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235篇
农学   227篇
基础科学   176篇
  187篇
综合类   1360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194篇
畜牧兽医   780篇
园艺   313篇
植物保护   1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讨施氮量与‘松粳9号’干物质积累、产量、氮肥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明确最佳氮肥施用量,使其在生产中真正发挥超级稻的增产潜力。以超级稻‘松粳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超级稻‘松粳9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齐穗期,地上部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吸氮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地上部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吸氮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产量与成熟期稻穗和植株干物重、齐穗期稻穗含氮量、成熟期稻穗和植株含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生理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195 kg/hm2能实现超级稻‘松粳9号’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2.
为烤烟合理施用氮肥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与土壤改良剂配施对烤烟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叶片氮磷钾含量、品质指标含量和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不施土壤改良剂和施用土壤改良剂的烟叶产量和产值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分别在施氮45.0、67.5 kg/hm2时最高;相同施氮量,施用土壤改良剂的烤烟产量和产值均高于不施土壤改良剂的,但施氮量超过67.5 kg/hm2时,会降低烤烟的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在圆顶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增加,不施土壤改良剂和施用土壤改良剂的烤烟叶片含氮量、含磷量、含钾量均呈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相比不施土壤改良剂的,增施土壤改良剂的烤烟叶片含氮量、含磷量、含钾量均明显提高,中部叶和上部叶氯离子含量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有所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67.5~90.0 kg/hm2,配施土壤改良剂30.0 kg/hm2时,土壤供肥能力强,烟叶品质好,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均较高,分别为2487~2588 kg/hm2、43538~44202元/hm2。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该稻区不同时期主栽的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总的趋势是前期低、后期高、中期次之;不同水稻品种抽穗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比例不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2号’、‘松粳6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产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6号’、‘松粳2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拔节至齐穗期和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合理提高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本稻区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4.
穗状玉米测产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由产量监视器、速度传感器、产量传感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割台高度传感器、升运器转速传感器和玉米果穗导向装置组成的穗状玉米测产系统,并应用该系统进行田间测产试验。收获作业前抽样测量玉米果穗的粒穗比和含水率;玉米收获机工作时,以割台高度传感器作为逻辑开关,割台收获玉米果穗,通过导向装置使玉米果穗以相同速度冲击产量传感器;产量传感器将冲量转化为电信号,并传给产量监视器;产量监视器融合产量、速度、升运器转速及DGPS信息计算出当前小区产量并存储在扩展名为.vld的文件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农业空间信息采集与应用系统(DCAS)可绘制收获产量图。2009年秋季应用该系统进行田间玉米收获实时测产,田间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测产平均相对误差为18.11%。  相似文献   
105.
以立体视差测距原理为基础,用两个摄像机同时对同一景物进行拍摄,根据景物在左、右图像中的视差,计算目标距控制点的三维空间的实际距离,可以得到一张关于行走车工作环境的地图,以便进行路径计划。本文给出了一种农用自动引导行走车的环境理解系统的构成方法,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可行,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06.
智能变量施肥技术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承担的精确农业变量施肥技术研究项目,提出了智能变量施肥技术体系和实现方法。利用美国MAPINFO公司MapInfo Proression 6.0地理系信息系统,采用MapBasic语言编程,建立了施肥地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利用89C52单片机实现智能变量施肥机控制系统。试验表明。研制的智能变量施肥机能够实现精确农业信息控制自动变量施肥作业,为精确农业的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通过γ-射线辐射诱变水稻(Oryza sativa ssp.indica)协青早B获得的长穗颈高秆突变体协青早eB1,与起始品系协青早B相比,其株高和倒一、二、三节间长度都显著伸长。遗传分析表明,协青早eB1的长穗颈高秆特性由隐性单基因控制,且该基因与IR50eui的最上节间伸长基因(源自76:4512)等位。研究进一步以协青早eB1/矮脚南特的后代群体为定位群体,采用BSA(Bulk segregated analysis)方法,获得了与长穗颈高秆基因euil(t)分别相距18.4cM和7.9cM分子标记:RM164和AC9,并将euil(f)基因定位到第5染色体长臂中部。  相似文献   
108.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以下简称改良剂)施入三种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进行恒温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土壤有效钾的含量、盆栽试验玉米的生物量和钾吸收量。结果表明:对于有效钾含量高的土壤,改良剂能促进钾的缓效化,有利于土壤钾的保蓄,防止土壤钾的淋失;对于有效钾含量较低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钾,提高土壤钾的有效性;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改良剂都能促进玉米对钾的吸收,有利于提高钾肥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9.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以下简称改良剂)施入三种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进行恒温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土壤有效钾的含量、盆栽试验玉米的生物量和钾吸收量。结果表明:对于有效钾含量高的土壤,改良剂能促进钾的缓效化,有利于土壤钾的保蓄,防止土壤钾的淋失;对于有效钾含量较低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钾,提高土壤钾的有效性;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改良剂都能促进玉米对钾的吸收,有利于提高钾肥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0.
辐射诱变选育特优63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60 Coγ射线 35 0Gy分别照射杂交稻保持系 (B系 )和恢复系 (R系 )干种子 ,M2 获得相应的糯性基因wx突变体 ,并育成糯不育系wxA和糯恢复系wxR ,组配出杂交糯稻新组合。特优 63糯与特优 63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水平和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