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39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根据罗氏沼虾和彭泽鲫的生物学特性,在罗氏沼虾养殖中适时投放适宜规格的彭泽鲫,对于调控池塘水质和防止虾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水库不投铒网箱养殖匙吻鲟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面积为12m^2的不投铒网箱,放养15cm左右的匙吻鲟鱼种34尾,经5个月养殖可达到1.14kg/尾,成活率达100%,可产匙吻鲟34kg以上,获利润4424元,单产达3.25kg/m^2,单位网箱利润368.67元/m^2,每养殖一尾匙吻鲟创利润130.12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澜沧江干流(中国境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探究其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指数与生态分布特点,根据其流域特点,2011年5月28日至7月14日在干流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2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104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72种,占检出种类的69.23%;绿藻门15种,占14.43%;蓝藻门11种,占10.58%;甲藻门和金藻门各2种,分别占1.92%;裸藻门和红藻门各1种,分别占0.9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密度为20.280×104~95.064×104个/L,平均密度为41.5171×104个/L个/L,小湾库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旧州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33~0.87 mg/L,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漫湾库区的生物量最高,橄榄坝最低;硅藻门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占总密度的90.77%和总生物量的68.8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9~3.31,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均匀度指数为0.12~0.65,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8~3.18,旧州最高,糯扎渡最低。  相似文献   
14.
拉萨河中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10月,在拉萨河热震藏布-河口中下游河段及支流共设置16个采样断面(拉萨河干流10个、支流4个,雅鲁藏布江汇口2个),对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拉萨河评价河段干、支流底栖动物共31种,其中环节动物5种,占16.13%;软体动物3种,占9.68%;节肢动物23种,占74.19%。优势种有正颤蚓(Lumbricus tubifex)、四节蜉(Baetidae sp)、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sp)、网石蝇(Perlodidae sp)、钩虾(Gammaridae sp)等。直孔电站影响河段底栖动物现存量较高,密度、生物量平均分别为31 911个/m2、117.65 g/m2。剔除直孔电站影响河段,拉萨河干流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分别为32个/m2、0.92 g/m2,支流密度、生物量分别为63个/m2、0.78 g/m2。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为0~2.02。直孔电站运行对拉萨河中、下游河段底栖动物整体影响较小;对库区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群落结构由流水型向耐氧、静水型的环节动物、摇蚊转化。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大渡河金川至丹巴河段干、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2020年5和9月及2021年7月,对大渡河上游金川电站坝址至猴子岩电站库尾111.5 km干流及区间主要支流进行了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河段共分布鱼类18种,隶属2目6科10属;鲤形目有15种,占总种数的83.33%;鲇形目3种,占16.66%。土著鱼类主要为裂腹鱼亚科、高原鳅属和爬鮡属等适应高山峡谷流水生境、特化程度较高的鱼类;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河段的优势种。渔获物统计及多样性分析表明,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及勒乌沟等支流与干流土著鱼类组成较为相似,但干流与支流以及各支流间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差异明显。研究表明,金川至丹巴河段鱼类群落组成简单,生态脆弱性较高,且大部分土著鱼类为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种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大渡河上游鱼类正面临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威胁,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池塘3口,放养1.5 ̄2cm的虾苗,经一个生长季节,规格可达34尾/kg、饵料系数最低为1.55,最高单产达1320kg/mh^2,投入产出比最高达1:2.19。试验结果表明:水质管理、料饵质量、敌害生物、池塘环境及管理水平等条件是影响养殖效果的主要因子。水草控制和水质管理是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红旗湖游植物及渔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1998年对红旗湖的浮游植物进行采集测算,以便了解渔业资源状况,挖掘其渔产潜力,达到持续,高效,稳定地发展渔业生产,保护湖泊环境的目的,为同类型湖泊渔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汉江中游银(鱼句)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2004年5~8月汉江鱼类资源调查中采集的银(鱼句)的繁殖生物学.汉江中游的银(鱼句)5月中旬至8月上旬繁殖,成熟亲鱼个体全长6.5~16cm,平均(9.25±2.34)cm,平均体重(9.51±3.28)g;亲鱼97.5%为2~3龄鱼,2.5%为4龄鱼,均无明显的第二性征;左右两性腺等重,绝对怀卵量平均(4 823±1 023)粒,相对怀卵量平均(365±43)粒/g,成熟卵粒径(0.98±0.11)mm;属一次产卵类型.繁殖亲鱼评估数量为15.26万尾,产卵3.68亿粒,有谷城、茨河等7个产卵场;产卵水温17.5~27℃,多处于两个江水上升峰之间的波谷期产卵;卵粒吸水膨胀后具双层卵膜,外膜具微粘性,是漂流性卵系中唯一具双膜的鱼卵;卵外膜直径(3.6±0.42)mm,内膜直径(1.88±0.12)mm;胚胎发育分为4个阶段、50个发育期.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和10月对乌江流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两次调查,研究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评价乌江的水质现状,探讨水电开发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江共检出浮游植物计7门75属156种,其中硅藻门68种,占检出种类的43.6%;绿藻门55种,占35.3%;蓝藻门22种,占14.1%,裸藻门4种,占2.6%;甲藻门、隐藻门各3种,分别占1.9%;金藻门1种,占0.6%。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1.013×106个/L,生物量均值为0.4437 mg/L,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25,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6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与溶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依据藻类生物学指标评价标准,乌江水质为贫-中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20.
红水河干流梯级运行后底栖动物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11月分别对红水河6座已建梯级底栖动物进行了两次调查,通过对照各梯级建库前资料,分析评价建库后底栖动物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6座梯级成库后,开发河段底栖动物种类结构由急流型向静水、缓流型转化,大部分水域种类分布有所下降,底栖动物密度整体较成库前大幅增加,各梯级影响区域底栖动物生物量较前增减不一,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