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4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为探究黄河鲤新品系幼鱼在饥饿-饱食循环状态下的生长补偿特点,选用初始均质量(23.44±3.21)g的黄河鲤幼鱼360尾,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按处理组A组:饥饿5 d(S5)饱食20 d(F20);B组:S7-F28;C组:S15-F60;对照组Con:F75的投喂方案饲养,养殖实验为75 d。研究表明:(1)经过不同时长的饥饿,在恢复饱食投喂阶段,A组的特定生长率(SGR)为1.70%,显著高于B组的1.08%、C组的0.87%以及对照组Con的0.60%;(2)在饥饿阶段,3个处理组A、B、C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_L)显著低于对照组Con;当恢复投喂后,A组、B组的SGR_L则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Con;(3)在饥饿阶段,A组的肥满度特定生长率(SGR_K)显著低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但在恢复投喂阶段,却显著高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4)处理组A节省饲料率为8.7%,较另外两个处理组高。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饥饿5 d饱食20 d循环3次的投喂方式能激发幼鱼产生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且饲料投喂量最少。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野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养殖鱼类,分析和了解其遗传结构对鲤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性状的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对黑龙江野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ITS-1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克隆的黑龙江野鲤ITS-1序列长度为365 bp,其中A、T、G、C 4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21.4%、12.3%、34.0%和32.3%;与从GenBank中检索到的6种鲤科鱼类的ITS-1序列相比较,相似性较低,介于24.9%至59.5%之间;同时利用最小自由能原理预测7种鲤科鱼类ITS-1序列的二级结构,并分析了其结构特点。根据鲤鱼与其他6种鲤科鱼类的ITS-1序列的同源性构建NJ系统进化树,与根据该保守序列形成的发夹结构的相似性构建的进化树大致相同,所得的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一、二级结构相结合将是研究物种分子系统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克隆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MHC class Ⅰ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得到了1914 bp的建鲤的MHC class Ⅰ全长cDNA序列;建鲤MHC class Ⅰ基因包括104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1...  相似文献   
14.
解剖观察自埃及引进的尼罗尖吻鲈(Lates niloticus L.),对其形态特征做了详细记录,并在养殖过程中对生物学特性做了观察。尼罗尖吻鲈体延长,侧扁;DⅦ~Ⅷ,10~14。前鳃盖下缘有强棘;鳃盖后缘呈锯齿状,有一硬棘。被鳞为栉鳞,中等大小,侧线清晰与体背缘平行,具侧线鳞60~80枚。尾鳍圆滑不分叉。成鱼鱼体银白色,并有暗色条纹,幼鱼背部大多有青黑色斑块,下半部银色。消化道粗短,与体长之比约为0.66。尼罗尖吻鲈是热带种类,肉食性,适宜生长温度为26~32℃,生长速度快,一般2~3年性成熟。  相似文献   
15.
