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7 毫秒
41.
研究了不同底质和温度对大竹蛏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底质情况下,大竹蛏苗种的生长率、增重率均优于无底质组(P<0.01);17.8~24℃适合大竹蛏菌种存活、生长、增重,24℃下大竹蛏苗种的存活率、生长率均最好;而有底质组存活率与无底质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底质试验表明,大竹蛏苗种有底质培育较无底质培育佳.对2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有底质、24℃是大竹蛏苗种生长、存活和增重的最优条件组合(P<0.05).  相似文献   
42.
2014年7月分别以江苏红壳色文蛤(Meretrix meretrix)原种、子一代中的红壳色文蛤和普通壳色文蛤为亲本建立子一代红壳色文蛤群繁选育系RF1、子二代红壳色群繁选育系RRF2和对照组CG(control group)。对各群繁选育系的受精卵直径、孵化率及壳长生长进行测定,并对各群繁选育系壳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各群繁选育系受精卵直径、孵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期日生长率RRF2RF1CG,RRF2、RF1壳长显著大于CG(P0.05),此阶段红壳色文蛤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附着后,日生长率RRF2RF1CG,壳长RRF2RF1CG(P0.05),表明红壳色文蛤具有生长优势,且子二代红壳色文蛤生长优于子一代。文蛤稚贝壳色清晰稳定后,对各群繁选育系、家系进行壳色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群繁选育系RRF2、RF1、CG中红壳色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91.43±4.36)%、(75.73±4.03)%、(0.67±0.42)%。子二代群繁选育系RRF2中红壳色比例显著高于子一代群繁选育系,表明随着世代的增加,壳色得到纯化。  相似文献   
43.
2007~2011年间在江苏省文蛤良种场对采自吕四渔场海域的大竹蛏(Solen grandis)开展了繁育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吕四渔场海区大竹蛏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繁殖季节为5~7月份。肥满度呈季节性变化,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为102.94%;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为68.30%。在工厂化育苗车间采用pH升高+流水刺激法,5年间催产25批次,总产卵量为43.86×108cell,平均孵化率为(55.14±3.34)%。共获得平均壳长(6.04±1.38)mm的稚贝4.212×108cfu,育苗成活率为(26.20±6.86)%。在水温19.5~24.5℃条件下,D形幼虫经5~10 d生长,发育变态为附着稚贝;经30 d培育,稚贝壳长生长到5 mm;经60 d培育,稚贝壳长生长到1 cm。大竹蛏生长与温度关系曲线显示,12月至翌年3月份水温在13.7℃以下时大竹蛏生长滞缓,其余时间生长明显,壳长平均月壳长增长4.723 mm。连续2年对大竹蛏的周年生长进行跟踪测定,大竹蛏养殖到第二年年末壳长达69.66 mm。稚贝生长过程中壳长与粒重的回归关系式为y=0.066 9x2.877 2,(R2=0.991 9)。研究结果为大竹蛏繁育技术的工艺化和人工养殖的开展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品种单一,生产环境欠佳等原因,对虾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充分提高对虾池的综合利用率,我们利用江苏省大丰县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的1034亩对虾池进行文蛤与对虾的混  相似文献   
45.
高潮区文蛤大批死亡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苏南部沿海滩涂,近几年来.连年发生高潮区文蛤的大批死亡。仅1989年8~9月间就死亡了6000多吨,严重影响了该地区文蛤的增养殖生产。1989年至1990年,我们对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和海区实地考察,结果表明:高潮区文蛤死亡主要原因是环境条件差.文蛤体质弱,弧菌感染等因素共同引  相似文献   
46.
缢蛏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近几年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k))养殖规模逐步扩大,苗种主要来 自浙江的野生群体,资源日趋紧张,苗种质量得不到保障,给江苏养蛏业带来一定的制约。 鉴此,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000年对缢蛏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 情况简述如下。1 村料方法1.1 育苗设施 a.育苗池共6只,均为18m2,最高水位1.3m; b.饵料培育:一级培育为 三角烧瓶、二级培育为40L白塑料桶、三级培育为18m2的水泥池;c.供水系统:暗沉淀池3个 ,各23m3,沙滤罐1个;d.供气系统:22kw、1.1kw涡气泵若干台。1.2 亲贝来源 亲贝选自…  相似文献   
47.
江苏文蛤暴发病的发生机理与综合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我省文蛤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机理。认为一种球状病毒感染是文蛤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文蛤病害的暴发还与致病性细菌、寄生虫、滩涂底质及海区环境、养殖密度、文蛤的机体抵抗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从文蛤种质选育、养殖环境改善和合理养殖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8.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发展可持续的产业模式[1]。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饮食安全的今天,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近几年得到了大力的研究及推广,探索和优化了多种综合种养模式[2-3]。在部分省份已具有相当规模,而且各具特色,比如湖  相似文献   
49.
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地理群体为一组,丽文蛤为另一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70%、17.04%、13.82%和10.40%,累计贡献率为67.95%。第一主成分主要受楯面长/壳长、小月面长/壳长的影响。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显著(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95.18%,综合判别率为82.80%。  相似文献   
50.
3种肉食性鱼类的捕食及脊尾白虾防御行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黑鲷、漠斑牙鲆及暗纹东方鲀3种肉食性鱼类捕食脊尾白虾的行为观察。结果发现,3种肉食性鱼捕食脊尾白虾的强度排列依次为黑鲷暗纹东方鲀漠斑牙鲆。脊尾白虾最主要的防御方式为尾扇拨水向后弹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