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3篇
  12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不同强化物质对卤虫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强化物质对卤虫体内游离氨基酸(FAA)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强化赖氨酸(Lys)、裂壶藻Schizochytrium、赖氨酸加裂壶藻以及空白对照组,试验进行16h,每4h取样1次。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赖氨酸组的卤虫体内游离Ly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且较强化前相比增加了4倍多,裂壶藻组的含量最低。除苏氨酸(Thr)外,赖氨酸组其他游离必需氨基酸以及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甘氨酸(Gly)、酪氨酸(Tyr)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赖氨酸加裂壶藻组,Thr、Ser、Gly、丙氨酸(Ala)、组氨酸(His)和脯氨酸(Pr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余组的卤虫,只有Thr含量减少,其他几种FAA水平均增加。试验过程中FAA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空白组和赖氨酸加裂壶藻组相同,除Thr外,其余FAA含量都是在4h时增高,8h时下降,12h时升高;而在赖氨酸组和裂壶藻组的卤虫体内,这些FAA含量是前8h升高,12h时降低,16h时又升高。  相似文献   
372.
为探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分别采用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8个时段,分别为06:00、09:00、12:00、15:00、18:00、21:00、00:00和03:00,每个时段作1个处理,每天每个处理饱食投喂1次)和分段式连续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与一次饱食投喂法相同的8个时段,每天每个实验桶连续投喂8次)两种方法研究绿鳍马面鲀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实验持续7 d。此外,分别测定绿鳍马面鲀幼鱼[体重为(4.28±0.46) g]饱食后0、2、4、6、8、10、12、14、16、20、24和28 h时的胃内容物湿重,并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3种数学模型拟合了绿鳍马面鲀幼鱼的胃排空率。结果显示,(1)在两种投喂方式下,实验鱼均表现为24 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在分段式连续投喂方式下,摄食率在03:00、06:00、09:00和12:00无显著差异,在15:00达到峰值后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0达到最低值;饲料效率与一次饱食投喂方式下的03:00、06:00、15:00和18:00投喂组无显著差异,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一次饱食投喂(P<0.05)。(2)在一次饱食投喂方式下,实验鱼在18:00后摄食率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0达到最低值;实验鱼在09:00和12:00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一天中的其他时间(P<0.05),每天09:00~12:00时间段投喂绿鳍马面鲀幼鱼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和饲料效率。(3) 3种模型中,胃排空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得最好,方程为y0.5=2.802?0.204t (R2=0.987);根据平方根模型,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10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时间为6 h。综合上述指标,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每天09:00~15:00时间段饱食投喂绿鳍马面鲀幼鱼3次,每次间隔3 h。  相似文献   
373.
以初始体重为5.27±0.20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0.5%、1.0%和2%的盐,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在盐度为1.5和30的水体中喂养50d,探讨饲料中添加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虾体成分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1.5时,饲料中添加盐的各组饲料其特殊增长率(SGR)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添加盐组的饲料系数(FCR)均比对照组低(P<0.05),饲料中盐的添加量为2.0%时,饲料系数(FCR)达到最低(P<0.05);饲料中添加盐有助于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对虾体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虾体脂肪含量和水分有下降的趋势;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有增加趋势,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等呈鲜味氨基酸都大幅度增加;对虾的色泽、嗅觉、味觉及组织等多项指标的感官评价显示,饲料中添加盐2.0%组的综合感官指标优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饲料中添加盐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而且随着饲料中盐的添加量的增加,其酶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当盐度为30,饲料中添加盐显著降低特殊增长率(SGR)(P<0.05),而且随着盐度的增加,其影响加重;饲料中添加盐显著增加对虾的饲料系数(FCR)(P<0.05).  相似文献   
374.
为探明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的消化机能,明确适宜的投喂频率,减少互残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中华蛸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比较了摄食前后各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以及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蛸嗉囊、胃、盲囊和肠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组成,内壁含有较多的褶皱,胃壁肌层最发达,盲囊和肠黏膜褶皱层无护膜;前唾液腺和后唾液腺均为复合管状腺,由腺管及大量的分泌导管组成;肝脏内肝小叶界限不易分辨。中华蛸摄食后,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肝脏是分泌消化酶的重要器官,胰蛋白酶活性在肝脏最高为(148.74±21.25) U/mg,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肝脏和胃最高。摄食后血浆总蛋白在120 min达到最低值后上升,血糖和肌糖原浓度在200 min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血浆胆固醇和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消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食物进入嗉囊和胃部,肝脏分泌大量胰蛋白酶,机体的营养物质为消化过程供能,含量下降;第2阶段胰蛋白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营养物质逐步被消化吸收。中华蛸完整的消化吸收过程约400 min,研究表明,中华蛸养殖生产中适宜的投喂间隔时间为6~7 h。  相似文献   
375.
星突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体细胞体内培养法,经空气干燥制备了染色体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星突江鲽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46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两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对和随体.核型公式为:2 n=48,2 sm+46 t,NF=50.  相似文献   
376.
以平均体重为10.50±1.75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盐度为0、15和30的水体中用同一种饲料喂养20d,探讨不同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及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在0、15和30变化时,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总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盐度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是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成分,其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盐度为0、15和30时,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盐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及精氨酸的含量随盐度由0、15、30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其他氨基酸在盐度0、15和30增加时,虽无显著性增加(P〉0.05),但大部分氨基酸有增加趋势。当盐度在0、15和30变化时,游离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是凡纳滨对虾体内渗透压调节的主要氨基酸。  相似文献   
377.
通过投喂经甘露寡糖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探索其对半滑舌鳎稚鱼(初始体长为1.4 cm左右)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试验设两个处理组(对照组和甘露寡糖组),分别投喂经裂壶藻或甘露寡糖+裂壶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试验进行34 d,每17 d取样1次。结果显示,17 d时甘露寡糖组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RNA/DNA和protein/DNA的比值在17 d时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4 d时甘露寡糖组的RNA/DNA和protein/DNA比值均大于对照组。甘露寡糖组17 d时淀粉酶比活力和34 d时胰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甘露寡糖组的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甘露寡糖组的微绒毛长度和皱襞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黏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甘露寡糖可以提高半滑舌鳎稚鱼肠道发育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78.
半滑舌鳎消化系统器官发生的组织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常青 《水产学报》2005,29(4):447-453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30d的半滑舌鳎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研究表明,试验水温为20.0~22.0℃时,孵化后第3天,仔鱼开口摄食,消化道上皮细胞出现分化,肝脏和胰脏开始出现,鱼体开始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孵化后第5天,卵黄囊完全被吸收,消化道明显分化成口咽腔、食道、胃、前肠和后肠,仔鱼消化系统具备了摄食和消化外源性食物的能力。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粘膜层的褶皱增加,消化道上皮细胞进一步分化,肠道分段、盘旋,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地完善成熟。开口摄食之后,先后发现在后肠出现嗜曙红颗粒,在前肠出现空泡,表明肠上皮细胞吸收了蛋白质和脂肪。继而糖元在肝脏中不断地储存。在出膜后第23天,出现胃腺,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379.
为了促进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利用旧膜,扩大春蚕豆播种面积,提高单产,达到一膜多用的目的,临夏县农业农村局和夏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春蚕豆特性、用途进行了解,开展了临夏州春蚕豆种植情况、种植环境的调查,对全膜玉米留膜免耕穴播春蚕豆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增产增效显著.其技术环节主要有:播前准备、留膜播种、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380.
对馆藏农业数字资源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馆数字资源的现状和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探索为建立一个效能更好、针对性更强、利用更快捷的农业数字资源体系提供依据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