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刺sou对两种单细胞藻类牧食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直接计数法和叶绿素a测定法评估了长刺对不同密度的小球藻、舟形硅藻及其混合藻液的牧食力.结果表明当小球藻密度在5.200mg/L~12.688mg/L(湿重)时,随藻液密度降低,长刺的滤水速度逐渐升高,摄食速度(细胞/·h)则逐渐降低,小球藻密度为3.432ml/L~5.200ml/L(湿重)时,随藻液密度降低,长刺的滤水速度及摄食速度都明显降低.当舟形硅藻密度为7.885me/L~63.365me/L(湿重)时,随藻液密度降低,长刺的滤水速度逐渐升高,摄食速度逐渐降低.长刺的摄食使浮游植物产氧量降低.在混合藻液中,长刺选择性摄食舟形硅藻,选择指数S=0.086.长刺对舟形硅藻、小球藻为代表的中小型藻类具有较强的牧食力,证实了用长刺等大型枝角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在一定水温条件下 ,对中华倒刺鱼种 (1 5 5~ 7 2 8g)进行了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结果表明 :耗氧率随鱼体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长 4 35cm ,均重 1 5 5 g的个体 ,平均耗氧率为 0 42 0 2mg/g·h ,窒息点为0 441 2mg/L ,平均体长 7 2 2cm ,均重 7 2 8g的个体 ,平均耗氧率为 0 2 2 2 2mg/g·h ,窒息点为 0 8831mg/L。水温与耗氧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3.
正铜梁区少云镇乌鱼基地从2008年开始养殖乌鳢,在高产高效方面取得了成功,并且具有推广的意义。一、养殖要求1.池塘建设池塘一般选择靠近水源、环境较为安静的地方。建设鱼苗池的面积约为0.5亩,成鱼池2~3亩,深2米,池埂高出水面60厘米左右。池塘养殖用水的水质一定要好,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溶  相似文献   
24.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通过观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变化及其休药期。结果显示,在同一浓度下,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SOD活性出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而随着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MDA,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厚颌鲂各组织SOD和MDA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影响最小的是肌肉,其次是鳃、肝脏;通过SOD和MDA变化情况,确定休药期为28 d左右。  相似文献   
25.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对(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厚颌鲂的肝脏、肌肉和鳃组织GOT活性呈现不规则变化;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试验前期肝脏GPT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试验中期以后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肌肉和鳃组织GPT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总体则基本呈现不规则变化;盐酸环丙沙星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GOT和GPT活性大小依次为肝脏鳃肌肉;通过GO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29、27和32 d;通过GP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37、28和34 d。  相似文献   
26.
青海湖裸鲤肠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青海湖裸鲤肠道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其前、中、后肠的组织学特点差异明显 ;裸鲤肠道由内向外可以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但缺乏粘膜肌 ,因此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分层不明显 ;裸鲤前、中肠的褶皱高而宽 ,排列紧密 ,纹状缘明显 ;后肠的褶皱低而窄 ,排列疏松 ,纹状缘不明显 ;裸鲤肠道的杯状细胞数量从前肠到后肠依此逐渐减少。文中还对青海湖裸鲤肠道各段的结构与食性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稻鱼菜、稻鱼鸭复合生态模式综合效益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和示范表明 ,与平作种稻比较 ,在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中 :水稻产量可平均增产 10 %以上 ,同时每亩平均增收鲜鱼 5 5 8kg ,成鸭 14 6kg ,蔬菜等经济作物 4 7 3kg (按稻田面积计算 ) ;提高了稻田的肥力 ,水稻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 2 0 1%、 5 7 3%、 17 3%和 18 9% ;水稻植株虫口量最少。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的总收入达到 10 0 0元 /亩以上 ,大大提高了稻田的产出和效益 ;其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 0 5以上 ,属良性循环的高效多元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最后介绍了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8.
中华倒刺鲃仔稚鱼期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了中华倒刺鲃从初孵仔鱼到30日龄稚鱼,分析测定了中华倒刺鲃的特定生长率、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中华倒刺鲃的SGR为26.43%。在初孵仔鱼体内就能检测到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胰蛋白酶在内源营养阶段具有较高的活性,在4日龄开口时其比活力降到一较低值,随后呈现增加的趋势,在18日龄达到最低值后又缓慢增加。淀粉酶在试验期间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比活力一直呈增加的趋势。脂肪酶在18日龄前其比活力一直增加,并且在7-18日龄表现出较高的比活力水平,18日龄后快速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出一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厚颌鲂小瓜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厚颌鲂(Mogalobrama pellegrini)属于鲤科(Cypronodae),鲌亚科(Cultrinae),鲂属(Megalobrama),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特有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宜昌——宜宾的干、支流江段。近年来,随着栖息地环境变迁和过度捕捞,厚颌鲂的资源量已经呈显著下降趋势,栖息范围萎缩。  相似文献   
30.
长江中游洪湖段仔鱼昼夜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中游洪湖段仔鱼漂流的昼夜变化特征,于2015年6-7月,在该江段进行了3次昼夜连续采样调查,共采集仔鱼101 349尾,分属于6目8科22种,数量以贝■氏最多(占93.6%),其次是鳊(占4.3%)。仔鱼种类数和平均密度最大值均出现在20∶00-22∶00,分别为18种和(15.73±2.03)ind./m~3。以时间段为因素对部分仔鱼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仔鱼的漂流密度在不同时间段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鳜(Siniperca chuatsi)、鲤(Cyprinus carpio)在不同时间段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 MDS)结果显示,仔鱼出现时间段可分为昼和夜两组。光照强度和种间差异可能是引起仔鱼漂流特征昼夜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将仔鱼漂流过程分时间段研究,对提高资源量精度评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