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200篇
基础科学   211篇
  197篇
综合类   1332篇
农作物   147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971篇
园艺   265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高产葡萄耐量因子醇母菌在生产过程中富铬性能的变化,本文通过铬耐量试验和富铬能力筛选试验,从9株供试啤酒酵母菌中获得1株富铬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综合指标高的耐铬性菌株。利用摇瓶发酵工艺,通过15L和50L逐级放大中试生产工艺对筛选菌株富铬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0L发酵罐发酵工艺,菌株(YSI-3.7)有机铬含量为1 234μg·g-1,总铬含量为1 502μg·g-1,有机铬百分含量为82%,干菌体生物量为0.96g·100mL-1发酵液,湿菌体生物量为6.00g·100mL-1发酵液。菌株在中试生产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富铬性能,其富铬能力是市售富铬酵母产品的2~5倍。该研究表明菌株YSI-3.7可作为GTF产业化生产供试菌株,为GTF产业化生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2.
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省域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并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元数据三部分。自主研发的土壤界线自动识别和半自动识别技术的采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图数字化的精度与效率;土壤数据库标准的制定保证了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有序;参考地形图、遥感影像等信息,对土壤图图面错误进行了拓扑学和土壤学修正,解决了原图中存在的土壤界线遗漏、界线不连续、图斑注记缺失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土壤图的质量;对县、区土壤普查分类、省普查汇总分类及国家标准分类的归属关系进行了整理,解决了原普查成果存在的"同土异名"和"异土同名"问题。建立的浙江省土壤空间数据库共划分156 581个土壤图斑,搜集整理土壤剖面2 677个,实现了全省土壤图的无缝拼接、空间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浙江省"数字土壤"的基础。此外,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改进的方向,期望在完善浙江省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同时,也为其他省区的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司机的头部在碰撞中的机械响应特性,该文采用有限元三维实体建模技术,建立了成人头部碰撞模型。通过虚拟试验方法使用成人头部模型对驾驶室内饰进行冲击分析,比较不同厚度和密度的聚氨酯泡沫对人体头部损伤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头部损伤值(HIC(d))随着泡沫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减后增的二次抛物线趋势。在驾驶室内壁覆盖18 mm厚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可以降低翻车事故中二次碰撞对司机头部的损伤。  相似文献   
84.
基于ARM的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设计一套具有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试验标定3种工作模式的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该系统以ARM7系列的S3C44B0X微处理器为核心,在UCOS-Ⅱ操作系统环境下,使用C语言编程实现机具作业位置、行进速度、喷头入口压力以及喷头喷药量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网格识别和电动调节阀控制。喷头喷药量控制误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药机以4.2 km/h(Ⅱ档中油门)速度工作,喷药处方量在465~600 kg/hm2范围内变化时,采用本系统完成变量喷药作业,系统喷头喷药量最大控制误差≤5%,满足变量喷药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85.
杏子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为了提高杏子干制的品质、缩短干制时间,该文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杏子干燥,研究了杏子在不同干燥温度(50、55、60和65℃)和风速(3、6、9和12 m/s)下的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风速对杏子的干燥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干燥温度对其的影响比风速更为突出;杏子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通过费克第二定律求出了干燥过程中杏子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其值在8.346~13.846×10-10 m2/s的范围内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升高而增大;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了杏子干燥活化能为30.62 kJ/mol,表明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从杏子中除去1 kg水需要消耗大约1 701 kJ的能量。该研究为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杏子的干燥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6.
水稻白转绿突变体的特性、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具有白化转绿特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突变体可分为3种类型:白化转绿类型(W2、W3、W4和W10),白化转黄绿类型(W9)和白化转绿后期转白复绿类型(W1和W7)。这些突变体的白转绿特性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与原不育系“培矮64S”相似的农艺性状和育性转换特性,它们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分蘖和株高生长动态,但是它们的产量构成因素依不同的突变系而表现不同,其中W1、W2和W3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产量潜力,具有较好的育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青海省表层土壤属性数字制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于土壤景观复杂的大区域,样点往往较为稀疏,如何准确地进行土壤预测制图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基于近年采集205个土系调查点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建立了表层(0~20 cm)土壤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四个基本土壤属性与环境协同变量(海拔、坡度、地形湿度指数、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地表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壤多要素预测制图,分析了影响土壤空间变异的控制性因素。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的R~2分别是0.61、0.53、0.47和0.54,这说明随机森林模型可解释47%以上的土壤空间变异。表层土壤全氮和有机碳空间分布趋势东南高,西北低,pH呈现出相反的空间模式;粉粒含量东高西低,预测结果高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和南部玉树、果洛地区。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对表层土壤全氮、有机碳、pH空间分布模式具有控制性影响,夜间地表温度与表层土壤粉粒含量空间变异具有较强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88.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对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因素依次是:磷酸氢二铵〉尿素〉糠醛渣〉聚乙烯醇、硫酸锌〉5406菌剂;因素间最佳组合是:聚乙烯醇133.20 mg、5406菌剂300 mg、磷酸氢二铵2499.99 mg、硫酸锌200 mg、尿素4906.50 mg、糠醛渣19999.88 mg。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亩施用量在125 kg的基础上再增加施用量,收益出现负值。多功能专用肥与玉米产量间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043.18+1.0109x-0.0002088x2,经济效益最佳亩施用量(x0)为124.99 kg,玉米预测亩产量(y)为378.16 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6相吻合。  相似文献   
89.
4UD-2型双行番薯挖掘机是我公司立足于农业装备制造基地,精心研制、开发的番薯收获机械。该机通过附件可与5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使用,适用于平地种植,具有挂接简单、操作灵活、作业效率高、稳定性好、受力均匀、收获后番薯成行分布等优点;可收获土豆、胡萝卜、甜菜、地瓜、大蒜  相似文献   
90.
基于GIS的精确农业合理采样与施肥间距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GIS软件平台下对采样点进行行列删减,人为减小采样密度,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制作养分分布图,并与原始采样方案进行形状和面积对比,选取合理的删减方案作为土壤养分的合理采样方案.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合理采样间距分别为64 m×51 m、32 m×76 m和32 m×25 m.为综合考虑多种养分,提出3条综合采样测土原则.提出了调整施肥间距的实现方法,自动变量施肥宜采用"大网格采样、小网格施肥",手动变量施肥则宜采用"小网格采样、大网格施肥".试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研究土壤采样间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