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山东省日照市努力提高水产品的保鲜保活质量,念好水产品加工的“上”、“扩”、“改”三字经,催动了外向型渔业上新水平。1994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产量达16.9万吨,加工产值13.1亿元,首次超过水产品产值,使全市外向型渔业居省同行业前列。 一是“上”。就是上储藏设施,上加工水平。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水产加工冷藏厂120多座,一次性加工能力达3万多吨,形成了一个以冷库群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体系,成为全省水产冷藏加工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不仅如此,他们还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的仓封闭无菌加工车间、蔬  相似文献   
32.
2005年6月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官厅乡高庄村一农户饲养的6头黄牛,相继5头发生附红细胞体病.死亡3头,治愈2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生菜又名叶用莴苣,有分散叶生菜和结球生菜两种。由于在大棚内秋、冬、春三季均可栽种,加之品质比露地栽培的鲜嫩、脆甜,不仅备受消费者喜爱,而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34.
在宁夏六盘山区开展了优质肉牛饲料配制育肥屠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一组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十字部高、尻长、腰角宽、管围、胸宽均比对照组牛具有明显提高,试验一组牛纯收入2 259元,比对照组牛纯收入1 216元增加1 043元。  相似文献   
35.
"果尔"除草剂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化学除草剂,为了筛选适合杨树苗圃中应用的"果尔"除草剂的浓度,研究了3.6、2.4、1.2 ml·L-1的24%果尔乳油除草剂对渤丰3号杨生长的影响及除草效果。结果表明:渤丰3号杨对"果尔"较为敏感,较高施药浓度(3.6 ml·L-1)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及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对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无显著影响。3.6 ml·L-1的校正防效系数高达96.2%,除草效果最好;2.4 ml·L-1除草效果次之,校正防效系数为81%,从保护杨树幼苗的角度出发,建议采用2.4 ml·L-1的施药浓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插穗发芽期封闭除草结合展叶期化学除草的技术措施。[方法]在杨树插穗发芽期和插穗展叶期采用23.5%果尔、99%九九红、22%除禾灵不同组合配方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结果]经过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插穗发芽期的除草剂配方为20 m L 23.5%果尔+25 m L 99%九九红+40 L水;插穗展叶期的除草剂配方为35 m L 23.5%果尔+15 m L 22%除禾灵+40 L水。该2种除草方式结合使用除草率在85%~90%,节约成本70%。[结论]试验结果为杨树苗圃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索山葡萄CBF3基因(VaCBF3)对杨树的遗传转化的影响,及组成型启动子和诱导型启动子对转基因植株生长的影响,分别构建由2种类型启动子调控的植物表达载体.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rd29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从拟南芥基因组DNA中克隆rd29A基因启动子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通过酶切、连接构建由组成型启动子35S和诱导型启动子rd29A基因启动子驱动的VaCBF3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冻融法完成重组质粒对根癌农杆菌LBA4404的转化.试验结果表明,所克隆的rd29A基因启动子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片段长度为945bp,与GenBank中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具有DRE、ABRE、TATAbox和CAAT box4个完整的顺式作用元件,具有启动子功能.经过酶切、连接成功地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质粒连接,并将重组质粒导入至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为下一步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杨树的遗传转化及研究2种启动子的启动效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寻找适宜杨树林下栽培的野生食用菌菌种。[方法]对采集自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银中杨林下的野生大型真菌进行菌种分离,同时研究不同分离部位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获得菌丝进行了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菌盖与菌柄连接处为菌种最佳分离部位。对分离株rDNA ITS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长度为692 bp,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的菌种进行Blast比对,序列与Agaricus bitorquis(Quél.)Sacc的Query cover为97%~100%,ident均为99%。[结论]鉴定分离菌种为蘑菇科、蘑菇属、大肥菇。该研究可为下一步开展杨-食用菌复合经营提供菌种准备。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树木的冻害,树木的抗冻机理,以及提高树木抗冻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
通过扩增食用菌的ITS序列对市售的真姬菇、杏鲍菇、蟹味菇、香菇和平菇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通过菌种分离、纯化、DNA提取、PCR扩增及PCR产物测序,获得的真姬菇、杏鲍菇、蟹味菇、香菇和平菇ITS序列长度分别为630bp、620bp、628bp、751bp和621bp。下载相似性最大的ITS序列,采用Clustalw和 MEGA 6.0软件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确定真姬菇和蟹味菇为玉蕈属的 Hypsizygus marmoreus ,平菇为侧耳属的 Pleurotus ostreatus ,杏鲍菇为侧耳属的 Pleurotus fuscus ,香菇为香菇属的 Lentinula edodes,进一步筛选优良菌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