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干旱胁迫对4个红檵木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壤干旱胁迫下4个红檵木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檵木叶片含有较高的含水量,在土壤干旱胁迫的情况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干旱胁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2.
尹恒  李易  徐远波  文强  王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21-21322,21539
利用1971~2010年鄂西北17个气象观测站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变换和M-K分析,讨论了鄂西北雷暴气候变化及非均一性特征。结果表明,在近40年雷暴日数总体变化呈减少趋势,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1.3 d,全年雷暴天数达24.9 d。雷暴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6 a的显著年际周期,雷暴突变时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53.
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技术,用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处理悬浮培养的烟草细胞(BY-2cell),对烟草细胞产生的免疫应激信号分子(H_2O_2和Ca~(2+))进行荧光检测。用50μg/mL的壳寡糖水溶液分别刺激装载过氧化氢和钙离子荧光探针的烟草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烟草细胞产生的荧光;以液滴微流控芯片为实验平台,研究发现水相流速为100μL/h,油相流速为300μL/h时,液滴尺寸为300μm,适合烟草细胞的包裹,在该条件下将COS与荧光探针孵育后的细胞包裹在液滴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液滴中的荧光;后用荧光酶标仪检测96孔板和液滴承载的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显示1h内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试验为液滴微流控芯片在植物免疫诱导剂和生物农药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
根据Z26520中fedF序列设计1对引物,从发病仔猪的腹泻粪便分离获得的大肠杆菌中扩增得到fedF基因,经纯化、连接、转化,将其成功克隆到pMD18-T中,所克隆fedF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fedF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7.8%~99.2%.另设计1对引物,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所克隆的fedF的编码序列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重组菌.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编码序列与预期序列一致.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重组菌在诱导后可以表达特异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100的FedF蛋白.  相似文献   
55.
植物Lys M型类受体激酶基因家族(lysin motif receptor-like kinase, LYKs)在植物自身免疫防御系统及与病原微生物协同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证实,目前已成为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热点。本研究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猕猴桃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并命名Ac LysM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家族成员染色体定位、蛋白基序、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以及AcLysM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共获得40个AcLysM基因家族成员,其蛋白分子量范围为10~126 kD、等电点在4.43~9.42之间,平均亲水系数介于-0.603~0.484。AcLysM基因家族成员分为三个亚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家族成员往往具有相同的motif和domain,甚至多个基序和结构域的排序都是相似的,推测该亚族成员在猕猴桃进化过程中执行相似的功能,在响应猕猴桃病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激发、传导和调控作用。本研究分析了猕猴桃LysM型类受体激酶基因家族,为后续深入研究LysM基因家族成员在猕猴桃抵御病虫害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在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包括作物害虫、病害(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和线虫的生物防治、植物免疫和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作物病虫控制中的应用。同时, 与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
王岩  彭强  赵小明  尹恒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8):117-124
为了促进农药的降解,减少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量,本研究归纳了农药降解的方法,主要包括光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分析了各种农药降解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总结了外源物质(农药安全剂、油菜素内酯、褪黑素)促进农作物体内农药降解的途径及机理。指出了寡糖降低作物中农药残留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机理,提出了关于促进农作物体内农药降解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建议。期望对降低农作物中农药残留有积极作用,对农业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为确定不同规格的鳜(Siniperca chuatsi)对饲料蛋白水平的需求,以G1、G2、G3规格的初始体质量分别为(11.58±1.34)、(94.77±2.59)和(245.26±3.59) g的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形态指标、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结果显示,G1和G2组鳜特定生长率、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在蛋白水平为500 g/kg时最高,但G3组鳜在饲料蛋白水平为450 g/kg时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特定生长率折线回归模型结果显示,3种规格鳜的最适蛋白需求分别为497.1、451.9和446 g/kg。G1和G2组鳜摄食低蛋白水平(350 g/kg和400 g/kg)饲料时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但饲料蛋白水平对G3组鳜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G1和G2组鳜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与饲料蛋白含量呈负相关(P<0.05)。随饲料中蛋白含量升高,G1和G3组鳜对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先上升后趋于稳定,而G2组鳜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一定的蛋白水平范围内,3种规格的鳜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与饲料中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在蛋白水平为500 g/kg时达到峰值,随后保持不变;前肠胰蛋白酶活性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3种规格的鳜肝脏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5)。其氨氮排泄率均在摄食后6 h达到高峰,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均显著增加;饲料蛋白水平为550 g/kg和600 g/kg时,G3组鳜的氨氮排泄率显著高于G1组。以上结果表明,饲料蛋白含量对3种规格鳜的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确定最适蛋白需求量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鳜健康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59.
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从大连渤海湾的底泥样品中分离到1株高产低温几丁质酶的海洋细菌,命名为DL-06。由菌株的形态特征结合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DL-06)。该菌株经30h摇瓶发酵后测定粗酶液几丁质酶酶活为9.184U/mL,最适反应温度为15℃,60℃孵育1h仍保持50%以上的酶活性,表明该低温酶具有一定热稳定性。经SDSPAGE及酶谱分析,该菌株能够产生至少3种以上不同分子质量的几丁质酶组分。Pseudoalteromonas sp.DL-06产几丁质酶在低温下高活性与热稳定特点,使其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本试验旨在研究蝉花菌质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清免疫能力、肠道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大黄鱼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将初始体重为(273.07±14.90) g的180尾大黄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网箱,每个网箱20尾。3组试验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IC0组,作为对照组)、基础饲料+2%蝉花菌质(IC2组)、基础饲料+6%蝉花菌质(IC6组)。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1)IC6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IC0组(P<0.05);IC2组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IC0和IC6组(P<0.05);各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与IC0组相比,IC2组肌肉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IC6组肌肉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IC0组相比,IC6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 <0.05);IC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