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不同粗料量与饲喂方式对育肥猪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猪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差,不宜喂给过多的粗饲料。据报道猪饲料中粗纤维每增加1%,其有机物质的消化率就降低1.293—1.3518%,从而导出按粗纤维%(x)测算有  相似文献   
82.
北方沿海翡翠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2012年,在大连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成功培育出壳长为4.5~10.0 mm的稚贝6 500万个。比较了不同培育密度(5、10、15、20、30、50个/mL)和饵料种类(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与湛江等鞭金藻的混合饵料)对翡翠贻贝幼虫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在4种附着基(聚乙烯网片、波纹板、聚乙烯网衣、聚乙烯吊绳)和无附着基条件下的采苗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大,幼虫生长速度下降,存活率减小,变态率降低,变态时间延迟;在室内幼虫培育期间,用小球藻与等鞭金藻的混合饵料比单一饵料的投喂效果理想,单一饵料投喂中等鞭金藻效果较好;在幼虫变态过程中,聚乙烯网片的采苗效果最理想,其次为波纹板,无附着基的采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3.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0、15、20、25、30、35、40、45)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和稚贝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为10、40时,贻贝受精卵不能发育至D形幼虫;盐度为15、30、35时,受精卵可以孵化,但D形幼虫畸形率较高;盐度为20~25时,受精卵的孵化率较高,畸形率较低,为适宜孵化盐度;幼虫阶段,盐度为20~25时存活率和变态率最高,盐度为10、45时幼虫无法完成变态,幼虫生存的适宜盐度为20~35;稚贝阶段,生长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5~35,盐度为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研究表明,翡翠贻贝幼虫和稚贝对高盐度和低盐度均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4.
对宽壳全海笋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海笋的体重与壳长、自然状态下水管长呈正相关,雌雄比例为3∶2,平均产卵量达1.2亿粒/枚;在平均水温23.6℃、盐度24、pH8.0条件下,经过22 h 30 min发育到D形幼虫;海笋的卵径、D形幼虫、变态规格、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大小分别为(40.40±0.81)μm、(61.83±1.60)μm、(296.00±15.44)μm、(368.00±8.47)μm、(531.67±10.85)μm。浮游期间(0~42日龄),幼虫生长缓慢,在0~39日龄,幼虫存活率(72.36±1.85)%以上,39~42日龄出现大量死亡,42日龄存活率仅为(25.6±0.86)%。变态期间(42~52日龄),幼虫生长更加缓慢,平均日增长仅为(2.93±0.84)μm,匍匐幼虫经8~10 d完成变态,变态率为(68.57±4.30)%。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生长快,成活率高,壳长平均日增长分别为(20.83±4.90)μm、(90.94±12.85)μm,存活率分别为(92.60±3.68)%、(80.34±4.62)%。在以泥砂(泥砂比3∶2)为附着基或无附着基的情况下,采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大蒜在四角蛤蜊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防病效果及应用方法。[方法]采用指数梯度设置法,研究了不同大蒜汁浓度(0、2、4、8、16、32 mg/L)对四角蛤蜊早期生长发育及停用大蒜汁后稚贝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D型幼虫的孵化率随大蒜汁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高点出现在8 mg/L处(P0.05);浮游期间,幼虫的存活率随大蒜汁浓度的增加呈"S"型变化,以2 mg/L为最适浓度(P0.05)。随着大蒜汁浓度的增加,幼虫的变态率降低、变态延迟、变态规格小型化。长期连续投喂大蒜汁抑制了幼虫及稚贝的生长与存活。停用大蒜汁后72 h,各处理组稚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停用后第15天和第25天,各处理组存活率均大于85%(P0.05),但2 mg/L组和4 mg/L组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对生长优势(P0.05)。[结论]该研究为四角蛤蜊早期抗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鲍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养殖业的深入发展,使鲍养殖生物学的研究日显突出。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对鲍的摄食习性、能量收支、遗传育种、病害等养殖生物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并展望了有关课题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7.
