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215篇
农学   230篇
基础科学   147篇
  209篇
综合类   1362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826篇
园艺   278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试验区葡萄基地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的干旱内陆河灌区,无排水条件下采用滴灌灌溉方式十分有效。可以充分利用滴灌的干排盐功能把作物根区的土壤盐分排积到行间无效空间区域,减少洗盐、排盐的淡水资源;在距滴头越近的土体,土壤盐分运动越剧烈,滴灌后,在有效浸润土体范围内,土壤盐分的浓度可迅速降低,适宜的滴灌频度,可长期保证有效浸润土体内土壤盐分浓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不过,研究区葡萄基地现状滴灌状况下,目前的滴灌制度不合理,灌水量不够,灌溉周期略长。虽然干排盐效果明显,但排盐和土壤浸润范围不能满足葡萄的正常生长,也不能保证葡萄基地建设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收集验证完善得到的PPI协议实现了上位机对PLC的监控,将西门子S7—200PLC与各个控制节点相连,上位机通过控制PLC来实现自动和手动控制各个节点,以实现节能型日光温室温度监控系统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3.
不同肥料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全氮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等氮技术及原状土柱法研究了尿素(N)、有机肥(OM)和尿素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配施〉有机肥〉尿素。同一土层的细菌数量以越冬期最大;真菌数量以抽穗期最大;放线菌数量则随小麦生育期推进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不同生育时期20-40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大,0~20cm次之,40~120cm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少。随小麦生育期推进,3种处理0~20cm土层全氮含量逐渐减少。配施处理土壤剖面全氮含量整体变幅较大,其次为有机肥和尿素处理。小麦全生育期各处理0~20cm和0—40cm土层中的全氮量占0—120cm土层全氮总量的比例均表现为配施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尿素处理拔节期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机肥处理扬花期的放线菌和灌浆期细菌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各处理各生育期微生物数量与全氮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4.
水稻白转绿突变体的特性、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具有白化转绿特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突变体可分为3种类型:白化转绿类型(W2、W3、W4和W10),白化转黄绿类型(W9)和白化转绿后期转白复绿类型(W1和W7)。这些突变体的白转绿特性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与原不育系“培矮64S”相似的农艺性状和育性转换特性,它们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分蘖和株高生长动态,但是它们的产量构成因素依不同的突变系而表现不同,其中W1、W2和W3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产量潜力,具有较好的育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配方的穗肥对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等品种糯稻的产量、养分积累、品质、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和比例、特征香气等的影响.设2个处理:不施新型穗肥对照(CK);施新型穗肥.结果表明,经过香糯稻专用缓释穗肥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的产量分别增加0.55、0.75、0.72 t/hm2;皖稻68的Fe含量增加0.11 mg/kg,特糯2072的Ca、Zn含量分别增加0.22、0.09 mg/kg,嘉糯65的Mg、Cu含量分别增加0.76、0.05 mg/kg;皖稻68、特糯2072的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8.3百分点、7.7百分点,特糯2072的VB2含量增加0.57 mg/kg,嘉糯65的整精米率增加7.2百分点,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增加5.4百分点;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香糯米的特征香气物质成分中,增加了2-己基-1-癸醇、2-辛基-1-癸醇、2-庚酮、3-十五酮、苯甲酮、苯并噻唑、癸基辛基醚和乙酸乙酯,其他特征香气物质的增加幅度为0.21~10.25百分点;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对致病菌的感染率降低幅度为16.00%~32.00%.综上,新型穗肥可以有效地增加糯稻生物量,提高糯稻品质,适度增强糯稻对病害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6.
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氮钾施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二次饱和D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氮、钾肥施用的关系,建立了重穗型杂交水稻产量(y)与密度与氮、钾施用的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解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模拟研究和优化选择,提出了重穗型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密度与氮、钾用量施用技术方案:单产≥700kg/667m^2.667m^2栽插密度为1.34~1.54万,施尿素22.0~25.7kg、普钙33.3kg、氯化钾14.9~18.6kg;单产≥750kg/667m^2.667m^2栽插密度为1.4~1.6万,施尿素25.4~29.1kg、普钙33.3kg、氯化钾15.6~20.0kg;单产≥800kg/667m^2,667m^2栽插密度为1.3~1.7万.施尿素32.0kg、普钙33.3kg、氯化钾16.4~22.7kg。  相似文献   
107.
以脂质体转染技术构建了表达鸡马立克氏病毒(MDV)gB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RVV-gB), 表明该病毒在CV-1(猴肾细胞)细胞系内能稳定传代,经腹腔1×106 PFU·羽 -1 将重组病毒、HVT冻干苗及痘苗病毒分别按试验程序,免疫1日龄SPF鸡,并于15日龄以3×10 2PFU·羽-1MDV强毒株GA株攻毒,重组病毒和HVT冻干苗匀获得较高的保护, 结果证明了gB是MDV的宿主保护性抗原.此研究为CTL应答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提高以牛粪为主料的多原料混合生物质燃料的发热量,降低成型颗粒燃料含硫量,提升燃料的适用性和综合品质,选取锯末、谷糠、果树残枝3种常见的木质类和非木质类有机废弃物为辅料,通过调节原料配比及含水率,采用挤压成型和特性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原料含水率和原料配比对颗粒成型燃料成型率、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含硫量和发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成型率和全水分受原料组成和含水率共同作用,低灰、低硫和高热量的生物质燃料更有利于市场应用,在满足颗粒成型的条件下,颗粒的热值与灰分、全水分呈负相关,与固定碳含量呈正相关。在牛粪中添加锯末和果树残枝更有利于降低灰分含量,增加果树残枝更有利于提高颗粒的固定碳含量,混合物料中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处理的固定碳含量最高,达到17.6%。牛粪含硫量偏高,3种辅料都有利于降低成型燃料的含硫量,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与牛粪+锯末+果树残枝1∶1∶1混合等多个组合可以将牛粪含硫量从0.30%降到0.10%~0.12%,与单独牛粪相比,发热量提高2.88%~4.63%。综合各处理组的原料成型率和燃料燃烧特性,牛粪与果树残枝2∶1混合是牛粪制备颗粒燃料的最优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枸杞种质的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高光效种质,为枸杞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连续2 a对76份枸杞种质材料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物理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枸杞种质的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合理的高光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枸杞种质间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叶面积、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气孔导度、叶鲜质量、叶干质量、比叶重、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为46.3%~57.6%,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率的变异系数小,在10.9%~27.4%。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88%,具有代表性,筛选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叶鲜质量、比叶重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权重值依次为蒸腾速率>比叶重>叶鲜质量>气孔导度>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通过聚类分析将76份材料划分为3种类型,低光效型6个,中等光效型51个,高光效型19个。利用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重新进行分类,只有1个材料被误判,总误判率为1.32%,判对的概率为98.68%,分类结果可靠,可为后续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10.
用MDVgB重组痘苗病毒RVV - gB、HVT冻干苗、痘苗病毒WR株经腹腔分别免疫 3组 1日龄SPF鸡 ,1 5日龄攻GA株强毒 ,且每组在攻毒前 1天 ,攻毒后 2 ,4,5天各采脾脏 1只 ,并以PHA为有丝分裂原检测其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 ,攻毒前RVV - gB组差异不显著 ,但从攻毒后第 2天起 ,RVV -gB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HVT冻干苗组 ,且MTT比色法比形态学检测法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