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近年来,诺卡氏菌病在我国南方如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大有蔓延趋势。我们选取一例乌鳢诺卡氏茵病的发病病例,分析和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2.
浅谈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痢疾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感染率高,流行期长,发病快,死亡率高;若治疗不彻底,病猪长期带菌排菌,成为本病的来源。临床以消瘦、腹泻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病程10~30d以上,死亡率高。这2种病单独发病时治疗不难,一旦混合感染后,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并且高死亡率和高淘汰率会给养猪业带来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53.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暴发性病害的病原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暴发性病害的病原超微结构观察SUPERMICROSTRUCTUREOBSERVATIONONPATHOGENOFEXPLOSIVEDISEASEOFBLACKTIGER(PEUAEUSMONODON)邓国成李焕...  相似文献   
54.
猕猴桃,因其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医药疗效,愈来愈被人重视。它不仅有辽广的野生分布,而且近年来有了大量的基地栽培。同鲜食比较,猕猴桃更适宜加工。基于这是一种新兴的果品,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开发产品,进行系列化加工,以完成原料的转代增值,就成了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5.
56.
目前,各国学者往往使用各类指数模型来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本文试图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空间罗伦兹曲线——更为直观、简洁地显示土地利用的集散分布及其变化。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绘制了西藏拉萨市城关区1991年、2000年及2005年的土地利用随高程带分布的罗伦兹曲线,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集中化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罗伦兹曲线直观地展示了研究区1991-2005年的土地利用随高程带分布的集散程度变化不大。其中,草地的分布最均匀,林地和建设用地分布最为集中。基于罗伦兹曲线计算的集中化指数进一步准确地显示了土地利用集散程度的变化:耕地和草地的集中程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水域的集中程度先升后降;未利用地在高程带上的分布逐渐趋于集中;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集中与分散程度不变。  相似文献   
57.
水产动物源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性及QRDR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临床分离的59株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靶基因gyrA和parC编码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的突变情况。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水产动物源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法扩增gyrA和parC,并通过测序分析其靶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表明:24株(40.7%)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其中对萘啶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40.7%、16.9%、20.3%、8.5%。敏感菌株QRDR靶位点未发生突变,24株喹诺酮类耐药菌株中gyrA基因编码的第83位氨基酸均存在Ser→Ile突变;19株菌parC基因编码的第87位氨基酸也发生突变,其中18株为Ser→Ile突变,1株为Ser→Arg突变,有5株未检测到突变;ParC亚基氨基酸突变的菌株其GyrA亚基均同时发生氨基酸突变。表明临床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程度不一,其中萘啶酸的耐药最为严重,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喹诺酮类耐药菌株GyrA亚基QRDR氨基酸突变,可能是引起萘啶酸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分离嗜水气单胞菌QRDR区域的突变具有随机性,但靶位点GyrA的Ser83→Ile以及ParC的Ser87→Ile是最主要的突变方式,另外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可能还与其他耐药机制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旨在了解水产品中携带的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及耐药基因类型,评估水产品中细菌耐药性风险。从广州市14家超市随机购买100条鲜活的罗非鱼,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携带的优势菌群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hydrophila)和气单胞菌(Aeromonas)。采用大肠埃希菌和气单胞菌筛选培养方法,分别从鳃、肌肉和肠内容物筛选分离出182株大肠埃希菌和280株气单胞菌;运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PCR法扩增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A、qnr B、qnrC、qnrD、qnrS、aac(6¢)-Ib-cr、qepA、oqxAB)并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2.14%;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5.82%和18.13%。肌肉中分离的气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或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鳃和肠道的;各组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远高于气单胞菌。分离菌株中,携带PMQR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占59.89%,且检出的耐药基因种类较多,包括qnrB、qnrD、qnrS、aac(6?)-Ib-cr和oqx AB;而携带PMQR基因的气单胞菌仅占6.79%,只检出耐药基因aac(6¢)-Ib-cr和qnrS。结论认为,罗非鱼食用部分肌肉携带的耐药菌较少,食品相对安全;肠道和鳃组织携带的耐药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而且大部分菌株携带有不同类型的PMQR基因,存在一定的耐药传播隐患。  相似文献   
59.
在水温为(25±2)℃下,按10 mg/kg的剂量给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单次口服氧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氧氟沙星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浆及组织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较为缓慢,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41、3.19、0.18、0.59 h;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7.98μg/mL、17.24、36.10、46.65μg/g,组织中肝胰脏的药物浓度最高,在测定时间内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均高于血浆;药物消除速度依次为肾脏>肌肉>肝胰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2.90、19.45、28.27h。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8 d。在治疗罗非鱼疾病时,氧氟沙星的给药剂量为10 mg/kg,每天两次,连续使用2~3 d。  相似文献   
60.
异黄酮是一类主要在豆科植物中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鉴于异黄酮类化合物在维持人类和植物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异黄酮的药理分析及其合成途径中来。异黄酮合成的前体为丙苯氨酸,通过苯丙氨酸途径合成最后以葡糖基化和丙二酰糖基化的衍生物形式贮存于液泡中,为方便在未来的研究,介绍了植物异黄酮及其相关衍生物合成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