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禽类烈性传染病,以呼吸道、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在易感家禽中死亡率高达100%,给中国及世界养禽业和贸易往来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由病毒蛋白在感染过程中体外表达或自发组装而形成的不含病毒基因组、不能复制、不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样蛋白颗粒。VLPs适宜的大小及独特的表面结构可被天然免疫细胞和分子有效识别,诱导良好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且VLPs不含病毒的感染性核酸,安全性较高,近年来成为疫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连接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之间具有独特功能,是目前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专职免疫细胞。成熟DCs (mature DCs,mDCs)迁移至次级淋巴组织能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和增殖,被认为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体外培养的不成熟DCs (immature DCs,imDCs) 也可辅助增强抗原递呈能力。NDV-VLPs主要是以NDV-M蛋白为骨架,来装配HN、F和NP蛋白,可表现出与活的NDV颗粒相似的外观和免疫原性。可见通过NDV-VLPs制成的疫苗同样具备安全、稳定、可刺激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作为载体表达其他抗原及可设计成区分自然感染与免疫接种等诸多优点。文章主要就NDV-VLPs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采用半致死浓度法,进行了草鱼野生群体(江西群体)、多代养殖群体(本地群体)及子一代养殖群体(湖北群体)3个群体对柱状黄杆菌引起的柱形病(即烂鳃病)的抗病力比较。试验水温约为26℃,分别采用1×10^4、2×10^4、4×10^4、8×10^4、1.6×10^5CFU/ml浓度的柱状黄杆菌G4菌株菌液浸泡攻毒1小时,参考Reed—Muench法计算半致死浓度(LD50)。结果表明,江西群体的LD50为104^65SCFU/ml;湖北群体LD50为10^4.62CFU/ml;本地群体LD50为10^4.575CFU/ml,其中江西群体和本地养殖群体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见,不同群体的草鱼对柱形病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3个群体的抗病力以野生群体为最强,子一代群体次之,多代养殖群体最弱。  相似文献   
33.
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一种适合澳洲长鳍鳗测量、标记、取血等试验操作的麻醉技术,进行了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有较好的麻醉效果(P<0.05),20~120 mg/L浓度平均都可在10 min内使其达到麻醉期,且麻醉后平均都能在10 min内完成复苏,复苏率达100%。麻醉和复苏所需时间除40、60、80、100 mg/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组间以及其他各组与40、60、80、100 mg/L组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麻醉需时并非总是随丁香酚浓度增加而缩短,浓度从20 mg/L提高到30 mg/L,平均需时从312.88 s下降到252.25 s;到40 mg/L时,平均需时却陡增至582.00 s;浓度40~120 mg/L间,麻醉需时总体随丁香酚浓度增加而缩短,与浓度呈较强负相关关系(r=-0.84,P<0.05),至120 mg/L时降至267.50 s。麻醉后平均复苏需时以20 mg/L最短,为233.50 s,30 mg/L次之,为420.05 s;整体趋势与浓度并不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是与浓度及麻醉时间均有一定相关(r=0.52,P<0.05)。可见,丁香酚是安全、有效的澳洲长鳍鳗麻醉剂,浓度20~30 mg/L效果最佳,平均可在4~5 min达到麻醉期,麻醉后可在4~7 min复苏,可满足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4.
根据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了虫纹鳕鲈(MaccuUochellapeelii)引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用PCR技术扩增了线粒体C01的序列,PCR产物经纯化、克隆和测序后得到了652bp的核苷酸片段。运用CLUSTALX(1.83)软件比对了25个个体的序列,共检测到5个多态位点,其中4个为转换位点,1个为颠换位点;运用MEGA5.0软件构建了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单倍型个数(H)为5,单倍型多样性(Hd)为0.300,核苷酸多样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分别为0.00073和0.473。结果表明,引进群体的虫纹鳕鲈mtDNAC01基因序列的变异程度较小,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35.
使用显微镜连续观察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过程,描述并摄像记录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事件。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的受精卵为粘性卵,呈淡黄色,膜径约1.3 mm,卵质分布均匀;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7个阶段,共26个典型时期;24℃水温下,受精卵约24小时孵出仔鱼,初孵仔鱼体长约5mm。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翘嘴红鲌(Eryghroculter ilishaeformis)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2016年3月采集了67尾翘嘴红鲌,对其全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宽/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眼间距/头长、头高/头长、头宽/头长、吻长/头长和丰满度10项标准化比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肥瘦程度特征、躯干部特征、尾部特征和头部特征4个方面。散布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尾部形态上存在差异,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法从67尾翘嘴红鲌的10项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体高/体长、体宽/体长、尾柄高/体长和丰满度4个比例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对群体识别正确率达91.0%。经T检验,除体高/体长外,其他3个比例性状在两性群体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明雌性相较于雄性体型较宽、较丰满,但尾柄较矮。上述差异性状及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翘嘴红鲌性别的鉴定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以体重(2.03±O.19)g克氏原螫虾(Procambarus clarkii)大规格苗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6℃下,27、36、45、55、64、73尾/m~2 6种养殖密度下,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生长及存活情况。实验周期为32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平均日增重、增重率和存活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日增重由0.110 6 g下降到0.067 8 g,存活率由100%下降到6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不利干克氏原螯虾苗种的生长和存活,养殖密度为45尾/m~2是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生长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38.
为系统的掌握大鳞鲃发育早期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对大鳞鲃出膜后的仔、稚、幼鱼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初孵大鳞鲃仔鱼全长6.80~7.26mm,肛门未开口,为内源性营养;出膜后3d开始少量摄食,营混合营养;出膜后9d,卵黄囊吸收完毕,完全消失,开始外源性营养;19日龄时各鳍形成;55日龄时各鳍发育完善,身体布满鳞片,形态与成鱼相似。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全长生长曲线模型为:L=0.747t+6.168(R2=0.977),体重和全长关系曲线模型为:W=0.003L3.346(R2=0.997)。本研究通过了解大鳞鲃的早期发育特征进一步丰富其早期生活史资料,并对其苗种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遗传组成,为合理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基础资料,以大鳞鲃(Barbus capito)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凝激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显示:大鳞鲃染色体为100条,核型公式为2n = 16m+36sm+14st+34t,NF=152;初步认为大鳞鲃可能是二倍化了的四倍体,起源于鲃亚科中某些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