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掌握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浮游动物的变动规律,有效管理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于2010年8月-11月,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循环水处理高位池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试验设计3种不同循环处理量组,即20 m3·h-1(P1组)、40 m3·h-1(P2组)和60 m3·h-1(P3组),探讨不同的循环水处理量和养殖模式对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影响.结果表明,从各试验塘鉴定出浮游动物主要隶属于四大类,循环塘21属35种,对照塘43属61种,种类最多的为轮虫,占总数的34.4%,其次为原生动物,占总数的31.1%,再次为枝角类,占总数的19.7%,最后为桡足类,占总数的14.8%.循环塘的优势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而对照塘试验中后期的浮游动物以大型甲壳动物为主,循环塘和对照塘中浮游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31.52~497.17 ind· L-1和122.09~373.15 ind·L-1,其生物量分别为1.19~3.87 mg·L-1和0.64~3.01 mg· L-1,循环塘中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对照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循环塘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1.01~2.08之间波动,而对照塘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在0.76~1.56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熊蜂,采用连续饲喂法测定5种常用农药对小峰熊蜂和红光熊蜂的毒力。小峰熊蜂48 h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的毒性最强,其LC50值为1.982 mg/L,其次为代森锰锌(3.167 mg/L)、百菌清(263.319 mg/L)、氟虫脲(297.480 mg/L)和甲基托布津(745.357 mg/L)。红光熊蜂48 h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毒力最强的是代森锰锌(1.039 mg/L),其次是氟虫脲(137.780 mg/L)、毒死蜱(177.992 mg/L)和百菌清(224.256 mg/L),甲基托布津(707.915 mg/L)最低。借鉴中国现行农药对蜜蜂的毒力划分标准可知:代森锰锌对两种熊蜂均为高毒;毒死蜱对小峰熊蜂为高毒,对红光熊蜂为中等毒性;氟虫脲对红光熊蜂为中等毒性,其他药剂对两种熊蜂均为低毒。这说明不同药剂对不同熊蜂的毒力并不一致,杀虫剂对熊蜂的急性毒性不一定强于杀菌剂。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11月17~18日,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授粉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香山召开。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张复兴和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所长、蜜源与授粉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杰全程参加会议,并对专委会工作进行总结。12家单位37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掌握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利用2007—2008年在大亚湾开展的4个航次124个站次的海洋生物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种类更替频繁;(2)优势种组成简单,季节变化明显,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与过去相比,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组成基本稳定,但种类和优势种的更替率均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趋于简单、单一种优势地位明显提高。大亚湾生态环境随季节的变幅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明显下降。海水温度的升高,改变了大亚湾暖水性浮游动物种类的生活周期;而且营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赤潮种类夜光虫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将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置于实验室球形培养瓶内培养15 d,设置5个充气速率(50 m L/min、100 m L/min、200 m L/min、400 m L/min和800 m L/min)为实验组,静水培养(0)为对照组。每隔5 d测定藻体的生长速率和营养盐吸收速率,培养实验结束时,测定藻体的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充气速率和培养时间均对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和PO34--P的吸收具有显著影响,而对NO3--N来说,仅培养时间对其吸收影响显著。培养第1天时,充气可显著促进营养盐吸收,最大充气速率(800 m L/min)培养的半叶马尾藻对NO3--N和PO34--P的吸收速率分别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高133.77%和89.51%,生长速率也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高95.0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充气速率对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和营养盐吸收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在培养第15天时,充气速率为800 m L/min条件下的半叶马尾藻对NO3--N的吸收速率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低24.87%,对PO34--P的吸收速率仅高出静水培养下的46.03%,而生长比静水培养的马尾藻高出75.16%。同时,除了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充气速率可抑制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糖合成。因此,水体运动是通过对营养盐吸收及其他生理过程产生的作用间接影响半叶马尾藻的生长,而不是直接影响半叶马尾藻生长和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大鹏澳海湾养殖生态环境的化学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 2009年在深圳大鹏澳养殖海域周年4个季节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分类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大鹏澳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以海水温度、盐度、海水营养盐中的无机三氮、硫化物、叶绿素a(Chla)和颗粒有机物(POM)等为特征,表征了大鹏澳海洋生态环境主要受气候和水文因素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以海水磷酸盐(PO4-P)和沉积物硫化物为特征,与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效应有关;第三主成分以海水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Mn)为特征,与养殖生物耗氧代谢活动有关;第四主成分以沉积物有机质为特征,与养殖贝类的生物沉降作用有关。该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养殖活动的空间布局及其季节周期性养殖生产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鲜活水产品运输过程中,除了对运输容器本体进行改进,以及对水产品活体进行各种理化处理外,对于附属零部件设备,例如对于增氧、水体循环以及水质调节和温度控制等设备的发明、使用以及改进也至关重要。从专利文献的角度对鲜活水产品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附属零部件的发展脉络进行阐述,对鲜活水产品保活运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但优势种的年际更替明显;丰度呈上升趋势。K优势度曲线的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2008年5月〉2007年4月〉2009年5月,前后3次调查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聚类(cluster)及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scaling,MDS)显示,3次调查中杨梅坑海域东部、中部、西部的站位倾向于分别聚类在一起,研究的区域可能受海流影响较大;礁区与对照区的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redundancyanalysis,RDA)表明,水温和水深、盐度、总悬浮物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2月—1999年5月在北部湾海域按季度进行的4个航次的生态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部湾调查海区的海樽类至少有12种,其中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双尾纽鳃樽(Thalia democratica)、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 decocraticaorientalis)为优势种;四季的平均丰度依次为春季(2.5 ind/m3)冬季(0.6 ind/m3)夏季(0.1 ind/m3)秋季(0.08 ind/m3)。典范对应分析表明,盐度是影响北部湾海樽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而其它环境因子(溶解氧,pH,水温)的影响较小。受北部湾沿岸入海径流、琼州海峡入湾水及外海入侵海水3大水系混合的影响,海樽类的丰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