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正鱼类皮肤作为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线[1]。鱼类皮肤黏膜免疫系统不仅对宿主防御病原侵入是必要的,而且对水产养殖疫苗应用也十分重要[2-3]。近年来,与系统免疫相比而言,鱼类皮肤黏膜免疫应答研究备受关注[4-6]。笔者针对鱼类皮肤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鱼类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2.
2016年5—6月份,天津市宁河区某农户养殖的怀头鲶发病,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皮肤出血、溃烂,腹部肿大、肛门红肿外突,偶有烂鳃等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维氏气单胞菌肠炎;使用蒜素、氟苯尼考粉拌饵投喂,并补充维生素K3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3.
养殖半滑舌鳎腹水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腹水病的养殖半滑舌鳎腹水中分离到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一株细菌(HST2)为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ST2为副溶血弧菌。应用50种抗菌药物对HST2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HST2对氨曲南等4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杆菌肽、阿洛西林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44.
从河南新乡某养殖场患腹水症的鲫鱼体内分离纯化获得1株细菌,编号为CA1618,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A1618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利用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海藻糖等多种碳源,与Aeromonas sobria特征同源性为0.575、遗传距离为6.226;测序获得16SrDNA序列片段为1 363bp,与Aeromonas sobria序列同源性为99%~100%,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与模式菌株Aeromonas sobria ATCC43979T(GenBank登录号:X74683)亲缘关系最近,最终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CA1618菌株人工感染鲫鱼半数致死量(LD50)为1.55×10~7 CFU/mL,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克肟、萘啶酸、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45.
为探明发病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从发病怀头鲶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G-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SG-1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409 bp,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模式菌株ATCC35624序列相似性达99.86%;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SG-1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斑马鱼Danio rerio、鲶S.soldatovi,其死亡率均达100%,病鱼呈现体表出血、肛门红肿、腹水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等耐药。本研究结果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鲶的致病机理及其该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6.
从健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肝胰脏中分离纯化出一株细菌,命名为G6,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然后对其生长曲线、耐高温、耐酸性、耐胆盐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6菌株生长期较长,在26~34 h进入稳定期,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耐酸性、耐胆盐等特性。本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G6菌株作为水产动物益生菌菌株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正>鱼类肠炎病是由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一类常见传染病。气单胞菌属的多种细菌均可导致多种水产动物发病,常感染鲤鱼(Cyprinus carpio)、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兰寿金鱼为鲤科鱼类,其作为观赏鱼的一种备受青睐。由于观赏鱼养殖环境较好,发病情况并不严重,相关疾病报道较少。笔者报道一列兰寿金鱼肠炎病例,发病地区为天津市西青区某观赏鱼市场。  相似文献   
48.
<正>斑节对虾"南海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通过群体选育方式,经过5代的连续选育,以海南三亚、文昌、临高等几个地方的群体为研究基础,得到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的斑节对虾新品种。盐度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许多甲壳动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广盐适应型,但能使水产动物取得最佳生产效率和最佳生长、存活率的盐度水平常常因种类不同而改变。本文研究不同盐度对斑节对虾"南海  相似文献   
49.
M17是鱼类细胞因子IL-6亚族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细胞因子样功能,在鱼体内发挥抗病毒和抗细菌的作用。为了制备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17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将M17基因插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M17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 ET-32a-M17。将构建的质粒pET-32a-M17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通过IPTG诱导M17蛋白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M17重组蛋白。利用纯化的重组M17蛋白免疫小鼠获得M17多克隆抗体(抗血清)。结果显示,IPTG诱导后M17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约为50.0 ku,M17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表达为主;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透析复性后M17重组蛋白浓度为597μg·mL-1;多克隆抗体经双向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抗体效价为1∶16,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可见单一目的条带,说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综上可知,M17重组蛋白表达成功,且制备的抗M17多克隆抗体可用于M17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50.
水产养殖中水环境的污染是一个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微生物修复技术低碳环保,不但能有效消除污染物、净化水质,而且能够抑制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目前养殖水环境存在的污染问题,概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其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