体育训练过程中,普遍的存在训练损伤问题,该问题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甚至会损伤身体结构机能,导致训练无法开展,因此,康复治疗需要及时的开展。近年来,体育训练康复中除了相应的医疗措施外,辅助方法中还引入了茶疗法,使康复治疗的效果得到提升。本文在介绍体育训练损伤及分析茶疗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茶疗法在体育训练损伤康复中的具体作用,为茶疗法实际应用于体育训练损伤康复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虾养殖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质量苗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对虾苗种生产中,获得充分成熟的高质量虾卵是至为重要的一环。多数对虾种类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卵巢很难发育,必须通过切除眼柄的方法才能促使亲虾成熟。切除眼柄对大多数甲壳动物来说是有效的促使性腺发育成熟的手段,但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副作用。亲虾切除眼柄后因失去性腺抑制激素(gonad inhibitinghormone,GIH)的抑制,卵巢会不间断地成熟,不断产卵,卵巢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导致卵的质量越来越差,直至衰竭。剪眼柄破坏了卵巢发育的正常生理机制,卵母细胞在卵巢中没有积聚充足的…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黄河鲤新品系G3代选育进展情况,从80个家系中随机挑选48个黄河鲤新品系家系,其中对照系9个和选育系39个,每个家系5尾鱼,个体标记后将试验鱼混合,等量分为8个组,其中4个组为养殖对照组,另4个组为处理组,分别饲喂未添加和添加高糖类饲料,8周后比较黄河鲤新品系G3代选育效果。结果表明:是否添加高糖类饲料对黄河鲤新品系无显著影响;相对于对照系,选育系体重增加20.84%。选育系比对照系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且不改变肌肉脂肪酸组分。选育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增加幅度达8.9%。不同家系对饲喂高糖类饲料的利用率不同,提示对糖类饲料的利用水平可作为未来黄河鲤新品系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种群的遗传背景情况,以期为人工养殖、新品种选育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江苏洪泽湖(HZH)、湖北洪湖(HH)、湖南洞庭湖(DTH)、山东微山湖(WSH)、安徽巢湖(CH)、江西鄱阳湖(PYH)6个典型区域的克氏原螯虾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来自6个地区的168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可知,各群体不同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3~14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布在0.42~0.59之间,各群体均处于中高度遗传多样性水平。6个群体均发生一定程度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仅有少数位点在单一群体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同时连锁不平衡检测发现9个连锁座位对处于不平衡状态。遗传距离结果显示,6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一致度(I)处于0.127 8~0.643 9之间,各群体间遗传距离(D)处于0.440 2~2.057 3之间。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接近0.5,反映出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水平较弱,存在高度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发现,39.65%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间,9...  相似文献   
19.
以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然后加上酶切位点BamHI和NheI,构建pLenti6.3IRESEGFP载体,转染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菌落PCR,取阳性进行酶切鉴定,再取呈阳性的质粒进行测序,使用浓度为1 μg/μL的质粒与慢病毒表达载体进行连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本实验获得的GFP和慢病毒载体整合成功;用此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同样检测到了绿色荧光。使用建鲤的组织提取RNA,然后按照Fermentas公司的MMLV操作说明书进行反转录,得到IGF2b基因后加酶切位点进行扩增,将IGF2b整合到用GFP作为标记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上,再以此转染建鲤未分裂的受精卵,48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也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试验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在IGF2b基因慢病毒载体感染鲤受精卵中的标记是成功的。这些结果为基于含有GFP慢病毒转基因鱼育种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添加不同碳源物质所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鱼种生长、消化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5个不同碳源物质的添加组[淀粉组、葡萄糖组、蔗糖组、甜蜜素组和复合碳源组(葡萄糖∶淀粉=1∶1)],其中淀粉组为对照组,每个碳源添加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水泥池投放团头鲂鱼种20尾,初始体质量为(36.74±0.82)g,实验期为8周。结果发现:(1)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地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2)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组团头鲂鱼种的鱼体末质量显著提高23.1%,增重率显著提高39.4%,特定生长率也显著提高23.6%,饲料系数显著降低28.1%,但存活率并没有显著差异;(3)肠道组织光镜观察表明,团头鲂鱼种肠道单层柱状上皮附近存在未消化的生物絮团;(4)添加不同碳源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鱼种体成分没有显著的影响;(5)复合碳源组的肠道总蛋白酶的活性(3.64±0.53)U/mg显著高于对照组275.3%,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淀粉组)289.2%、葡萄糖组166.7%和蔗糖组860%;(6)葡萄糖组的团头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238.67±13.63)U/m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SOD活性72.5%,葡萄糖组团头鲂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为(192.31±17.06)U/m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AT活性40.4%,与对照组的丙二醛(MDA)水平相比,葡萄糖组、蔗糖组、甜蜜素组和复合碳源组分别显著降低了69.0%、59.7%、38%.0和48.8%。研究表明,水体中添加葡萄糖为碳源能显著提高团头鲂鱼种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水平,并有效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