》2010,(12):44-45
一、烂鳃病 1.病原与病症 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2.防治方法(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在每升4毫克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