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530篇
农学   381篇
基础科学   342篇
  418篇
综合类   2168篇
农作物   296篇
水产渔业   354篇
畜牧兽医   1053篇
园艺   747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北黑土区长期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包括对照(CK)、低磷处理(25.58 P2O5kg·hm~(-2),N1P1K)、中磷处理(51.75 P_2O_5kg·hm~(-2),N1P2K)和高磷处理(77.65 P_2O_5kg·hm~(-2),N1P3K)对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大豆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N1P3KN1P2KN1P1KCK(鼓粒期株高除外),说明当前黑土磷素水平下,磷肥的施用能够显著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与CK,N1P1K和N1P2K相比,N1P3K苗期的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分别增加了56.7%~152.8%和87.4%~463.1%;与CK相比,N1P3K和N1P2K处理固氮酶活性分别增加了74.0%和94.0%;大豆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表现为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虽然百粒重和产量表现出了相似的趋势,但是N1P3K和N1P2K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过多磷肥的施用在东北黑土区对大豆增产效果不明显。因此,在东北黑土区在考虑生产成本、大豆产量等因素的情况下,建议适宜的磷肥施用量为N1P2K,即磷肥的施用量为51.25 P2O5kg·hm~(-2)。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黄瓜叶面喷施硅肥对其生长、产量、果实糖分、维生素C及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显著促进了黄瓜生长,增加了单株产量,提高了果实中碱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及半乳糖内脂脱氢酶(GaILDH)活性,提高了果实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1.420 g · L-1单硅酸处理效应最显著,其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3.79%、18.08%和75.1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叶面喷施单硅酸的黄瓜果实碱性转化酶–3(NI-3)、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半乳糖内脂脱氢酶(GaILDH)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对农田生态系统杂草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林芝市八一镇章麦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研究玉米田养鹅(Raising geese in cornfield,RGC)和对照(Control,CK)土壤理化性质、杂草多样性及玉米生长的异同,旨在通过田间状态的描述和中间状态的研究,为以后优化玉米田调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RGC处理有19种杂草,其中以菊科植物最多,对照组仅有9种。不同功能群杂草密度相差很大,双子叶一年生或越年生被子植物功能群杂草密度远远高于其他5种功能群;RGC处理提高了杂草群落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但降低了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2)RGC处理土壤含水率较对照高1.27%,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土层加深,RGC和对照土壤紧实度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且RGC对紧实度影响显著;4)对照土壤碱解氮含量为86.48mg/kg,略高于RGC处理2.67mg/kg(P0.05),速效钾含量为161.07mg/kg,略高于RGC处理28.66mg/kg(P0.05),而RGC的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为120.98mg/kg,是对照(106.25mg/kg)的1.14倍(P0.05)。结论:RGC处理增加了农田系统杂草数量、种类和生物量,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使土壤紧实度明显减小、土壤含水率增加及土壤养分含量出现差异,且玉米各项农艺性状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94.
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山县是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柞蚕业发展独具优势。阐述了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鲁山县柞蚕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济宁市直播稻栽培技术,分析了其存在的利弊,并提出了直播稻生产发展措施,以期为济宁市直播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在CO_2浓度升高和对照处理的两个开顶式气室(OTC-Ⅰ型)内,研究分析了高浓度CO_2对落叶松针叶抗氧化系统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2个月左右)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ASA)、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上升,且SOD与O_2·~-产生速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但长期高浓度CO_2处理下,ASA含量与SOD、APX、GR活性略有下降,可见,较长期高浓度CO_2处理可能使此效果发生逆转。在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植物可能通过抗氧化能力的增强来减轻胁迫造成的细胞损伤,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7.
采用DB-17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FPD检测器对蔬菜中12种有机磷农药进行多残留分析。13 min内12种有机磷农药得到较好分离,线性相关系数在0.992~1.0000之间;12种有机磷农药组分的加标回收率在73.1%~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6%~4.55%之间,最低检出限为0.005~0.01 mg/kg;该方法分析时间短,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及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8.
徐钢春  杜富宽  黎燕  张勇  徐跑 《水产学报》2016,40(8):1186-1194
为了丰富刀鲚人工繁殖理论,探明LHRH-A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冬龄人工养殖刀鲚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LHRH-A2进行人工催产,并分析催产效果;同时应用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对人工催产过程中刀鲚雌鱼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按照雌鱼30μg/kg、雄鱼减半的剂量注射LHRH-A2,刀鲚亲鱼死亡率为16.67%±3.34%;存活刀鲚亲鱼群体中,效应时间为21~24 h,催产率为83.33%±3.34%,受精率为75.06%±6.19%。注射催产素21 h内,血浆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甲状腺素(thyroxine,T4)、皮质醇(cortiso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lactate)在人工催产过程中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三碘甲腺原氨酸(three iodine thyroid,T3)、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l–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K+、Na+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比较以上血浆指标在产卵组和未产卵组的实验结果,产卵组形成高皮质醇、TP、TG、渗透压、Na+、K+的血浆环境和低E2、催乳素、乳酸、T4、T3、Cl-、ALT、AST的血浆环境,而未产卵组的这些指标与产卵组相反。结果表明,人工催产过程对肝脏、肾脏等正常功能造成了影响,从而抑制催产素LHRH-A2对卵子的正向调控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人工催产应激对刀鲚雌鱼成功排卵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优化刀鲚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南美白对虾池塘温室二茬养殖水质动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两茬南美白对虾池塘温室的水质指标,研究了两茬养虾水质变化进程和动态对比。监测结果显示,第一茬养殖水体的水温在25.00~29.95℃,盐度在1.30~18.50,pH在8.30~10.98,溶氧量在7.34~16.09 mg/L,COD在6.63~16.73 mg/L,氨氮在0.32~4.07 mg/L,亚硝酸盐氮在0.01~0.78 mg/L,硝酸盐氮在0.05~1.87 mg/L,悬浮物在0.0047~0.393 8 mg/L;第二茬养殖水体的水温在24.70~31.80℃,盐度在1.15~16.25,pH在7.89~9.06,溶氧量在5.68~11.06 mg/L,COD在6.28~21.55 mg/L,氨氮在0.16~0.76 mg/L,亚硝酸盐氮在0.00~0.96 mg/L,硝酸盐氮在0.07~2.11 mg/L,悬浮物在0.0105~0.1984 mg/L。研究表明,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能满足南美白对虾生长的需求,同时第二茬养殖水质条件较第一茬差,建议在养殖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溶氧量以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同时及时开展轮捕,降低池塘的承载量,可降低对虾病毒病暴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海上油田偏心类封隔器落井后的偏心打捞困难、电缆堆积、作业程序繁琐等一系列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偏心扶正盘与双层油管引鞋式穿心切割打捞工具相结合的井下偏心类封隔器打捞技术系列。偏心扶正盘的结构简单,与常规打捞工具配合使用能够很好地辅助打捞落井的偏心类封隔器。双层油管引鞋式穿心切割打捞工具为内外双层油管打捞结构,设计简单,制作成本低,下井一趟打捞管柱能够实现对井下落鱼的对扣、电缆通井、切割及回收打捞落鱼的一体化打捞。理论计算和现场应用试验表明,上述两种偏心类打捞工具原理可行,性能稳定,能够极大缩短作业时间,降低作业费用,避免造成井下情况复杂化,适用于海上油田井下偏心类封隔器如过电缆封隔器等的打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