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20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研究了不同盐度海水驯养中史氏鲟血清激素催乳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渗透压的调控作用.随着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史氏鲟催乳素含量随之下降.从淡水刚进入海水中时史氏鲟的皮质醇含量下降,在进入盐度为25的海水中皮质醇含量上升.驯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变化较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在进入海水中后有所升高.这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增强史氏鲟对海水的适应性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其中催乳素和皮质醇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史氏鲟经海水驯养后进行海水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2.
研究了不同盐度海水驯养中史氏鲟血清激素催乳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渗透压的调控作用.随着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史氏鲟催乳素含量随之下降.从淡水刚进入海水中时史氏鲟的皮质醇含量下降,在进入盐度为25的海水中皮质醇含量上升.驯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变化较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在进入海水中后有所升高.这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增强史氏鲟对海水的适应性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其中催乳素和皮质醇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史氏鲟经海水驯养后进行海水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3.
盐度驯化下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5个不同盐度梯度(0、10、20、25、28)下分别饲养14d和21d的史氏鲟血液生理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养时间下,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栓细胞总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GB)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无显著变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单核细胞数(MON)、嗜酸性粒细胞数(EOS)、中性粒细胞含量(NEUT)、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盐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度条件下,红细胞总数(RBC)、血栓细胞总数(PL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养殖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其它血液指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白细胞分类计数(DLC)值显示,在不同的盐度条件下,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比例依次为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中性粒细胞(Neut)>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酸性粒细胞(Eos)。通过盐度驯化后血液生理学分析,史氏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经过驯化可以在28的盐水中生存。  相似文献   
154.
鱼类行为学研究现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荣  庄平 《淡水渔业》2002,32(6):53-56
鱼类行为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在动物行为进化上和渔业生产发展中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 ,改进和提高旧生产技术 ,探讨新技术的应用 ,将来海洋养殖农牧化中对鱼类行为的控制 ,在水利建设、农业灌溉用水及水域环境污染中鱼类行为的变化与控制 ,这些都与鱼类行为学的研究紧密相关 ,因此 ,鱼类行为学的研究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而且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本文将从鱼类行为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来综述这一主题 ,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 鱼类行为学研究的起源虽然很久已来 ,人们已对动物的行…  相似文献   
155.
水生动物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自由基介导的氧化应激产生的机理,以及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在不同水环境应激因子作用下的变化规律。阐述了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对于评价水生动物健康状况和对环境风险反应的效果,展望了生物标志物在渔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6.
描述了在崇明东滩水域(长江口北支河口)采到的上海鱼类1新记录种,日本海马(HippocampusjaponicusKaup)。标本保存于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与加工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7.
胭脂鱼早期生活史行为发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工繁殖的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脱膜仔鱼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发育阶段在自然环境下的行为生态学及其早期生存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胭脂鱼脱膜仔鱼和1~3日龄的早期仔鱼对光照强度栖息地底质颜色没有选择性,栖息于水体底层,有喜好隐匿场所的倾向,但达不到显著性喜好的程度(P=0.654),不进行顺水漂流。4日龄以后的仔鱼开始趋光,选择白色底质,离开水体底层,并顺水漂流。14日龄以后,顺水漂流停止,选择白色底质的比例下降,几乎完全不选择隐匿场所,但仍然趋光。0~8日龄的仔鱼昼夜活动差异不明显(t=-1.48,P=0.142),9~14日龄时,夜间活动明显强于白天(t=-6.95,P=0),14日龄以后,昼夜活动差异不显著(t=0.05,P=0.96)。  相似文献   
158.
为探明长江口海上风电场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利用多元统计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春、秋季共获得鱼类 28 种, 隶属 6 目 15 科 26 属; 鲈形目鱼类占比最高(57.14%), 其中以虾虎鱼科鱼类最多(21.43%)。鱼类组成以海洋性、暖温性、底层鱼类为主。春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 (Collichthys lucidus) 、刀鲚 (Coilia nasus) 、凤鲚 (Coilia mystus) 、拉氏狼牙虾虎鱼 (Odontamblyopus lacepedii)和鮸(Miichthys miiuy), 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凤鲚、棘头梅童鱼、 刀鲚和鮸。多样性分析和 ABC 曲线表明, 调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处于受干扰状态。T 检验显示, 风电场水域鱼类的丰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与邻近水域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排序(NMDS)表明, 长江口海上风电场及邻近水域鱼类群落分为春季和秋季 2 个组群。相似性检验 (ANOSIM)显示 2 个组群差异极显著(R=0.726, P<0.01), 群落结构的季节更替明显。RDA 表明鱼类群落结构受溶氧、 温度、深度和盐度的综合影响, 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生活史阶段优势种的影响作用不同。结果表明, 长江口海上风电场及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干扰状态主要与季节和环境因素相关, 风电场对其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59.
中华鲟幼鱼鳃上氯细胞的免疫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氯细胞(CCs)在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1835)幼鱼鳃上的分布状况及形态特征,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法及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对氯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棋盘法,确定一抗和二抗的最佳实验浓度分别为1∶1 500和1∶500时定位其鳃上的Na+/K+-ATPase免疫阳性细胞(NKA-IR细胞,即氯细胞)效果较好,可用于中华鲟幼鱼鳃上氯细胞的免疫定位研究。鳃丝与鳃小片上氯细胞数量分别为(4.72±0.34)个/100μm和(0.64±0.19)个/100μm,差异极显著(P0.001);鳃丝与鳃小片上氯细胞平均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187.28±18.30)μm2和(159.53±16.72)μm2;鳃丝与鳃小片上氯细胞的细胞形状因子分别为0.72±0.33和0.68±0.46,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中华鲟幼鱼鳃上氯细胞呈卵圆形,主要分布在鳃丝上,尤其是鳃丝及鳃小片基部区域,少量分布在鳃小片上,鳃丝与鳃小片上氯细胞大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0.
树干深层埋植药条的方法是用特制钻孔工具在树干或分枝上钻孔,将药条埋进孔中,配合进行孔口消毒和堵孔的施肥施药方法。主要适用于果树等经济林木、矫治微量元素缺乏症、保花保果和防虫治病等方面。本方法具有技术成熟效果好、操作简便(一分钟)成本低(单株成本低于1.00元)、安全可靠无污染,增产增收效益高等优点。特别是用该法配合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