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对刺参生长、体成分、免疫能力及氨氮胁迫下免疫酶活力和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影响。试验共配制粗蛋白质含量为20%的试验饲料5种,首先配制不含酶制剂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然后分别以0.04%木聚糖酶、0.10%纤维素酶、0.01%淀粉酶和0.15%复合酶(由0.04%木聚糖酶、0.10%纤维素酶和0.01%淀粉酶组成)等量替代基础饲料配方中的α-淀粉。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体重(4.02±0.04) g 的幼参40头。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复合酶组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7.38%(P<0.05)、7.63%(P<0.05)、1.88%(P>0.05)和20.75%(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25%/d(P<0.05)、0.03%/d(P<0.05)、0.01%/d(P>0.05)、0.30%/d(P<0.05)。2)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刺参体壁粗蛋白质的含量( P<0.05),添加纤维素酶、淀粉酶和复合酶显著提高了刺参体壁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 P<0.05)。3)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复合酶显著提高了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P<0.05);添加淀粉酶显著提高了体腔液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 P<0.05)。4)在120 h氨氮胁迫过程中,各组体腔液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及热休克蛋白70含量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除纤维素酶组外,其余加酶组体腔液中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最大值均高于对照组。综上,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或其复合酶均能显著促进刺参生长,改善体成分,提高免疫能力,木聚糖酶的促生长作用更明显,而淀粉酶的促免疫作用更明显。氨氮胁迫下,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或其复合酶均能使刺参更迅速和强烈地表现出免疫抵抗反应。  相似文献   
42.
以初始质量为 (11.46±0.06)g的刺参幼参为实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棉子糖对刺参生长、消化生理与糖代谢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包膜棉子糖,配成棉子糖含量分别为0(D1,对照组)、0.02%(D2)、0.03%(D3)、0.06%(D4)、0.08%(D5)和0.11%(D6)的6组实验饲料,在循环水养殖桶中进行为期67天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①随着饲料中棉子糖含量的增加,刺参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先上升后下降,D2-D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D4组达最大值,体壁基本营养成分不受棉子糖添加量的影响(P>0.05);②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D3、D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D4组达最低值,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D3-D5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D5、D6组出现炎症细胞浸润;③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GK、PFK活性在D4组达最大值,PK活性在D3组达最大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D4-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④肠道GCK、PFK和PK基因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CK和PK基因表达量在D4组达最大值,D4、D5组PFK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棉子糖提高了刺参糖代谢效率,改善了机体消化生理和抗氧化能力,从而促进了刺参的生长;以增重率为评价标准,初始质量为(11.46±0.03)g的刺参幼参饲料中棉子糖的最适添加量为0.063%。  相似文献   
43.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1)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但D3、D4和D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2)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亮氨酸含量的升高,仿刺参体壁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4.
土豆是一种粮菜兼用,人们喜吃愿种的作物,由于它可以长期贮藏,是调节蔬菜淡季供应市场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土豆的种植密度较大,其茎叶繁茂,植株蒸腾量很大,耗水较多。可是,从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来看,春天少雨,十年九春旱,而土豆的种植则大都在春夏两季(3月下旬~7月下旬),生育期内少雨,时常出现干旱,严重地影响土豆的产量;又因土豆生理生态的特  相似文献   
45.
试验旨在研究3种益生菌复合发酵半滑舌鳎配合饵料的最适比例及时间。试验以半滑舌鳎配合饵料为底物,菌种总接种量为3%,35℃下进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处理,对照组未接种任何菌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80.27±0.19) g的半滑舌鳎30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尾鱼。对照组半滑舌鳎饲喂配合饵料,试验组在配合饵料中添加10%发酵饵料(按照优化试验所得最适条件发酵饵料)。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发酵后各组发酵饵料的活菌数均提高十万倍左右,3种菌种混合发酵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以1∶3∶2的比例发酵第5 d时发酵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半滑舌鳎体增重与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全价饵料在35℃下,以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1∶3∶2比例发酵5 d的效果较好,且发酵饵料可促进半滑舌鳎生长,提高饵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46.
