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为了解我国新疆地区河鲈(Perca fluviatilis)的遗传现状, 本研究分析了新疆乌伦古河水系和喀啦额尔齐斯河 4 个河鲈野生群体的线粒体 CO I、Cyt b 和 D-loop 3 个区段序列的遗传多样性, 并与欧洲群体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新疆 4 个群体的线粒体 CO I、Cyt b 基因和 D-loop 区序列分别有 3、10 和 10 个变异位点(分别占序列总长的 0.49%, 0.90%和 1.92%), 定义了 4、11 和 11 个单倍型, 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 0.065±0.022、0.276±0.049和 0.186± 0.046, 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 0.00011±0.00004、0.00033±0.00007 和 0.00084±0.00013, 呈现出低水平遗传多样性。中国新疆河鲈群体和欧洲群体不存在共享的单倍型, 单倍型聚类树和网络图也表现出明显分隔, 两者为不同的遗传系谱。 中国新疆乌伦古河水系的乌伦古湖(WL)、吉力湖(JH)和乌伦古河(WR) 3 个群体基于 Cyt b 基因和 D-loop 区序列估计群体间变异分别为?0.005%和 0.44%, 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0045 和 0.00436, 处于低程度分化(Fst<0.05), 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1158~0.01803), 遗传交流多, 为同一个遗传系谱, 尤其是两湖之间存在共享单倍型, Fst均为负值, 基因交流频繁, 无遗传分化; 喀啦额尔齐斯河(ER)与乌伦古河水系共 4 个群体基于 CO I 基因估计群体间变异为 1.57%, Fst 为 0.01568, 但 ER 群体与 WL 群体处于中度遗传分化(Fst=0.06614>0.05), ER 与 WR 群体处于高度遗传分化(Fst=0.24627>0.15), 可能由于水坝的阻断, 遗传资源得不到补充, 喀啦额尔齐斯河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遗传系谱。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河鲈种群多样性保护以及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采用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覆盖全基因组引物的方法构建并获得玻璃缺鳍鲶Kryptopterus vitreol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全序列特征和结构,为鲇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玻璃缺鳍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662bp,碱基组成具有高AT含量的偏向性,结构组成和排列顺序和其他硬骨鱼基本一致,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 RNA、2个r RNA和1个D-loop区。全基因组中除COX1以GTG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12个编码蛋白的基因都以ATG开头。7个编码蛋白基因(ND1、Cox1、ATP8、ATP6、ND4L、ND5和ND6)以TAA终止,其余6个编码蛋白的基因没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对玻璃缺鳍鲶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的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的结构分析,识别5个保守序列(CSB-1、CSB-2、CSB-3、CSB-D和CSB-E)和一个潜在的终止序列E-TAS。利用玻璃缺鳍鲶分别与其他4种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13个编码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缺鳍鲶与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同源性最高,5种鱼线粒体基因组中COX1基因相对最保守,相似度为78.98%~92.78%。基于5个科12种鱼与2个外群物种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区)的核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玻璃缺鳍鲶独自一支且与鲇Silurus asotus和南方鲇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生长调控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ghrh cDNA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大小个体间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hrh基因cDNA全长为1 100 bp,包含494 bp的5′非编码区、180 bp的3′非编码区和编码14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多重比对发现,梭鲈ghrh与河鲈(Perca fluviatilis)、黄金鲈(P.flavescens)的ghrh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04%和94.33%,ghrh基因在鱼类和哺乳动物中都存在一个GLUCA保守结构域(65~91 aa)。ghrh基因在梭鲈各组织均有表达,脑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垂体次之,与其他组织相比差异显著。ghrh基因表达量与梭鲈体质量呈正相关,脑、肝和肌肉组织中ghrh基因表达量均为体质量极大组高于极小组,其中,脑组织中差异显著。因此,ghrh基因可以作为梭鲈生长候选基因用于分子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5.
