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紫彩血蛤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虎山 《海洋渔业》1998,20(4):163-166
本文以1994~1996年烟台牟平港西沙滩自然生长的紫彩血蛤为材料,研究了其生长特点。鲜贝重与壳长呈幂函数关系,W=3.955×10~(-5)L~(3.275);壳长与壳高呈直线关系,L=1.980+1.274H;3~6月贝壳生长最快,7~9月生长最慢;3、4两月肉质部增重最大;其生长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盐度对紫彩血蛤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盐度对紫彩血蛤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紫彩血蛤胚胎发育的有效盐度范围为16.07~37.04,最适盐度范围为23.95~31.03。盐度为23.95,胚胎发育速度最快,孵化率最高,达98%,幼虫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6.07~37.04,其中盐度为28.03,幼虫存活率和变态率最高,分别为78.8%和88.6%,盐度12.02~40.95对幼虫均无明显致畸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甲苯胺蓝、嗜银和铅苏木素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分别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神经节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甲苯胺蓝染色法效果最好,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均着色较深,与背景反差较大。神经干及神经索中无神经元胞体,仅有沿神经索方向分布的神经纤维。神经节包括:1对彼此分离的脑侧神经节、1对连接在一起的足神经节和左右2神经节完全愈合而成的脏神经节。各神经节均由表面的神经节被膜、周边的胞体层和中央纤维网构成,胞体层分层现象不明显,神经元胞体根据其大小大致可分为直径15-36μm的大型细胞和5-15μm的小型细胞,胞体发出的突起均进入中央神经纤维网。脑侧神经节胞体层明显分脑神经节(CG)和侧神经节(PG)2区,CG区中神经元胞体主要分布于前端和外侧面,而PG区中神经元胞体则主要分布于外侧面;大型细胞较多,小型细胞很少。足神经节表层神经元胞体无分区分布的现象;大型细胞较少,而小型细胞较多。脏神经节相对较复杂,神经元胞体数目多,胞体层分区明显,分为:2个前叶,1个后叶,2个侧叶和2个嗅检叶;前叶和后叶中大型细胞较多,小型细胞较少;侧叶和嗅检叶中仅有小型细胞,而无大型细胞。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卤虫无节幼体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活性,并研究温度、pH对GST活力的影响及酶的冷、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内存在GST,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7.0,该酶高温下不稳定,60℃时酶基本失活。低温下较稳定,4℃保存12 h,活力下降50%;-20℃保存12 h,活力下降20%。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类群百分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讨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对贝类免疫防御影响的规律。体内注射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96 h和144 h测定其血细胞各类群的比例的变化。根据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强度的不同,栉孔扇贝血细胞可明显地分为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3个类群。注射酵母聚糖后,在6 h、12 h、24h和48 h时,实验组透明细胞占总血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在6 h、12 h和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甘氨酸锌后,在12 h、24 h和48 h时,实验组透明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分群有明显的影响,可显著刺激透明细胞的数量增多,同时颗粒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类群百分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讨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对贝类免疫防御影响的规律。体内注射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96 h和144 h测定其血细胞各类群的比例的变化。根据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强度的不同,栉孔扇贝血细胞可明显地分为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3个类群。注射酵母聚糖后,在6 h、12 h、24h和48 h时,实验组透明细胞占总血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在6 h、12 h和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甘氨酸锌后,在12 h、24 h和48 h时,实验组透明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酵母聚糖和甘氨酸锌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分群有明显的影响,可显著刺激透明细胞的数量增多,同时颗粒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栉孔扇贝鳃和唇瓣过氧化物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化学、电镜细胞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和唇瓣内的过氧化物酶(EC1.11.1.7;POD)进行研究,以探讨扇贝的鳃和唇瓣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组织化学显示,鳃轴、鳃丝和唇瓣上皮细胞均呈POD强阳性,结缔组织呈弱阳性;病毒感染后酶活力逐步增强。电镜细胞化学定位表明,鳃和唇瓣上皮细胞内有数量和大小不等的POD强阳性颗粒,阳性颗粒多为圆形,直径为150-220 nm;次级溶酶体也呈POD强阳性;内质网和空泡膜等细胞内膜系统以及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和纤毛呈POD弱阳性。结缔组织中部分血细胞呈POD强阳性。鳃轴上皮细胞内POD高电子密度阳性颗粒较少,而低电子密度阳性颗粒较多;主鳃丝上皮细胞内POD阳性颗粒较少,普通鳃丝上皮细胞内POD高电子致密阳性颗粒和呈POD强阳性的次级溶酶体均较多;唇瓣上皮细胞内POD阳性颗粒较鳃的略少。生化测定显示,鳃轴的POD酶活力最高,鳃丝次之,唇瓣最低;病毒感染24 h后,各部分的酶活力均显著增强。栉孔扇贝鳃和唇瓣内大量的POD可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竹蛏的繁殖和生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虎山 《水产学报》1995,19(1):83-87
长竹蛏的繁殖和生长孙虎山,王宜艳,王迎春,黄清荣(烟台师范学院,264024烟台教育学院,264025)关键词长竹蛏,繁殖,发育,生长BREEDINGHABITSANDGROWTHOFSOLENSTRICTUS¥SunHushan;WangYiyan...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胚胎和早期幼虫中的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 esterase,NSE)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进行定位研究,以探讨贝类胚胎和幼虫发育过程中的免疫防御机制.组织化学显示,NSE和POD均广泛存在于长牡蛎的胚胎和幼虫中,自卵细胞开始就已存在.NSE和POD在各个发育时期分布和含量不同,精子呈极弱的NSE和POD阳性;未受精的卵呈强阳性,但酶在细胞内的分布不均匀,核区颜色较浅;2至32细胞期细胞内酶的分布较均匀;桑葚期、囊胚期、原肠期以及担轮幼虫和早期面盘幼虫期不同细胞间酶的强弱有差异.在胚胎发育前期显色较深,呈强阳性,表明此2种酶的活性较高;发育至后期颜色变浅,呈弱阳性,表明酶的活性降低;幼虫期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位AChE在柄袋沙蠋(Arenicola brasiliensis)体壁、消化系统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为AChE在环节动物中的分布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柄袋沙蠋体表上皮细胞以及吻、食道、食道侧囊、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均呈AChE阳性反应,且阳性反应多集中于上皮细胞的游离端;体壁环肌、纵肌也均呈AChE阳性反应;各部位的结缔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AChE分布。[结论]AChE在柄袋沙蠋体壁和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广泛分布可能与机体的运动、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