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5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319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155篇
  930篇
综合类   2171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965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4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解森林景观的空间组成、分布等特征对林分碳密度的影响,并以此为海口市优化林分结构,保护林地资源等方面提供参考。以海口市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fragstats、spss等软件量化林分碳密度与景观格局指数并以此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反映林分碳密度与森林景观格局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口市热带林面积比重较大,且人为经营活动较强,导致其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林分碳密度与森林景观格局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当某一林分类型的空间配置较好,分布较聚集,不被其他地类分割时,其碳密度往往也较高。通过对海口市林分碳密度和森林景观格局指数的耦合研究,发现其林分碳密度与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耦合协调度状况总体上并不良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  相似文献   
22.
基于Landsat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LVCF)、MODIS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MVCF)和MODIS Land Cover(MODLC)等遥感产品和森林清查数据(NFI)检测2000-2015年黄土高原森林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黄土高原森林覆盖度升高,基于LVCF和MVCF的全区森林覆盖度均值分别由2000年的7.8%和9.6%增加到2015年的9.7%和13.2%。2)遥感产品估算的森林分布空间格局和面积差异较大,基于LVCF、MVCF和MODLC估算的黄土高原森林面积在2000年分别为726.6×104、604.7×104 hm2和325.1×104 hm2,2015年分别为926.2×104、998.3×104 hm2和400.1×104 hm2。3)遥感产品估算的省级尺度上森林面积与NFI的不一致性因省份和年份而异,LVCF与NFI一致性整体略优于MVCF,MODLC与NFI差异最大且估算的森林面积远低于LVCF、MVCF和NFI。4)遥感产品检测的陕西和山西2省的森林面积增加值与NFI一致性高于宁夏;基于遥感产品估算的宁夏森林面积及增加幅度均远低于NFI。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阻燃剂对沙柳液化产物/异氰酸酯泡沫材料导热行为的影响和开发具有阻燃特性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以沙柳多元醇液化产物为原料、辛酸亚锡为催化剂、水为发泡剂,与异氰酸酯进行发泡制备沙柳液化产物/异氰酸酯硬质泡沫,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工艺因子对硬质泡沫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使用锥形量热仪(CONE)对该材料燃烧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沙柳液化产物/异氰酸酯泡沫材料制备工艺对导热性能的影响关系为阻燃剂添加量>沙柳液化产物与异氰酸酯比例>阻燃剂种类,方差分析表明工艺因子对导热性能的影响均不显著;2)最优工艺:阻燃剂添加量8%,沙柳液化产物/异氰酸酯比例1.0∶1.0,阻燃剂为有机蒙脱土,制备的硬质泡沫材料密度0.168 g·cm-3,抗压强度0.83 MPa,导热系数0.118 3 W·m-1·K-1,此工艺制备的聚氨酯泡沫是一种优良的保温材料;3)不同有机蒙脱土添加量的沙柳液化产物/异氰酸酯泡沫燃烧行为属于双阶段燃烧过程,阻燃剂有机蒙脱土添加量8%,燃烧开始时间推迟至120 s且总热释放量降低。  相似文献   
24.
李易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62-67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青土湖干涸湖底人工梭梭林和白刺灌丛沙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种植物群落5种立地条件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揭示了湖底2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固沙植被0~10 cm土壤颗粒以细砂粒为主,没有粗砂粒,其中白刺灌丛沙包表层极细砂含量、土壤颗粒物分形维数较梭梭林和对照区高。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各粒级颗粒百分含量的关系差异较大,分形维数与黏粒、极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砂、中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粉粒含量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越大,土壤所含的细粒物质越多。3)土壤分形维数D值、黏粒、粉粒含量与有机质(SOM)、全N(TN)呈正相关性,土壤颗粒物的分形维数越大、土壤黏粒、粉粒含量越高,则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越高。综合分析,固定白刺灌丛表层土壤沙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他类型风蚀严重,因此,应积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防治风蚀和盐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农作物白菜型油菜生长过程对核桃凋落叶化感作用的生理响应,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不添加凋落叶)和3个凋落叶添加剂量水平:L60(60 g·盆-1)、L120(120 g·盆-1)和L180(180 g·盆-1),测定盆栽油菜生长中后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生理响应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核桃凋落叶分解对油菜中期营养生长(地径、株高)有显著抑制,在后期得到明显减弱,可仍对后期油菜生殖生长(开花性状、结实性状和产量)产生抑制影响;但这种抑制效应不会影响油菜结实种子的萌发。2)油菜生长中期(100 d),随核桃凋落叶剂量增大,油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步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变化;丙二醛(MDA)含量仅在L180处理下显著>CK(P<0.05),可溶性糖(SS)含量逐步增加,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呈逐步下降;到油菜生长后期(140 d)时,各处理下油菜POD、CAT的活性和SS、SP的含量均逐步下降,MDA含量均显著P<0.05)。3)各核桃凋落叶处理对油菜叶片各类叶绿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凋落叶添加量增加,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综上所述,核桃凋落叶经土壤分解对油菜中后期生长造成强烈的化感胁迫,其主要通过对油菜的细胞膜造成过氧化伤害,使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进而妨碍其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6.
