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1篇
  128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充分利用烟叶采收至小春种植空闲期的光热资源和烟地的富余肥料养分,采取烤烟+青贮(鲜食)的生态种植模式,从科学选地、优选良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控施肥料、绿色防控、适时收割等环节阐述了烤烟+青贮(鲜食)轻简化生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究西瓜四倍体与二倍体反交种子败育的原因,以蜜枚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授粉后1~13 d果实内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4种内源激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蜜枚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正交果实发育过程中,ZR和ABA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GA_3和IAA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蜜枚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反交授粉后3~4 d ABA含量较高,授粉后7 d GA和IAA含量较低,授粉后5 d GA_3平均水平低于正交。这样的差异可能就是反交种子败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73.
李昌明  王晓玥  孙波 《土壤学报》2017,54(5):1206-1217
农田土壤中秸秆腐解伴随氮磷钾养分的释放是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是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养分的基础。了解不同农区秸秆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动态,揭示秸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交互作用机制,是制定秸秆还田合理措施的理论基础。基于寒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的黑土、潮土、红壤互置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在3年腐解过程中养分释放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的大小顺序为KPN;秸秆中氮素和磷素在寒温带以及在红壤和潮土中表现为先富集再释放特征,在暖温带、中亚热带以及黑土中表现为直接释放特征;秸秆中钾素均表现为直接快速释放特征,在腐解0.5 a平均释放率达89.5%。气候和土壤条件主导了氮磷的释放,其相对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9.5%和15.2%。在腐解后期(2~3 a)气候、土壤和秸秆因素对养分释放的贡献率30%,说明土壤生物因素可能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炎热夏季容易使鸡群产生强烈的热应激,造成鸡食欲下降,采食量少,抗病力差,死亡率增高,特别是在肉鸡养殖上更为明显。为保持在高温季节肉鸡生产的持续性,提高养殖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通过生产实践,我们摸索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供同行们和广大肉鸡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5.
26种昆虫体内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发掘新的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昆虫资源,共测定了26种昆虫体内的DNJ含量。除家蚕(Bombyxmori)之外,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桑蟥(Rondotia menciana)、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neata)、桑螟(Diaphaniapyloalis)等4种仅取食桑叶的单食性或寡食性昆虫也富含DNJ,其中桑蟥和桑尺蠖幼虫中的DNJ质量分数分别为1.0648%±0.1134%、0.5138%±0.0083%,高于家蚕幼虫中的DNJ含量(0.4238%±0.0108%),并且桑尺蠖春季越冬代幼虫及其室内桑叶饲育的第1代幼虫和蛹、成虫均含有DNJ,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从桑园采集的兼性食桑昆虫中,人纹污灯蛾(Spilarectia subcarnea)、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大造桥虫(Ascotissele naria)、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等4种昆虫的幼虫中含有微量DNJ,而褶翅尺蠖(Zamacra excauvata)、枣尺蠖(Sucra jujuba)、桑毛虫(Euproctis similis xanthocampa)幼虫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成虫中不含DNJ。豆天蛾幼虫(Clanis bilineata)等13种非食桑昆虫体内均不含DNJ。研究结果也提示取食桑叶的昆虫对DNJ的富集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6.
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玥  孙波 《土壤》2012,44(3):353-359
植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研究分解植物残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影响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的3个主要因素:植物残体的性质、土壤和气候环境因素、农艺措施,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微生物本身的活性和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化学组成的变化从而导致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同时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演替现象。以上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未来针对野外田间条件下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仍需深入研究关键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以及不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7.
叶新新  孙波 《土壤》2012,44(3):360-365
稻田受重金属镉(Cd)污染后,土壤中的Cd可能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而水稻品种和土壤类型对Cd吸收和积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进行Cd的农产品安全阈值制定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时,需考虑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和不同水稻品种对Cd吸收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品种和土壤类型对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并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于预测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模型,以期为环境风险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农产品安全阈值制定提供有效的工具,并为生产安全(无公害)稻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对重金属具有高耐性、低富集的水稻品种可用于轻度重金属污染的水稻土。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2种水稻土(红泥田和黄泥田)中Cd、As污染对9种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水稻品种对Cd、As富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As污染处理下所有水稻品种的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在红泥田上,水稻生物量降低幅度为29.4%~54.3%;在黄泥田上,降低幅度为29.5~53.3%。不同水稻品种对As耐性有显著差异(P〈0.05),晚粳9707(粳稻)生物量降幅较小,耐性较高;浙1500(籼稻)降幅较大,耐性较低。对于Cd污染处理,在2种类型土壤上9种水稻对Cd耐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Cd、As的富集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在2种类型土壤上,德农2000(杂交稻)和浙1500(籼稻)分别对As、Cd的富集系数最高,对As、Cd污染敏感;南粳32(粳稻)对Cd、As的富集系数均较低,对Cd、As污染不敏感。在9个水稻品种中,南粳32对Cd、As的富集能力最低,并且对As耐性较高,适合在Cd、As轻度污染的水稻土上种植。  相似文献   
79.
耕深自动调节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现有的拖拉机对犁耕深度的控制大多为手动控制。为此,设计了一个耕深自动调节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精确、稳定地控制犁耕地时的耕深,以达到稳定耕深的目的。该系统主要由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执行机构组成。检测装置用来间接检测犁的耕深,采用电位器来检测耕深。计算机对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后控制步进电机转动,步进电机与耕深调节手柄连结在一起,从而使耕深调节手柄上下移动,实现调节、稳定耕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家蚕预蛹粉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变态发育至预蛹期的家蚕制备预蛹粉及脱脂预蛹粉,并添加至饲料中饲喂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观测小鼠血糖值及基本生理状况和主要脏器指数的改变。试验组糖尿病模型小鼠饲喂添加5%家蚕预蛹粉的饲料后,其"三多一少"症状有显著改善,肝脏指数、肾脏指数和血糖浓度均极显著降低,脾脏指数极显著提高,其中空腹血糖(FBG)比对照模型组小鼠下降20.38%,餐后血糖(PBG)下降39.07%;饲喂添加5%脱脂预蛹粉饲料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其控制血糖效果明显低于预蛹粉添加组。试验组糖尿病模型小鼠饲喂添加1%、5%和10%预蛹粉的饲料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模型组小鼠,分别降低了31.39%、45.89%和54.42%;5%和10%预蛹粉添加组模型小鼠的血清C肽极显著高于对照模型组小鼠,分别增加了18.97%和29.31%。试验结果显示,家蚕预蛹粉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并改善小鼠的基本生理状况和脏器指数,但总体效果略低于拜糖平添加组;脱脂后的家蚕预蛹粉的降血糖效果显著降低,提示其降血糖活性分子可能存在于脂溶性物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