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四种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流水法对我国四种常见鱼类泥鳅、大鳞副泥鳅、鲢和鲫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室温下,泥鳅的平均耗氧率为0.1023mg/g·h,窒息点为1.2460mg/l;大鳞副泥鳅的耗氧率为0.099mg/g·h,窒息点为1.08mg/l;鲢鱼的耗氧率为0.1387mg/g·h;窒息点为0.156mg/l;鲫鱼的耗氧率为0.0772mg/g·h,窒息点为1.17mg/l。本研究结果为养殖生产中合理放养、水质管理、饵料投喂和活鱼运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向性成熟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个体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所获得的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把胚胎分别置于20℃、25℃和30℃条件下,使其发育。经性腺检查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泥鳅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获得明显的偏雄比率群体。根据已知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P19α基因序列设计嵌套简并引物用巢式PCR扩增并克隆出了两种泥鳅的CYP19α的DNA片段。泥鳅CYP19α片段和大鳞副泥鳅CYP19α片段分别长941bp和935bp。在此基础上用各自的特异引物克隆出两种泥鳅CYP19α的相应CDNA片段。通过基因组DNA和cDNA序列的比较证明两种泥鳅的CYP19α基因均包含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编码的蛋白质序列长84氨基酸残基。以GAPDH基因为对照,分别对2种泥鳅成体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CYP19α进行了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成体组织中具有大致相似的表达模式,在卵巢和脑组织中表达量较大,在精巢和肝组织中微量表达,在胚胎中二者的表达模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3.
为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Cl]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C8Mim]Cl对锦鲤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8Mim]Cl对锦鲤24 h、48 h、96 h的LC50分别为270 mg/L、197 mg/L、148 mg/L;随着C8Mim]Cl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锦鲤的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且各处理组的微核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C8Mim]Cl对锦鲤有显著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因而推测其大量使用可能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4.
黄河鲤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黄河鲤的六种组织的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并同普通鲤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河鲤和普通鲤的酯酶同工酶谱在各对应组织中的数目和位置是完全一样的,只是个别组织中存在着酶活性的差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在各对应组织中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5.
探究了强力型油烟机清洁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和仔鱼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和尾芽期等四个胚胎时期,油烟机清洁剂均导致孵化率明显下降,畸形率显著升高。油烟机清洁剂对仔鱼的发育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致畸和致死作用,24 h、48 h、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6 mL/L、1.10 mL/L、0.65 mL/L;安全浓度为0.15 mL/L。  相似文献   
36.
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大鳞副泥鳅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大鳞副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 h的LD50为368.71 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结论: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37.
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8-羟基喹啉对锦鲤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8-羟基喹啉对锦鲤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能诱发锦鲤红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及降低锦鲤肝组织中GPT和GOT的活性,二者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其中,微核率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而酶活性则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8.
8 羟基喹啉对泥鳅胚胎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泥鳅胚胎发育的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和仔鱼孵出期,分别用不同浓度(1.00×10-4、5.00×10-5、2.50×10-5、1.25×10-5、6.25×10-6mol/L)的8-羟基喹啉进行处理,以胚胎的孵化率及畸形率、仔鱼死亡率及体长的变化等为指标,探讨水体中8-羟基喹啉对鱼类胚胎及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8-羟基喹啉浓度增加,分别在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开始处理时,泥鳅胚胎的孵化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分别减少至83.5%、74%、61%、79%,畸形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至58%、72%、61%、71%;在仔鱼孵出期开始处理时,泥鳅仔鱼死亡率由3%逐渐增加至100%;处理组的仔鱼体长短于对照组,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因此,8-羟基喹啉对泥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致畸、致死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9.
黄河鲤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和原核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河鲤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和原核高效表达。[方法] 从黄河鲤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黄河鲤的生长激素(GH)基因cDNA,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结果] 经克隆得到的黄河鲤生长激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括633个核苷酸,编码210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将GH成熟肽的cDNA扩增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N 端含6个组氨酸的融合多肽。SDS-PAGE结果表明,0.1 mmol/L IPTG 诱导表达的蛋白约为23.5 kD,其表达量超过蛋白总量的50%,主要为不溶性的包涵体。包涵体经尿素溶解和亲和层析,获得了单一蛋白条带。[结论]该研究克隆到黄河鲤的生长激素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得到了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菌。  相似文献   
40.
以柠檬黄作为诱变剂,研究了其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测出了柠檬黄对大鳞副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是9.931 g/L,48 h半致死浓度是8.670 g/L,48 h安全浓度是1.982 g/L.然后研究了柠檬黄在不同浓度和染毒时间的条件下对大鳞副泥鳅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发现:在较低的浓度下(<0.1239g/L),柠檬黄诱导的微核率与自然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达到一定浓度(>0.2478 g/L)之后所诱导的微核率基本上随着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微核率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诱发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可见在一定剂量范围之内的柠檬黄对大鳞副泥鳅无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但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之后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建议食品加工业在使用柠檬黄时,应严格限量使用,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