花椒叶黄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了狮子头、美凤椒、秦安1号花椒叶片5-9月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花椒叶片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P<0.05),表现出狮子头>美凤椒>秦安1号。花椒叶总黄酮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P<0.05)。在生长季,6-8月总黄酮含量较高,狮子头、美凤椒和秦安1号平均含量分别为18.02、15.35、12.06 mg·g-1。同时,花椒叶总黄酮含量与日照百分率、降水量和空气湿度相关显著(P<0.05),与当月的日照百分率呈负相关,与上月的降水量和当月的空气湿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7.
干旱是中国西北荒漠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干旱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等产生重要的影响。红砂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温带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和主要建群种之一,对多种环境胁迫尤其是干旱胁迫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因此,研究红砂对不同水分生境的响应及适应机理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不同水分条件自然生境中(小红山地区和长流水地区)的红砂叶片形态、表皮微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揭示红砂适应干旱胁迫的叶片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境中土壤含水量的降低,红砂叶片厚度增大,叶面积及气孔开度减小,角质层增厚,从而降低植物蒸散过程中体内水分的散失。表皮细胞面积减小,表皮细胞密度增大,细胞壁增厚,增加了表皮细胞弹性,有助于降低干旱胁迫下植物失水造成的机械损伤。与此同时,栅栏组织增厚,且细胞排列更加致密,海绵组织的厚度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行。因此,红砂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其对干旱具有极强的耐受性。研究揭示了荒漠植物红砂的叶片形态结构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为理解荒漠植物对水分限制的响应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8.
郭树江    王飞    张卫星  王方琳    韩福贵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41-46
对民勤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测定,研究不同荒漠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并探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梭梭外,其他3种植物δ13C值生长初期(5月)>生长中后期(6-10月)。4 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种间差异在5-10月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沙拐枣>梭梭>柠条锦鸡儿>白刺。2)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受到物种、月份、物种×月份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受物种的影响最大。3)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因其物种而异;影响梭梭、沙拐枣、白刺、柠条锦鸡儿叶片/同化枝δ13C值的主要气象因子分别是平均气温、相对湿度、蒸发量。  相似文献   
29.
宋铮      余庭龙    朱春云    李海佳    邓磊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52-59
基于时空互代法研究不同退耕年限对青海东部人工林形质的影响,为高寒丘陵区人工林经营及多功能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青海东部西宁市大通县设置青杨、祁连圆柏、青海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典型人工林试验样地,开展退耕年限10、20 a和30 a样地调查。以生长情况、侧枝情况和土壤养分情况作为退耕还林林木形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木形质的评价体系,对4种人工林林木形质进行综合评价。干形情况对林木形质的影响最大,贡献率占0.603;生长情况对其影响次之,贡献率占0.337;侧枝情况对其影响较小,贡献率仅占0.060;16个评价指标在林木形质评价中的权重大小依次为健康情况(0.674 9)>自然整枝能力(0.598 8)>土壤有机质(0.578 7)>通直度(0.526 5)>分杈情况(0.348 0)>土壤K(0.232 5)>侧枝平均基径(0.202 7)>胸径年均生长量(0.176 9)>枝粗指数(0.150 6)>土壤N(0.139 2)>树高平均生长量(0.107 6)>高径比(0.071 5)>尖削度(0.054 0)>土壤P(0.049 6)>侧枝数(0.047 9)>冠径比(0.040 7);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青杨(81.67)>华北落叶松(80)>青海云杉(75)>祁连圆柏(60)。森林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其发育呈正向演替。高寒丘陵区人工林形质随退耕恢复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前期造林(10 a)可迅速提高林地盖度;发育至20 a时,林地林木形质最优;退耕30 a,林下光照减少,下层出现竞争缺光,影响林地涵养水分功能发挥,影响林木形质。以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林木形质评价体系可为高寒丘陵区人工林经营及多功能利用提供依据,为其他树种形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
葛瑶    王振锡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74-81
为研究天山云杉林冠层特征与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以新疆天格尔森林公园天山云杉林的4个龄级的林分(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以冠层分析仪获得的冠层结构特征和林下光环境指数等野外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 α 多样性指数分析4个龄级的草本物种多样性,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冠层结构对草本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指标在不同龄级间均有一定的差异,且随着林分的生长和更新,天山云杉林呈现林冠开度逐渐减小、叶面积指数增大、林下光辐射均减弱、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减小的趋势;典型模型表明林冠开度对冠层结构起到主要作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次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林下辐射中,林下总辐射对林内光环境起主要作用;相比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作用更大,其中林冠开度和丰富度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林下总辐射、林下直射辐射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