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7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59篇
  38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为研究陇南无刺大红袍花椒二次嫁接繁育后的皮刺情况,使用嫁接繁育的陇南无刺大红袍花椒接穗进行二次嫁接,并以实生大红袍花椒树接穗作为对照,量取接穗和秋稍的长度、皮刺数量、皮刺宽度、厚度、高度等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陇南无刺大红袍秋稍皮刺性状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实生大红袍,说明陇南无刺大红袍二次嫁接后皮刺稳定性相对较好。无刺和实生大红袍无刺枝段的秋稍皮刺密度高于有(稀)刺枝段的秋稍皮刺密度。综合皮刺宽度、厚度、高度数据,无刺大红袍秋梢皮刺均小于实生大红袍秋梢皮刺。与接穗皮刺相比,4个组别的秋稍皮刺厚均有下降,说明皮刺在二次嫁接过程中变薄;2组有(稀)枝段的秋梢皮刺宽度和高度下降,但2组无刺枝段的秋梢皮刺宽和高有所增大,且无刺和实生大红袍无刺枝段秋梢皮刺的宽度、厚度、高度均大于有(稀)刺枝段秋梢皮刺。  相似文献   
562.
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是指具备地缘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等特征的乡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人口、面积、资源、资产等方面管理幅度,加速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空间抱团联营和协作分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三村突破“单点”思维,探索发展组团式“共富单元”,以培育数字平台“创富”、联结龙头企业“带富”、吸纳运营主体“引富”为实施路径,走出一条“仙果”为基、抱团联营、四轮驱动的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之路,集中展现了浙江省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区域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563.
为了探讨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GP)对妊娠期暴露代森锰锌(mancozeb, MCZ)致断乳仔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将50只孕0 d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代森锰锌组、甘草多糖低剂量组、甘草多糖中剂量组、甘草多糖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共5组。从孕0 d起,空白对照组早晚灌服0.1 mL的生理盐水;代森锰锌组早上灌服150 mg/kg的代森锰锌,晚上灌服0.1 mL的生理盐水;甘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天早上灌服150 mg/kg的代森锰锌,晚上灌服50,100,200 mg/kg剂量的甘草多糖。在仔鼠21 d时处死仔鼠并收集其血液和肾脏组织。计算肾脏指数;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切片;检测血清中肌酐、尿素氮水平,肾脏组织中T-AOC、SOD、MDA、GSH-Px水平;ELISA法检测GPX4、FSP1、TGF-β1蛋白水平;qPCR法检测GPX4 mRNA、NOX4 mRNA、NF-κB p65 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断乳仔鼠的相关指标变化与甘草多糖缓解妊娠期暴露代森锰锌致断乳仔鼠肾损伤保护作用的剂量并不完全呈剂量依赖关系,多数呈非单...  相似文献   
564.
为研发出适宜黄瓜育苗的新型腐熟稻壳基质,本研究以腐熟稻壳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不同体积的无机基质(火山石、蛭石及珍珠岩)复配出11种育苗复合基质,并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材,筛选适宜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从基质理化性质来看,11种基质的理化性质均符合黄瓜生长需求;但对于幼苗生长的效果来看,不同基质配比差异显著,其中腐熟稻壳∶蛭石∶珍珠岩=6∶2∶2(T7)的混合基质处理的黄瓜幼苗茎粗、地上部鲜干重和地下部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且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也相比与对照提高了34.12%和28.96%;腐熟稻壳∶蛭石∶火山石=6∶2∶2(T8)的基质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比对照提高了17.16%;腐熟稻壳∶火山石=6∶4(T11)处理的黄瓜幼苗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结果证明腐熟稻壳∶蛭石∶珍珠岩=6∶2∶2(T7)可以作为黄瓜穴盘育苗的基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65.
