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0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3篇
  15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1.
为研究生物预处理对秸秆纤维解离作用,促进制浆过程纤维分丝帚化及成膜性,采用实验室模拟发酵法,探讨微生物接种量及发酵时间对秸秆纤维化学组分、纤维形态及膜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1%外源菌处理稻秸14天时降解率达到20%,纤维降解适中,细小纤维占比仅59.63%~67.91%,纤维间交织力增强,纤维的疏解与拆分效应提升,打浆能耗降低71.54%。且随发酵时间的延长,纤维膜的抗张强度先升高再降低,第7和14天时分别提高7.6%和4.64%;3%接菌量处理14天时,浆料重均和质量加权增幅最大至28.57%和49.36%,膜撕裂度最高达240.9 mN。抗张强度与纤维质量间无明显相关性,耐破强度与纤维质量加权长度间呈负相关,撕裂强度与纤维数均长度、重均及纤维长宽比间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生物降解秸秆纤维地膜的开发应用可行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12.
<正>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在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具有广泛的消费需求;蔬菜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是江苏省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以江苏省千亿级绿色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链,近年来蔬菜生产规模稳定,播种面积保持在120万亩(8万hm2)左右,产量280万t左右。  相似文献   
413.
【目的】建立脱毒、高效的分蘖洋葱微鳞茎盘快繁技术体系,为分蘖洋葱种苗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分蘖洋葱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组合(NAA、6-BA、ZT和GA-3)对分蘖洋葱茎尖启动的影响;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6-BA(0.1,0.4,1.0 mg/L)与NAA(0.1,1.0,2.0 mg/L)组合和6-BA(0.1,0.4,1.0 mg/L)与IAA(0.1,1.0,2.0 mg/L)组合对分蘖洋葱微鳞茎盘增殖效果的影响;研究MS、1/2 MS和1/4 MS加入0.1 mg/L NAA的生根培养基对分蘖洋葱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并对生根的分蘖洋葱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结果】分蘖洋葱最佳茎尖启动培养基为MS+0.1 mg/L NAA,成苗率达87.50%;微鳞茎盘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4 mg/L 6-BA+0.1 mg/L NAA,平均增殖系数达16.0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 NAA,生根率达100%;将生根后的试管苗移栽于V(草炭)∶V(田土)=2∶1的基质中,覆膜保湿,在20 ℃、相对湿度80%条件下培养20 d,移栽驯化成活率可达95%以上。【结论】初步建立了分蘖洋葱微鳞茎盘快繁技术体系,在该体系下分蘖洋葱茎尖成苗率、微鳞茎盘增殖系数、生根率及移栽驯化后的组培苗成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14.
研究于2021—2022年以合美占和粤晶丝苗2号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了不同氮肥水平(0、60、120、180、240 kg/hm2)的田间试验,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建立基于叶片SPAD值的双季早稻氮肥推荐模型,并对模型推荐的施肥量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推移,早稻叶片SPAD值呈下降的趋势;同一生育时期,早稻叶片SPAD值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各生育期水稻产量与叶片SPAD值、施氮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以最高产量的90%~95%作为临界值,推知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的临界SPAD值分别为41.2、40.1、33.6、23.5;根据临界SPAD值,计算出基肥、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的氮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90、27.2、12.7、21.5、6.4 kg/hm2,比常规施氮量减少了37.2 kg/hm2,节省了19%的氮肥,产量比常规施肥稍有增加,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该研究建立的基于叶片SPAD值的早稻氮肥推荐模型可以为水稻全生育期氮素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15.
欧亚经济联盟(EAEU)2023版检疫性有害生物统一清单中的有害生物共249种(属),包括第一部分境内未分布的192种(属),第二部分境内局部分布的57种(属)。相较2016版,新增检疫性有害生物68种(境内未分布的66种,局部分布的2种),删减了1种(属于重复的同种异名),体现了EAEU在植物检疫方面的新关注。本文概括了统一清单的变化,简要介绍了新增有害生物中部分国内报道较少的物种,对EAEU成员国从我国进口植物产品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为我国潜在外来入侵物种、农产品出口及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修订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16.
对比分析生茸期公鹿尾、生茸期母鹿尾、发情期公鹿尾和发情期母鹿尾7类化学成分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快速定氮仪、气相色谱同采收时期和性别的鹿尾中核苷、粗蛋白、水解氨基酸、脂肪酸、激素、无机元素和总多糖含量。结果发现,核苷含量分别为3.69 g/kg、4.00 g/kg、4.02 g/kg和3.77 g/kg,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为发情期母鹿尾(77.00%)>生茸期母鹿尾(75.10%)>发情期公鹿尾(74.40%)>生茸期公鹿尾(73.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解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3.71%、60.36%、49.16%和54.11%,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脂肪酸含量为生茸期公鹿尾(19.10 g/kg)>发情期公鹿尾(7.79 g/kg)和生茸期母鹿尾(7.51 g/kg)>发情期母鹿尾(3.11 g/kg)(P <0.01)。激素含量为发情期母鹿尾(100.23 ng/g)>发情期公鹿尾(92.41 ng/g)>生茸期母鹿尾(35.38 ng/g)>生茸期公鹿尾(28.89 ng/g),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  相似文献   
417.
锐齿栎是国家特殊和珍稀树种。为了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地处巴山北坡的南郑区国有碑坝林场对林场67林班的天然锐齿栎林进行了改培作业,对项目区66.7 hm2锐齿栎林采取3种改培模式,采用抚育间伐并结合补植等措施对现有锐齿栎林进行抚育改造,为提高锐齿栎林分质量、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18.
植物细胞受体类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结构蛋白,在环境信号感知及细胞间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两个受体蛋白基因ThRLP1与ThRLK1,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器官特异性表达分析和在块根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分析,以明确两基因与三叶青芽发育和块根形成的相关性。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所克隆的两个基因中一个为细胞外受体类蛋白基因(ThRLP1),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特征的亮氨酸重复序列,亚细胞定位推测在细胞壁;另一个为质膜受体类蛋白激酶基因(ThRLK1),推测氨基酸序列中具有特征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催化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推测在细胞核。器官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ThRLP1在块根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器官,ThRLK1在块根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枝蔓但高于其他器官,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没有显示出与芽发育有相关性;块根发育不同时期表达量分析表明,ThRLP1在块根初始膨大期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时期,ThRLK1表达量随块根发育进程而提高,ThRLK1基因的表达与块根发育进程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所克隆的两个受体蛋白...  相似文献   
419.
根据平欧杂种榛树冻害程度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对不同冻害程度榛树开展针对性修剪。结果表明,通过相应修剪,结合园地管理,不同冻害榛树,特别是轻度和中度冻害榛树,各项生长指标明显提高,树势明显恢复,产量增加,综合表现明显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420.
调查了甘肃定西市境内黄芩主要产地分布情况、黄芩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学性状表现等。结果表明,定西黄芩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山区向阳坡地,伴生杂草为蒲公英、狗尾草和冰草等。由于海拔和土壤湿度不同,其生长发育和形态特征呈明显差异:在定西的北部和东南部,黄芩地上部植株中等,根部较发达,植物学性状良好;在定西的南部和西北部,黄芩地上植株生长旺盛,根部偏小,侧根较多,植物学性状一般。这可为定西不同地域栽培黄芩提供参考,并为水肥定向定位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