桩基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提高桩基施工技术水平,是对建筑物质量的积极推进,文章首先从桩基工程中桩基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然后又对其施工方法和使用范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NOD1/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引发小鼠乳腺炎中的作用,本实验通过人工接种不同剂量的S.aureus复制小鼠乳腺炎模型,利用组织切片法观察小鼠乳腺病理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乳腺组织中NOD1、NOD2、下游的受体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以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m 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接种S.aureus的小鼠乳腺组织中炎性细胞增多,NOD1、NOD2、RIP2、NF-κB、IL-6、TNF-α的m RNA转录水平比未接种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TNF-α、IL-6的m RNA转录水平变化与NOD1/NOD2相一致。以上结果表明NOD1/NOD2受体及其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参与了S.aureus感染小鼠乳腺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川黄檗(Phellodendron chinense)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由于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导致其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目前已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基于川黄檗的55个有效分布记录点和19个气候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1970—2000年)与未来(2041—2060年和2081—2100年)的潜在分布区格局,并评估制约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精度极高,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值大于0.97;川黄檗当前的高适宜以上生境主要覆盖巫山山脉、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区、贵州中部北部山地以及大巴山南部山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年均降水量、年均温、温度季节变化方差和等温性;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川黄檗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高适宜以上区域面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趋势。降水和温度在塑造川黄檗分布格局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当前,川黄檗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适宜区有向北迁移的趋势,这可为川黄檗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以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斑马鱼Danio rerio干扰素γ诱导蛋白30(ifi30)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处选取靶位点,用PCR法构建g RNA,并进行体外转录。将体外转录的sg RNA和Cas9m RNA显微注射到斑马鱼1细胞期的受精卵中,实现对靶基因ifi30的沉默。注射后24h检测发现,基因突变率在79%~95%之间,平均突变率为87.2%。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基因突变纯合系,将F_0代与野生型斑马鱼进行配组,获得了3种突变类型的F_1代,其突变率为30%。三种突变类型中突变1和突变2为移码突变,突变3删除了6个碱基,并未造成移码。突变1和突变2的F_1代杂合个体生长发育未见异常。将杂合F_1代自交,理论上将获得突变纯合个体,但仅在受精2h以内的胚胎中检测到了突变纯合个体,受精24h后的胚胎中,只有野生型和杂合型,未见突变纯合个体。推测ifi30基因的移码突变造成了干扰素γ诱导蛋白的缺失,导致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19.
锦鲤疱疹病毒ORF72基因克隆及结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辽宁丹东采集感染锦鲤疱疹病毒的活鲤Cyprinus carpio样品,经DNA提取、PCR扩增、重组质粒构建步骤成功克隆锦鲤疱疹病毒ORF72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ORF72蛋白结构与功能,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ORF72基因开放阅读框共1113bp,编码蛋白由370个氨基酸组成,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0.5KD;ORF72蛋白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3种二级结构组成;N端35个氨基酸序列为信号肽序列。跨膜结构分析表明:ORF72蛋白无跨膜区,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ORF72含有一个保守结构域,抗原表位分析表明,抗原性较好。结构预测显示:ORF72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1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1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锦鲤疱疹病毒美国株、以色列株属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筛选出30个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微卫星标记在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养殖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并利用这30个标记来评价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在随机采样的32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3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06~454bp,标记的等位基因数(No)为2~1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35~7.161个,观测杂合度(Ho)为0.094~1.000,期望杂合度(He)为0.121~0.874,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16~0.846。群体的5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平均值分别为4.767、3.006、0.423、0.568,及0.524。统计结果显示: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24≥0.5)。经χ~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表明白斑红点鲑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仅11个微卫星标记显著偏离了遗传平衡,其中OMM1112、OMM1130和OMM1231等6个标记表现为杂合子显著缺失(P0.05),而OMM3006、OMM3044和OMM3144等5个标记表现为杂合子显著过剩(P0.05)。本实验从近缘种中鉴定可用于白斑红点鲑遗传分析的共显性标记,评估白斑红点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引进种种质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