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史氏鲟与杂交鲟幼鱼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水条件下,对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和杂交鲟幼鱼的生长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60d饲养,杂交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5g增至1200g,最大个体重1800g,体长420cm;史氏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3g增至682g,最大个体重1200g,体长310cm;本文还就体长与体重关系作了初步分析,并测得杂交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杂=4417G04482(r=09604),史氏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史=59402G03757(r=09847)。  相似文献   
22.
鲟是世界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其个体大,全身利用率极高。作为大型淡水经济鱼类,鲟鱼养殖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中国自从1992年开始鲟鱼养殖,到目前为止鲟养殖量早已经居世界首位,鲟鱼养殖发展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但是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鲟鱼细菌性疾病的频发,并因此引起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了鲟鱼养殖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营养成分分析、物理特性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综合分析不同形式的南极磷虾产品(磷虾粉、磷虾膏、磷虾肉糜)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鱼子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以及处理组与对照组(无南极磷虾组)之间,鱼子酱主要营养成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磷虾粉组的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磷虾肉糜组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和及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余两处理和对照组(P0.05),而投喂磷虾产品显著降低了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P0.05)。投喂南极磷虾粉,能显著提高鱼子酱的卵径大小、单颗卵重和硬度(P0.05),对鱼卵的断裂性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色泽方面,磷虾粉组颜色显著低于磷虾肉糜组,磷虾肉糜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磷虾膏组(P0.05)。各处理组的感官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南极磷虾粉组鱼子酱的整体风味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南极磷虾产品对鱼子酱主要营养成分影响较小,但南极磷虾粉对于鱼子酱的卵径、单颗卵重、硬度、色泽和感官评价值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4.
人工养殖陆封型大西洋鲑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3月从美国缅因州格兰特湖(Grant Lake)引进陆封型大西洋鲑(Salmo salar)发眼卵,从孵出仔鱼开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察其形态特征、年龄、生长、食性、性腺发育、繁殖生态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其生长发育所需条件,分析养殖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陆封型大西洋鲑3龄组体重(W)与叉长(L)相关方程为W=0.0131L^09949;可完全投喂用人工颗粒饲料;在淡水中饲养3年(11783度日)性腺可发育成熟。统计980尾性成熟雌鱼的产卵率可达98%以上,成熟个体平均相对怀卵量为1885粒/kg体重。成熟雄性精子数量为200亿/mL,人工繁殖时雌雄比为2:1,受精率75%~92%。  相似文献   
25.
网箱和流水池塘养殖俄罗斯鲟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随机从网箱(6m×6m×7.5m)采集1~7龄、流水池塘采8~10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样本500尾,测量体长和体质量,研究人工养殖俄罗斯鲟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养殖俄罗斯鲟的体长(L)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增长相关,其方程为:W=6×10~(-6)L~(3.1292)(R~2=0.9846,n=500),b3,呈异速生长;1~10龄期间,俄罗斯鲟生长分为快速生长期(1~4龄)、稳定生长期(5~8龄)和生长衰老期(9~10龄);拟合出Von Bertallanff的生长方程为:L_t=130.776(1-e~(-0.269(t-0.122)))(R~2=0.948,n=500),W_t=35.709(1-e~(-0.112(t-1.905)))(R~2=0.878,n=500)。生长拐点年龄为4.36龄,拐点处W=8.59kg,L=90.52cm,拐点前生长较快;拐点后,体长生长减慢,体质量生长减慢滞后,10龄后出现负生长。建议人工养殖俄罗斯鲟商品鱼以5龄前上市为宜。  相似文献   
26.
在专用鲟鱼苗培育池内,以水蚯蚓为饲料,对俄罗斯鲟稚鱼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性培育实验。从开食起培育期25d,稚鱼由全长15cm、均重003g,增至51cm、083g,成活率91%,饲料系数401。实验发现,俄罗斯鲟稚鱼摄食凶猛、食量大,在供饵不足时,互食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