野生与人工养殖牙鲆亲鱼不同组织脂肪酸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脂肪酸对牙鲆繁育性能的影响,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 对野生和养殖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1) 牙鲆肌肉、肝脏和卵中脂肪含量大小关系为肝脏>卵>肌肉。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肝脏脂肪含量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2) 牙鲆亲鱼3种组织中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野生亲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肝脏和卵中SF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 MU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3) 野生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 尤其是肝脏和卵中C20:5n-3(EPA)、C22:6n-3(DH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但肌肉和卵中的C20:4n-6(ARA)含量明显高于养殖亲鱼(P<0.05); (4) 野生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n-3/n-6 PUFA及EPA/AR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肝脏中DHA/EP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 但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的DHA/EP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比较结果说明, DHA、EPA和ARA等PUFA是与牙鲆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脂肪酸。在牙鲆亲鱼养殖过程中, 除了提供牙鲆亲鱼足够的脂肪酸营养外, 也应注意各种脂肪酸, 尤其是PUFA中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 从而保证亲鱼的繁殖性能及卵和仔鱼的质量。  相似文献   
47.
以初始体重为(3.70±0.01)g的半滑舌鳎(Cynolossus semilaevis Günter)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其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的影响。以添加7.5%的鱼油组为对照组,用小麦胚芽油分别替代0、20%、40%、60%、80%、100%的鱼油配制成6组等氮等能饲料,在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68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半滑舌鳎幼鱼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各组间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肝脂肪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全鱼脂肪含量降低;80%和100%替代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小麦胚芽油水平的升高,鱼体组织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PA和DH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0%和100%替代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脂蛋白酯酶、肝酯酶、总酯酶、脂肪酸合成酶以及肠道脂肪酶活性升高。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小麦胚芽油可替代60%的饲料鱼油而不影响半滑舌鳎幼鱼的生长;小麦胚芽油的添加,促进了鱼体脂肪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但显著改变了鱼体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精氨酸对仿刺参幼参生长、免疫能力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0%、2.00%、3.00%和4.00%的包膜精氨酸(精氨酸含量为40%),配制精氨酸含量为0.32%、0.73%、1.16%、1.61%和1.99%的5种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D4和D5),饲喂初始体质量9.10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表明,精氨酸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且在D4组达到最高;D3、D4和D5组仿刺参的脏壁比、肠壁比及肠长比显著低于D1和D2组,但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精氨酸显著提高了体壁粗蛋白的沉积,但对水分及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精氨酸显著提高了体壁谷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组氨酸、羟脯氨酸、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的含量,降低了赖氨酸含量;体腔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随着精氨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肠道蛋白酶活力与饲料精氨酸含量呈二次负相关关系(Y酶活=-3.228X2精氨酸+2.865X精氨酸+26.24,R2=0.934),D3、D4和D5组纤维素酶活力显著高于D1和D2组,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不受精氨酸含量的影响。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一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9.10 g的仿刺参饲料中精氨酸适宜含量为1.55%(7.10%饲料粗蛋白)。  相似文献   
49.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是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与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本研究用共轭亚油酸(CLA)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3.57±0.56)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实验鱼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LA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在CLA2.4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CLA0组(P0.05)。(2)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肝脂肪含量随着饲料CLA含量的变化未见显著性差异。CLA1.6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CLA3.2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_(18:1n-9)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肝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而C_(16:1n-7)、C_(18:1n-9)和C_(18:1n-7)含量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肌肉和肝中C_(18:3n-3)和C_(18:2n-6)在显著低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中C_(18:2c9,t11)和C_(18:2t10,c12)含量同共轭酸添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且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3)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的活性,其中CLA3.2活性最高,均高于其他组(P0.05);除CLA0.8组的总酯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力低于CLA0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CLA0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适量添加CLA可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改善肌肉和肝中脂肪酸组成,同时增加肝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日渐衰退,水产养殖得以快速增长,水产饲料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动物性蛋白如鱼粉用量呈现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我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鱼粉,因此利用植物性蛋白来代替动物性蛋白一直是近年来饲料营养研究探讨的问题。本试验利用大豆浓缩蛋白部分代替饲料配方中的白鱼粉进行了喂养大菱鲆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