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科尔沁沙地不同造林密度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尔沁沙地不同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状况及总产量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杨树高密度造林生长早期开始受到抑制,生长缓慢,形成了低产低效林和枯死现象,降低了蓄积量。但一定密度和林龄范围内,高密度造林也同样取得更高的生物量产量。  相似文献   
102.
王丽  姜鹏  孙树民 《动物保健》2009,(12):60-6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宠物饲养热潮的兴起,犬等宠物疾病也变得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对于犬的一些疾病的诊断,长期以来缺乏较为直观、有效的手段,给犬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网准。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的是A型和D型超声波。随着电子技术和电子丁业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B型超声断层扫描仪的诞生.使得超声在动物医学界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3.
以承德地区北沟林场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山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枯落物厚度和现存量,通过室内浸泡法测定持水量和持水率。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林下枯落物现存量明显高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9.02t/hm2和6.55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落叶松纯林略小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2.11t/hm2、2.41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达到最大持水量的时间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4.
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及其封育更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榆树疏林草原是科尔沁沙地古老的、持续期最长的原生植被 ,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稳定性 ,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 ,而且生物产量高 ,它是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的顶级群落。榆树疏林草原广布于科尔沁沙地 ,经过长期的破坏 ,已经残缺不全 ,到 1 998年总面积 41 39平方公里。在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是生产力最高的一种草原群落 ,年地上生物产量可达45 0 0 kg/hm2以上 ,而其他类型的草原群落均在 40 0 0 kg/hm2以下。榆树疏林草原具有较高的自然更新能力 ,封育保护以后每公顷可以产生幼苗 6万多株 ,但由于环境的限制幼苗的保存率很低 ,由于水分胁迫 ,加速了树木的死亡 ,这一趋势说明榆树疏林草原的疏林性质是由资源的丰富度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5.
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转基因唐鱼)为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转基因观赏鱼。结合养殖转基因唐鱼的经验,对转基因唐鱼水质条件、营养需求、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幼体培育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旨在为转基因唐鱼的人工繁育和大规模推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6.
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再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地膜残留问题也给农业生产环境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危害,地膜使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疆作为中国棉花主产区,受种植面积增长、长年连作、地膜强度差及回收力度不够等多重因素影响,棉田残膜污染问题尤为严重。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当前新疆棉田地膜使用基本状况及残留污染情况,以当前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情况为主要研究内容,对采用不同回收方式回收的棉田残膜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当前新疆残膜初清理方式、再加工处理工艺流程及利用途径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各生产环节配套设备及工作过程,结果表明:先进适用的农田残膜回收机械缺乏、机收棉田残膜含杂量较高、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设备缺乏且技术不成熟、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企业较少等是阻碍新疆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快耐候性及高强度地膜推广与示范,提升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水平,合理布局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企业等多种途径,实现地膜生产、使用、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各环节协同推进,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残膜污染治理模式,全方位及多层次解决新疆农田残膜污染问题,为新疆乃至全国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时期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探明不同时期的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浚单20’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拔节—抽穗期和抽穗—乳熟期进行水分控制处理,令土壤水分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40%(重旱)和60%(轻旱),以自然生长(CK1)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程度的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干旱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株高变矮,叶面积降低,干物重减少,玉米各个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等)在受旱时都呈下降趋势。与自然生长(CK1)相比,拔节—抽穗期遭受重旱(G1)的玉米,生长至乳熟期,株高偏低26.1%,叶面积下降30.9%,果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分别下降27.6%、46.5%和8.7%;抽穗—乳熟期遭受重旱(G3)的玉米,生长至乳熟期,株高偏低21.7%,叶面积下降23.6%,果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分别下降36.1%、60.5%和30.2%。说明干旱是制约玉米高产的一个关键因子,特别是抽穗—乳熟期遭受重旱,玉米产量降幅更大。  相似文献   
108.
以MODIS 250 m分辨率影像为基础,通过对MODIS L1B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了2000—2009年春季同一时期MODIS影像的植被指数,对辽宁省植被覆盖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分析近10年辽宁省春耕期年际间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辽宁省NDVI值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态势;2000—2004年植被覆盖基本稳定,2005—2008年植被指数呈增加趋势;2008年NDVI值达近10年最高水平,2009年植被覆盖减少的情况较为严重;通过提取NDVI值与降水量曲线特征参数,结合地面降水资料,发现NDVI对降水的响应明显,降水量对辽宁省春季植被生长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9.
露日数是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的重要因子,探讨气候变化条件下露日数,可为区域植物病害预测及防治提供事实依据。本文基于52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监测气象数据,计算了黄土高原不同时空尺度的露日数,利用去趋势预置白处理(trend-free pre-whitening,TFPW)的Mann-Kendall法和Sen趋势度估计法(Sen’slope)分析了露日数变化趋势,并借助相关分析法探讨了露日数的成因。结果表明,在月尺度上,黄土高原露水发生在3—11月,全区域月平均值为7 d,9月露日数最长,其中南部、东南部和西北部露日数达8~12 d。5.77%~25.00%气象站点露日数在6月和8—11月以0.02~0.15 d×a~(-1)显著增加,17.31%和7.68%气象站点露日数在4月和7月以-0.09 d×a~(-1)和-0.02 d×a~(-1)显著降低。在季尺度上,黄土高原露水发生在春、夏和秋季,全区域季平均值为15 d,秋季露日数最长,其中南部、东南部和西北部露日数达14~26 d。仅3.85%和5.77%的气象站露日数在夏季、秋季分别以0.25~0.09 d×a~(-1)和0.15~0.09 d×a~(-1)显著增加,5.77%的气象站露日数在春季以-0.34~-0.07 d×a~(-1)显著降低。相对湿度和温度是影响上述露日数时空变化的最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0.
介绍了GRAPES系统的业务运行情况,并建立了模式降水实时检验系统.从2006年6~9月和2007年6~9月GRAPES降水预报的检验及其与主观降水预报的对比情况来看,GRAPES系统的24 h降水预报效果较好.通过与预报员综合降水预报评分的对比发现,预报员对一般性降水的综合预报要优于模式直接输出的降水预报.但在暴雨预报上,预报员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