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74篇
  66篇
综合类   610篇
农作物   179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79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血凝测试及血凝活性糖抑制测试方法,测定了一种可降解黄原胶的鞘氨醇单胞菌XT-11Sphingom onassp.对红细胞的凝集活性及糖抑制专一性,同时进行了温度、pH及Ca2 对红细胞凝集活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XT-11菌悬液能凝集家兔、家鸡两种红细胞,其凝集效价分别为26和24;菌悬液对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可以被肝素所抑制;鞘氨醇单胞菌的凝集活性不依赖于Ca2 ,且在pH为6.0~10.0时较稳定,在温度为60℃时完全丧失凝集活性。这说明该菌含有能凝集红细胞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2.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因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探讨菜田减肥潜力和生物有机肥增效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1)、100%常规施肥(CK2)、8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1)、8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2)、7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3)、7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4)。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使莴笋的株高、茎长及茎粗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T2效果最优;在相同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下,化肥减施20%较减施30%有助于根系的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增强;T2处理莴笋叶绿素总量分别比CK1处理和CK2处理提高17.32%和1.74%;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分别高于其他处理6.90%~49.35%和6.26%~58.64%;与CK2相比, T1、T2、T3和T4分别增产4.76%、15.31%、11.06%和4.11%,其中T2产量最高,达8 277.00 kg·667m~(-2),其经济效益比CK2增长11.64%;化肥减施并配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肥料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K2处理, 100%常规施肥供大于求,供需平衡破坏,导致肥料的浪费;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莴笋硝酸盐含量降低, T3处理降低幅度最大,茎、叶中硝酸盐含量较CK2分别降低26.53%和20.96%;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莴笋茎、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配施400 kg·667m~(-2)时效果更优。化肥减施20%的条件下配施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可增强莴笋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可食用部分品质,是实现肥料资源合理配置的良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3.
养殖场中滋生的大量蚊蝇可以在畜禽之间和人畜之间传播蚊媒病毒,不仅会对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试验为了观察三种复方植物精油在实验室驱蚊的效果。我们根据国标GB/T 13917.9-2009规定的攻击力试验方法,通过使用小鼠模型来测定三种复方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效。本试验结果显示在该试验中,以白纹伊蚊作为本次试验蚊虫,两种驱蚊花露水在2 h以内对昆明小鼠有效保护率在70%以上;复方植物精油(APEX)在2 h内对昆明小鼠的有效保护率达到40%;通过调整植物精油成分,复方植物精油(APEX-1)对昆明小鼠有效保护时间为2 h,而且在4 h内有效保护率均可达到80%以上;复方植物精油(APEX-2)型对昆明小鼠有效保护时间为2 h,而且在4 h内有效保护率均可达到90%以上。结果表明,复方植物精油(APEX)是一种有效的蚊蝇驱避剂,通过调整植物精油成分后,有效保护率达到80%以上,其高效绿色环保的优势在养殖场蚊蝇驱避方面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45.
桃品种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筛选的20个随机引物对42个桃品种(种)进行RAPD扩增,用扩增产生的107条多态性带计算样品间的遗传距离,UPGMA法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14处可将供试样品划分为四类,认为RAPD标记可用于分析桃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在遗传距离0.11处可将水蜜桃、黄肉桃、油桃明显区分开,但存在一定交叉现象,若以肉质类型划分桃品种,还应考虑桃品种的遗传背景。供试样品中珲春桃是优先保存的种质,其次是Fireprince、上海水蜜桃等。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遗传距离,认为珲春桃不是桃和山桃的杂交后代,应为桃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46.
巴兹尔属、滑刃属和长尾属线虫国内新纪录种的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尾巴兹尔线虫(Basiria tumida(Colbran,1960),Geraert,1968),采自辽宁省普兰店市五里台的马铃薯根际土壤,其主要鉴定特征是侧区4条侧线,唇区平滑,中食道球发育弱;单卵巢,尾部形状为亚圆柱形到棒状。阿布萨里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absariHusain&Khan,1967)采自辽宁省瓦房店市辣椒和庄河市茄子根际土壤,其主要鉴定特征是侧区4条侧线  相似文献   
47.
目前城市缺水现象十分普遍,直接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量经处理后的污水无组织排放又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科学的利用经过处理的城市污水成为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天津市的污水处理实际状况,着重阐述了城市污水农业回用的重要性及城市污水农业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水稻耐冷性研究Ⅱ.云南稻种资源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是系列论文水稻耐冷性研究的第二部分,从云南稻种资源芽期耐冷性鉴定、苗期耐冷性鉴定、孕穗开花期耐冷性鉴定3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研究结果。早红谷、紫糯、攀农1号、马登红谷、澜沧花糯、攀天阁黑谷、宁Lang托托谷和海排谷等是芽期强耐冷性资源,芽期耐冷性存在稻种类型间差异。黑选5号、马登红谷、鲁甸黑谷、龙树红谷、七河大红谷、凤仪小白谷、小白谷、背子糯和细黄糯等是苗期耐冷性极强资源。黑选5号、海排谷、勐谢早红谷、石屏冷水谷、丽江新团黑谷、永宁小灰谷、昆明小白谷、半节芒、合系10号和云冷3-2等是孕穗开花期耐冷性资源。马登红谷等具有芽期和苗期耐冷性,澜沧花糯和攀天阁黑谷等具有芽期和孕穗开花期耐冷性,凤仪小白谷和龙树红谷等资源具有苗期和孕穗开花期耐冷性。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收集托里桉的实地栽培点地理数据,运用最大熵软件(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结合12个气候因子数据,预测划定了托里桉在我国南部的潜在地理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Maxent模拟托里桉的潜在地理分布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7。托里桉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广东和海南沿海、广西沿海和中部及福建南部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8.63×10~4 km~2)、海南(2.65×10~4 km~2)、广西(2.22×10~4 km~2)、福建(1.18×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北部、福建南部、江西中南部,面积依次为广西(10.17×10~4 km~2)、广东(6.15×10~4 km~2)、福建(2.52×10~4 km~2)、江西(1.43×10~4 km~2)。Maxent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托里桉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10℃的天数。  相似文献   
50.
高超男  赵鹏飞  张宏彦  黄成东  李晓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57-12458,12497
[目的]研究早春麦田划锄对麦田土壤水分状况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10~2011年华北地区麦区遭受多年不遇冬春气象干旱条件下,依托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Zea mays L.)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基地,研究了早春麦田划锄技术对麦田土壤水分含量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划锄可显著增加返青期麦田0~5和5~1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提高氮肥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成穗数和穗粒数,起到明显增产作用,平均增产12.6%,增收1 014元/hm2。[结论]划锄是一项被生产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农田保墒节水技术措施,是一项有效的抗旱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