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首次对鲟鱼卵甲藻病作了报道,章对该病病症进行描述,初步分析了鲟鱼卵甲藻病病因,并提出了防治鲟鱼此病的几点见议。  相似文献   
12.
施氏鲟的性腺分化及养殖水温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迁移和原始生殖腺的形成及分化。结果表明,施氏鲟PGC最早出现于1.5 dph(days post-hatching)的仔鱼中肾管(又称吴尔夫氏管)原基一侧的中胚层中。3~7 dph,PGCs数目增多,并聚集成细胞索,17~31 dph,PGCs沿肠系膜向肾管区下方迁移,并与生殖嵴细胞一起形成原始性腺;40~60 dph时成群的小细胞团由肾区向原始性腺迁移,原始性腺上皮细胞柱状;90~120 dph,原始性腺中出现生殖上皮和性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增多。180 dph以后,施氏鲟幼鱼性腺在组织学水平上出现光滑型(精巢)和褶皱型(卵巢)2种性腺组织结构,标志施氏鲟幼鱼性腺在解剖学水平上已经分化。本实验结果表明,孵化后31~180 d为其性腺分化的关键期。将孵化后56 d的仔鱼分别在不同的水温(27℃±0.5℃、24℃±0.5℃、21℃±0.5℃、18℃±0.5℃和15℃±0.5℃)中培育至210 d,组织学观察其性腺的发育和分化,结果发现,温度可影响施氏鲟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但不影响其性腺分化的方向。高温(24℃和27℃)可使施氏鲟幼鱼提前性腺分化,其中27℃组较对照组(21℃)提前50 d,24℃组提前30 d;低温(15℃组)则延长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施氏鲟幼鱼的性别分化不属于温度依赖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阿维菌素胁迫对鲤机体的响应机制,在水温(22±2.0)℃,将体质量(150±30)g的鲤(Cyprinus carpio)分别暴露在阿维菌素浓度0μg·L-1(对照组)、1.5μg·L-1和3.0μg·L-1下5 d,采用转录组学测序分析方法,探究阿维菌素胁迫对鲤肝胰腺转录组学的影响,解析其对鲤的分子毒理机制。通过对所得基因的功能注释发现,被注释的差异基因主要与结合、催化和代谢等功能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其他酶、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通路中显著富集,涉及药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以及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等多个代谢过程。这些功能基因和预测通路为理解阿维菌素胁迫鲤体内解毒和免疫系统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获得的转录组数据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应对杀虫剂污染物的分子机制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乡村振兴的“三渔”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和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板块,"三渔"应根据乡村振兴总部署明晰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三农维度"框架,结合渔业产业发展现实和产业特性,构建了包含"三渔"发展基础、渔业、渔村、渔民的思维逻辑分析框架。理清了"三渔"发展现状,剖析"三渔"发展基础、渔业产业发展和渔村(乡、港)自然、人文、政治环境,以及渔民生活等四方面存在的系统问题与难点,提出夯实"三渔"发展基础、渔业产业兴旺发达、渔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渔民生活富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水产产业是市场化早、开放性强的基础产业。在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水产产业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水产加工业亟待转型升级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水产加工业集中体现在发展方式粗放、精深加工少、市场需求适应性低、品牌缺乏竞争力等四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各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政策取向,以及"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等大  相似文献   
16.
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属鲤形目,鲤科,[鱼骨]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栖息于乌苏里江的唇[鱼骨]是黑龙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俗称重唇、重重,是典型的底栖鱼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流水中,湖泊中较少,摄食以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和虾等为主,一般体重1~1.5千克,较大个体可达3千克左右。目前唇[鱼骨]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在南方地区鱼体重量达到50克以上,黑龙江地区100克以上即可上市,价格在40元/千克,高出鲤鱼4~6倍。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鲟停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两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和心脏中各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纯化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分别为AeBF070904、AbHT070912,对分离菌进行了菌株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分别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全自动细菌测定卡API 20 STREP和ID 32STREP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对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链球菌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与停乳链球菌同源性最高达97.3%,在系统进化树上与停乳链球菌聚为一簇,进一步确认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从人工感染后发病鱼的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确认停乳链球菌是西伯利亚鲟的致病菌.2个分离株对两伯利亚鲟、杂交鲟及剑尾鱼均有致死毒性,37℃培养的细菌毒力比28℃培养的细菌毒力强.2个分离株均对青霉素、诺氟沙星等7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2种药物耐受;对红霉素巾等敏感;对卡那霉素等8种药物菌株之间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显得日趋重要。文章对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认知、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热点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以水产科研事业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对其开展的绩效管理框架、管理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有助于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鲟鱼苗的几种外部畸形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俄罗斯鲟鱼的几种外部畸形症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聚焦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进而将国内经营活动延伸至海外的浙江省渔业企业。结合浙江省渔业企业特点、现有法律法规以及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和协议,通过实地调研"走出去"渔业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命运共同体(共同利益)的角度,对养殖水产品"走出去"战略的统一性、协调性、科学性进行分析,研讨了谋划制定"走出去"指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