妊娠期大体积日粮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三江白猪后备母猪 4 0头分两组 ,每组 2 0头。在试验组母猪妊娠期饲粮中加入 2 5%的大豆干草粉 ,通过增大喂量在达到与对照组 (常规的玉米 -豆饼日粮 )同一营养水平的基础上 ,观测降低妊娠期母猪饲粮浓度和扩大日粮体积对于初产母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母猪妊娠期低浓度大体积日粮组与对照组在窝产仔数 ( 1 0 .0 0 :1 0 .2 5)、初产健活数 ( 9.55:9.90 )和仔猪平均出生重( 1 .1 8:1 .1 8)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从分娩至仔猪 2 0日龄哺乳期间母猪的日平均采食量( 3 .2 1 :3 .0 7)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哺乳 2 0日龄和 3 5日龄仔猪平均窝增重 ( 2 3 .59:1 9.2 7,3 9.1 5:3 5.2 1 )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相似文献   
88.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地理群体的3龄菲律宾蛤仔(Pp莆田群体、Dp大连群体、Tp东京群体)进行了混合选择。测量了各实验组的壳长,计算了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3个地群体菲律宾蛤仔子代的上选组壳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菲律宾蛤仔的选择反应(R)和现实遗传力(hR2)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减小,即R幼虫培育期0.804±0.084>稚贝期0.705±0.039>养成期0.671±0.024;hR2幼虫期0.458±0.051>稚贝期0.402±0.025>养成期0.382±0.013。从总体水平上分析,菲律宾蛤仔R为0.726±0.1074,莆田群体、大连群体、东京群体的R分别为0.758±0.101、0.690±0.049、0.732±0.059;hR2为0.414±0.044,莆田群体、大连群体、东京群体的hR2分别为0.432±0.058、0.393±0.028、0.417±0.033。地理群体间的R和hR2次序为莆田群体>东京群体>大连群体,且彼此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9.
菲律宾蛤仔两道红与白斑马品系的三元杂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菲律宾蛤仔壳色品系的生产性能,于2009年8月,以具有较快生长速度的两道红(R)F2和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白斑马(WZ)F2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两个蛤仔品系的三元杂交。其中白斑马品系生长快,抗逆性强,是由生长最快的珍珠白(W)和抗逆性最强的斑马蛤(Z)杂交产生的二元品系。试验由RR(♀R×)、RWZ(♀R×)、WZR(♀WZ×R)、WZWZ(♀WZ×WZ)4个试验组组成。获得了三元正反交组合RWZ、WZR,比较了各试验组子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存活的杂种优势并分析了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正反交组的单亲杂种优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正交组RWZ的生长与存活性状得到了明显的改良;WZR的存活性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良。从生长上看,在浮游期,RWZ、WZR的单亲杂种优势分别为+1.70、-2.92;双亲生长优势为-0.68,主要受到卵源与配对策略交互作用的影响,其次为母本效应;在稚贝培育期,RWZ的单亲生长优势为+9.71,WZR单亲生长劣势为-6.57,总体上尚未表现出双亲生长优势,其大小仅为+0.90。从存活上看,RWZ、WZR在浮游期的单亲存活优势分别为+4.47、+3.05;双亲存活优势为+3.60,主要受到配对策略的影响,其次为母本效应;正反交组在稚贝阶段的单亲杂种优势分别为+13.09、+7.30;双亲存活优势为+9.00。R×R、R×WZ、WZ×R、WZ×WZ子代的壳色分别表现为两道红、两道红白斑马、两道红白斑马、白斑马;白斑马自交后代仍然为白斑马,未出现壳色分离,且三元正反交的子代壳色表现一致,说明壳色为非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90.
李慧娟  亓海刚  李莉  闫喜武  张国范 《水产学报》2011,35(10):1463-1468
研究所用序列由长牡蛎fosmid文库末端测序获得。首先用TRF程序扫描序列获得一批重复单元为2碱基的候选SSR位点,然后在部分SSR序列两侧的保守区设计50对引物,对取自山东青岛的一个长牡蛎野生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7个SSR位点显示多态性,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4,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82,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和期望值(He)分别为0.395 9 和0.628 8。其中,11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均大于0.5,共有49个等位基因,适合对长牡蛎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6个位点 0.25<PIC<0.5,为中度多态位点。χ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经Sequential Bonferroni校正后,除DEC_1以外,其他位点仍偏离平衡。将SSR附近10 000 bp内基因组预测的编码蛋白通过与NCBI的nr库blastp分析,共有13条微卫星序列获得连锁的相关基因功能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