【目的】探究果蝇钠通道1(Drosophila sodium channel 1,DSC1)在果蝇幼虫感觉-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回路(sensory-central nervous system-motor circuits,S-CNS-MC)中的作用,为果蝇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果蝇幼虫的S-CNS-MC为模型,以神经遗传背景不同的4种果蝇品系w1118parats1DSC1-/-parats1;DSC1-/-幼虫为材料,分别在正常状态和饥饿状态下采用番茄切面觅食活动对其进行行为学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品系果蝇幼虫的兴奋性接点电位对其进行电生理学研究。【结果】番茄切面觅食活动行为学观察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在每个观察的时间点,4种果蝇品系在番茄切面果皮中的幼虫数量均无显著差异;但饥饿状态下,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DSC1-/-品系的3龄幼虫停留在番茄中果皮部分的数量显著多于其他品系,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敲除DSC1的果蝇幼虫反应迟钝,觅食行为减缓。电生理试验结果表明,w1118parats1品系果蝇幼虫在饥饿状态下神经回路的兴奋性接点电位(EJP)频率与正常状态下差异不显著,但DSC1-/-parats1;DSC1-/-品系果蝇幼虫在饥饿状态下神经回路的EJP频率均较正常状态显著下降,表明敲除DSC1的DSC1-/-parats1;DSC1-/- 2种品系果蝇幼虫S-CNS-MC的兴奋性在饥饿状态下明显降低,这与上述觅食活动行为学结果一致。【结论】DSC1有助于果蝇幼虫在饥饿逆境条件下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传导和神经回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66.
为探索无人机喷药沉积分布及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效,采用极目E-A2021植保无人机和欧森OS-30型高压机动喷雾器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采用十字交叉作业法喷施的雾滴密度,以树冠上层叶片最高,平均95.85~100.12个/cm2,中层叶背最低,平均39.59个/cm2。覆盖率以树冠上层最高,平均为13.94%~23.71%,中下层覆盖率相近,仅为上层的1/5左右。无人机低空常规喷雾健攻(每667 m26 L)安全无药害,末次喷药后18 d防效71.80%,与高压机动喷雾器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树冠密闭将严重影响无人机施药效果。  相似文献   
567.
568.
农户是最基本的经营决策单元和粮食生产单位,其粮食生产经营行为及粮食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以湖北省典型区域农户进行的3期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年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经营行为及粮食安全供应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农户层面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结果表明:1)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粮作经营参与度较高,农户家庭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未出现明显的"非粮化"趋势,且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积极性也越高。2)农户粮作经营的绝对收益在提升,但相对效益在减弱。重点开发区粮作经营的绝对和相对效益较低,而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则持续保持着对于经作经营和非农经营的比较优势,但差距在缩小。且均存在着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比较效益越高的特征。3)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在粮食安全生产供给能力时空变化上存在明显差异。重点开发区农户家庭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在降低,而粮食主产区则保持相对平稳,两区农户家庭层面粮食供给能力的差距在日益拉大,粮食主产区在区域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建议引导土地流向种田大户以发挥规模效益,加强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政策扶持力度,在稳固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能力的同时,实现农户家庭粮作经营规模化和粮食供给稳定增长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69.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地方通过制定森林防火条例提升依法治火水平。从塞罕坝地区森林防火难点出发,进而对《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亮点进行探讨,对比当前其他地方在制定森林防火条例时的问题,总结了《条例》立法经验,旨在为其他地方制定森林防火条例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70.
夏翠  宫新城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13):126-129+136
为了研究“消暑促精散”对高温环境中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试验将45只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温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养于室温环境中;高温组及治疗组饲养于33℃恒温培养箱中,在小鼠耐受的情况下每5 d增加1℃,从33℃开始一直增加至38℃;治疗组每天饲喂含2%消暑促精散的鼠粮,其余两组饲喂基础日粮,每日观察小鼠的采食和死亡情况。从正式试验开始每5 d为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最后1 d晚上将10只发情雌鼠放入雄鼠笼中2 h,记录雄鼠爬跨情况,试验期为30 d,第31天剖杀,检测血清睾酮含量,取睾丸、附睾制备切片,进行H.E.染色并观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治疗组死亡数低于高温组;出现爬跨行为的小鼠数量高于高温组,高温组和治疗组雄性小鼠外周血清中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温组和治疗组小鼠体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睾丸指数差异显著(P<0.05),高温组和治疗组的双侧附睾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温组睾丸组织中部分曲细精管管腔较大,管腔中精子数量少且呈无序排列,各级精母细胞排列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