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284篇
农学   156篇
基础科学   163篇
  87篇
综合类   1056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617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1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筛选高效、环保、低抗性的植物源灭蚊剂,揭示植物精油熏杀蚊虫的作用机理,测试了湖南香薷Elsholtziahunanensis、藿香Agastacherugosus、八角Illiciumverum和剑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pipiensquinquefasciatus成蚊的熏杀活性及对2种蚊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效果显著,但同种植物精油对2种蚊虫的熏杀活性有差异。藿香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熏杀效果最好(LC50值为26.12μg.cm-3),八角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熏杀活性最强(Lc50值为29-31μg·cm-3)。4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体内AChE活性起诱导作用;对致倦库蚊体内NSE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八角精油的酶活性抑制率最高(19.79%)。湖南香薷和八角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抑制作用,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4.90%和25.26%;藿香和剑叶金鸡菊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促进作用,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5.66%和66.35%。综合分析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对酯酶活性的影响,湖南香薷和藿香精油更适宜作为植物源灭蚊产品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992.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是一种抗逆性极强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对温度胁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明确其对温度胁迫适应性的分子生态机制,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1个hsp90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Ld-hsp90,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温度胁迫后相对表达量的变化。Ld-hsp90全长为2 48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 160 bp,编码71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4.98,分子量约为82.09 kD,5'端与3'端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13 bp和216 bp。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90家族的5个签名序列及胞质特征序列MEEV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38℃和44℃高温热激1 h,马铃薯甲虫成虫体内的Ld-hsp90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0℃与-10℃低温处理1 h后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Ld-hsp90的上调表达在马铃薯甲虫抗高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模拟是实现区域土地科学规划与利用的重要技术支撑。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模拟的动力学模型。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区,对江宁区2006-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根据区域发展特征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相似文献   
994.
锦两优852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两系核不育系锦瑞8S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恢复系云恢503配组选育而成的高原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农艺性状稳定、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强,熟相转色好等特点。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云南1450~1950m海拔范围种植。对其选育经过、品种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相关配套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5.
小麦作物查尔酮合成酶(CHS)及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已在NCBI上注册的普通小麦、蓝粒小麦、天蓝偃麦草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研究3种作物查尔酮合成酶的酶学特性,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分子进化、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进行预测和推断。3种作物查尔酮合成酶基因长度均约为1.2 kb,编码394个氨基酸,三者氨基酸同源性很高,在蛋白质的其他预测中,发现三者均为不稳定蛋白,疏水性较强,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但其他结构中有所差异,在进化树中可以看出蓝粒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分析发现,小麦类作物查尔酮合成酶有着与其他植物中该酶相同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特殊的小麦类作物相关酶及其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稻田三熟制油菜谷林套播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克服江西三熟制稻田季节矛盾,确保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通过采用二晚稻田油菜谷林套播栽培方法,研究这一栽培方法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晚接茬油菜相比,谷林套播油菜尽管个体发育受到抑制,植株比较瘦弱、总角果数、每角粒数较少、千粒重也较小,但其每公顷株数最多,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挥了群体生长优势,因而产量最高,为1680.59 kg/hm2,比前者增产30.49%;每公顷的净收益也最大,为3044.95元/hm2,是前者的2.3倍。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溶剂热法探索合成一种未见报道的四氢小檗碱与硅钨酸药物共晶(HTHB)_4·(Si W_(12)O_(40)),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IR、XRPD和TGA等方法确定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四方晶系,P4/n空间群,晶胞参数:a=23.7874(15)?,b=17.2595(16)?,c=23.7874(15)?,V=9 766.1(13)?3,F(000)=7 496,Z=4。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药物浓度下药物共晶(HTHB)_4·(Si W_(12)O_(40))抗肿瘤活性优于四氢小檗碱和硅钨酸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广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过程和特征,了解广西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趋势,为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盈亏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系统的变化状态。【结果】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由1.6201 ha振荡式上升到2.7430 ha,其中化石能源地和耕地类人均生态足迹所占比重排前两位;人均生态承载力小幅增长,由0.7173 ha/人波动增加到0.7665 ha/人,其中草地类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99.33%;人均生态赤字由0.9028 ha增加到1.1965 ha,说明广西生态系统处于逐步加剧的超载状态,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赤字最严重,其次是耕地;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8949 ha/万元减少到0.8320 ha/万元,说明广西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建议】广西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并加大耕地保护,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999.
NtrBC是细菌氮代谢调控系统中双组分系统,其中NtrC是响应环境信号的转录激活蛋白,对靶基因具有转录激活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NtrC在细菌氮源利用、生物固氮、高分子胞外聚合物合成、碳氮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对NtrC的全局调控作用研究,是当前微生物代谢调控网络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细菌NtrC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细菌NtrC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代谢多样性和碳氮偶联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新能源的问题,针对农村中使用的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模型建立了采用Fuzzy-PID的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块和整体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表明,采用Fuzzy-PID最佳转矩控制可使系统保持最佳转矩运行,而且动态响应快、跟随性好、无震荡现象,为小型风力发电在农村中的更好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