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实验采用蕙兰传统品种''崔梅''与普通蕙兰进行杂交,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进行无菌萌发实验,并作不同培养基的对照.对萌发原球茎的增殖及分化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培养基、6-BA和NAA对根状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0天的种子接种在KC培养基上萌发效果最佳,蕙兰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NAA0.5mg/L+6-BA1.0mg/L,根状茎分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0 mg/L+6-BA0.5mg/L.  相似文献   
92.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安全、高效机械采摘取代了传统的高凳和梯子作业,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设计了一种多工位水果采摘轮式平台,通过研究其关键技术及装备发现,该平台能有效解决劳动力分配问题,提高采摘效率、操作安全性和机械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3.
抗旱丰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长8744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性状互补和累加的亲本配制原则,以晋麦62号为母本、98-616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使目标性状得到有效组合。早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高代采用测产、选穗、田间农艺性状和室内籽粒性状考察相结合等方法,使杂种基因型的各种性状得以充分表达和有效选择,使育成品种长8744具有抗旱丰产、稳产广适、综合农艺性状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4.
一、自然与农业生产基本概况科尔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土地面积28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万亩。1.土壤状况。科区土壤以冲积型灰色草甸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以黑五花土、黑土、白五花土、白土为主。农田  相似文献   
95.
桃树的流胶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侵染性流胶病主要发生在枝干上,也可危害果实。1年生枝染病初时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疣状小突起,后扩大成瘤状突起物,上散生针头状黑色小粒点,翌年5月病斑扩大开裂,溢出半透明状黏性胶,后变茶褐  相似文献   
96.
1症状 发病部位在苗木茎基部接近地面皮层组织。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黑褐色病斑,随即包围全茎,并迅速向上扩展。此时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稍向下垂,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T4(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和CK(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5个处理(包衣中含有菌剂D74),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剂处理下晚播小麦的产量较CK均不同程度提高,增产幅度为7.35%~25.00%,且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4>T1>T2>T3>CK,其中T1、T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 T1和T4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CK,T2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也较高。在光合性状中,放线菌剂处理主要影响晚播小麦灌浆后期的光合效率。花后28~35 d,T1、T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T1~T4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氮含量,T1、T2和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剂使用后晚播小麦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和T4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较CK增加了37.93%、29.42%和50.92%;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也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放线菌剂能够有效增加晚播小麦的光合持续能力,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穗部发育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放线菌剂种子包衣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放线菌剂效果较突出,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放线菌剂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8.
‘TY196’是以‘S7’为母本、‘ST1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病的番茄新品种,该品种含有ty1、ty3基因。生长势强,中早熟,粉红果。耐低温弱光,硬度高,单果质量25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4.7%,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兼抗烟草花叶病毒、枯萎病、叶霉病、根结线虫、根腐病。适宜于南北方早秋、早春日光温室和大棚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99.
冬小麦新品种长638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干旱和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及种植面积的不断缩减,限制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2008年选用自育旱地冬小麦品种长8744作母本、水地冬小麦品种长4738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入选单株评鉴采用田间选择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冬小麦新品种长6388。2016 — 2018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 472.0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9.8%。2017 — 2018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冬麦区旱地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4 525.5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5.1%。该品种株高88 cm,穗长7.8 cm,平均成穗数675万穗/hm2,穗粒数30粒,千粒重42 g。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抗旱性1~2级。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及北方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0.
杏鲍菇深加工残渣多糖酶法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杏鲍菇残渣中多糖的酶处理-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该文以杏鲍菇深加工后的残渣为原料,在纤维素酶处理的基础上,微波辅助法提取杏鲍菇多糖;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与传统热水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对杏鲍菇多糖进行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杏鲍菇多糖的较佳条件为:水料比35∶1 m L/g,提取时间15 min,微波功率570 W,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12.11%±1.02%,比热水提取高出41.21%,且提取时间缩短了105 min。杏鲍菇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9、19和21.1 mg/m L,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8、16和16 mg/m L,对黑曲霉和酿酒酵母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杏鲍菇多糖功能和利用杏鲍菇残渣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