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炭基肥料种类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炭基肥料是利用生物质炭与其他肥料混合制成的长效肥料,具有肥效高、无毒无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污染环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优点。为了筛选适于玉米生产的炭基肥料,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以玉米专用肥为对照,在施肥量均为1 08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炭粉和氮磷钾养分配比不同的4种炭基肥料对商丘地区土壤pH值和容重的影响以及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炭基肥料可以调节土壤pH值向中性靠近,提高疏松土壤的容重从而改善其通气透水性能,且这种调节作用均随炭粉施用量的增加而加大,但在较短时间内效果并不显著。不同炭基肥料对玉米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施用YT3炭基肥料的玉米穗长、穗粗、出籽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最大,最终产量最高为9 726.90 kg/hm2,较CK增产10.94%,增产极显著;施用YT2炭基肥料的产量(9 339.45 kg/hm2)次之,增产率为6.52%,增产显著。在商丘地区,施用YT3和YT2炭基肥料均可以优化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善玉米的产量性状,最终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效果明显优于施用化学肥料。  相似文献   
32.
大鲵虹彩病毒β-丙内酯灭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BPL)灭活大鲵虹彩病毒(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GSIV)的最适条件,研究了BPL对GSIV的灭活方法。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025%、0.05%、0.1%、0.2%的BPL灭活细胞培养的GSIV,4℃条件下分别灭活24 h、48 h、72 h、96 h,通过细菌培养、细胞培养、病毒核酸PCR扩增以及鱼体感染试验进行灭活病毒的安全性检验,确定最适灭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GSIV经终浓度为0.1%的BPL 4℃灭活处理72 h后可完全灭活病毒,灭活病毒无细菌污染,接种对GSIV敏感的鲤上皮瘤细胞系(EPC)细胞无细胞病变效应(CPE)出现,病毒主衣壳蛋白(MCP)基因特异性引物PCR反应未扩增出靶基因产物,灭活病毒对健康大鲵的感染试验未出现疾病症状。灭活效果检测结果表明,与未灭活GSIV相比较,最适灭活条件下的GSIV结构蛋白与抗原性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显示BPL可用来灭活GSIV,本研究确立了BPL灭活GSIV的最适条件,为大鲵虹彩病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3.
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研究了养殖密度对2~5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摄食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为27尾/m2,该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9尾/m2组、18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当养殖密度为17尾/m2时,3龄大鲵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饵料系数最低且与低密度5尾/m2组差异显著(P<0.05),确定3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7尾/m2;4龄大鲵特定生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养殖密度为10尾/m2,显著高于16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4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0尾/m2;5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5尾/m2,特定生长率与高密度组9尾/m2差异显著(P<0.05),饵料系数最低。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与体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式为y=-0.016 4x+25.34(r2=0.839 9)。  相似文献   
34.
正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技术广泛用于大鲵的人工养殖过程,亲本的繁殖能力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对于大鲵而言,雌性的繁殖性能对于养殖场养殖规模的发展和壮大尤为重要,雌性大鲵的繁殖性能是决定大鲵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雌性大鲵繁殖性能高,可在短暂的2~3年内增加养殖场的饲养规模,进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雌性大鲵繁殖性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我国主要养殖区域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对来源于湖北、江西、安徽、湖南、重庆和山东的6个黄鳝群体共187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646 bp的COI基因序列在6个群体的碱基含量基本相同,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7%,30.7%,24.5%和17.1%,包括61个变异位点,其中单位点突变16个,简约信息位点45个,变异位点以C/T间的转换为主。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38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86,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094,群体整体遗传多样性高,湖北和山东群体遗传多样性都较高(Hd>0.8),湖南群体和江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次之(Hd>0.5),而安徽和重庆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较低(Hd<0.5)。6个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贫乏(Nm<1)。群体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6个黄鳝地理种群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遗传结构和系统发育树显示湖南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较远。重庆群体可能由单一或很少几个群体进化而来的,起源比较单一。就目前而言,黄鳝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苗种频繁流动和人工养殖尚未对其种群结构造成较大影响,仍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良好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36.
黄淮海夏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淮海夏玉米的病害有很多,如大小斑病、纹枯病、锈病、黑粉病等,其中以玉米锈病的发生率最高,对玉米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作好玉米锈病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7.
孟彦  张燕  许映芳  方耀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51-12952
[目的]了解月鳢和乌鳢的生化遗传特性,为其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电泳法对月鳢和乌鳢的眼、肌肉、心脏、脾、脑和肾中的2种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月鳢肾脏、脾脏、脑和心脏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图谱有很清晰的4条带,且带型相同、活性相当;其眼组织的MDH图谱有5条带,肌肉组织的MDH带型分布表现出明显活性区。鸟鳢肾脏、脾脏、脑、肌肉和心脏的MDH图谱有很清晰的4条带;其眼组织的MDH图谱有5条带。月鳢和鸟鳢不同组织中酶的图谱数量一样,但类型不同。在鸟鳢6种组织中,眼睛的MDH表达量最大,而月鳢各组织的MDH表达量差异不大。乳酸脱氢酶(LDH)在乌鳢中的表达量高于月鳢。[结论]硬骨鱼类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其变化可更直接、正确地反映生物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38.
旨在分析热带糯质资源在高粱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及对杂种优势的影响,以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自有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导入热带糯质资源,选育出稳定的不育系,并对所配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17A’所配组合的产量、穗粒重、单穗重等性状与其他组合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组合8的小区产量最高,为15.17 kg;穗部各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穗粒重>单穗重>穗长>千粒重>轴长>着壳率>角质率,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957,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高粱高产育种中,应重点选择穗大、结实率高的种质;‘M17A’所配组合的淀粉含量与其他组合比较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高粱淀粉含量受遗传基因控制。对于热带种质的利用应选择大穗型,角质率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39.
孟彦 《中国种业》2013,(12):64-66
利用非洲种质抗病性强的特点改良黄淮海现有种质,可以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和抗逆性。CM07组配的组合产量及抗病性表现较好,ZB903及ZB905组配的组合产量差异较大,抗病性不稳定,表明直接利用非洲种质的效果并不理想,瑞德×(唐四平头+非洲种质)是黄淮海比较理想的杂种优势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40.
商丘市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商丘市2011年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情况。玉米中后期管理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防止倒伏、追花粒肥、防治病虫,以及确定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