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3篇
  10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为蚕种生产与流通贸易提供快速、灵敏、准确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方法,以家蚕微孢子虫小亚单位核糖体RNA基因66 bp片段作为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用构建的重组质粒制备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测定线性范围,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成功构建了家蚕微孢子虫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研制出诊断试剂盒。该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108~1×102拷贝/mL的7个线性梯度,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敏感度达1×102拷贝/mL,特异性高,3次重复性检测应用试验的批内变异系数为3.6%~7.2%,批间变异系数为5.2%~7.8%。结果表明,建立的家蚕微孢子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
以桑树品种育71-1枝条为材料,通过硬枝扦插人工诱导生根,研究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插穗顶芽下皮层(上部皮层)和基部皮层的含水率、营养物质、渗透调节物质等的动态变化以及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上部皮层的含水率无明显变化,而基部皮层的含水率先稳步升高后趋于稳定;插穗基部皮层的可溶性糖、脯氨酸、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现先急剧下降后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上部皮层的表现类似;插穗基部皮层的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升—降—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呈现波浪式上升,内部氧化酶类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生根过程密切相关;而上部皮层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变化不大,IAAO和PPO的活性在第12天后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拐点出现在第3、6、12、18天,与愈伤组织诱导期、不定根诱导初期、不定根形成期、不定根伸长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国内利用三十烷醇、固氮蓝藻、月光花、骆驼蓬等植物提取液对农作物进行浸种和喷雾,可使水稻、玉米、小麦和蔬菜等促进种子发育和生长,发芽率明显提高,生长加快。宽叶独行莱是生长在高原的  相似文献   
94.
1 死亡原因1.1 养殖密度过大 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养殖户片面追求单位面积的产量,多数采 用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每层网笼放苗100~120粒,甚至更高。目前扇贝的养殖方法大多采用 垂下式,水体交换能力差,大量的排泄物不能及时扩散,沉积在养殖筏周围的海底,并发生 腐烂,产生有害物质(如H2S)。当风浪增大时,这些有害物质泛起,毒害扇贝。另一方面, 养殖密度过高致使饵料生物骤减,扇贝因缺乏饵料,抗病能力和抵御环境恶化能力下降,导 致扇贝大量死亡。1.2 风浪影响 浙江海区多台风,且集中在8~10月份,此时扇贝缺少足丝。由于风…  相似文献   
95.
镜鲤抗疱疹病毒新品种选育到F4,抗病性状已达到稳定。本研究以F4为实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病毒TK和ORF72基因为病毒标志基因,分析镜鲤抗疱疹病毒(CyHV-3)选育抗病品系F4在病毒感染不同阶段中的表达量,从而从病毒表达角度探讨F4抗病选育效果及其病毒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两个基因不同感染阶段脾、肾组织表达量趋势一致,24h-144h呈上升趋势,144h-288h呈下降趋势。选育组脾在144h相比其他时期差异显著(P<0.05);未选育组脾、肾及选育组肾在144h相比其他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2)脾组织两个基因表达量均低于肾组织。选育组和未选育组两个基因均在96h-144h差异显著,其中选育组两个基因在96h、ORF72基因144h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3)选育组两个基因表达量低于未选育组。脾组织两个基因均在96h-168h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ORF72基因在192h、216h也差异极显著(P<0.01);肾组织两个基因在96h-168h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ORF72基因在192h也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说明选育组抗病性能强于未选育组,其中肾组织抗病性能强于脾组织,且经选育肾组织抗病免疫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未见其他鱼类的选育种在抗病性状上达到一个稳定阶段,本研究在对于病毒表达量的研究当中可对其他鱼类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植物内源乙烯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不定芽、不定根的形成以及体细胞胚的诱导等过程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诱导桑树绿枝插穗基部皮层生根过程中与乙烯合成相关的1-氨基-羧酸环丙烷氧化酶基因aco和S-腺苷-L-蛋氨酸合成酶基因sams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插穗生根发育过程中aco和sams均表现为表达下调,其中生根率低的未诱导对照组插穗中这2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均表现出先小幅下降后升高的变化特点,而生根率高的诱导组插穗中这2个基因则表现为持续低水平转录,尤其在插穗生根发育后期,2个基因在2个试验组插穗中的转录水平变化呈现近乎相反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乙烯合成相关基因aco和sams的mRNA转录水平与桑树绿枝插穗的生根率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为减轻病害对烟田的危害,进行了烟秆不同处理方式的试验。3年平均数据表明,烟秆离田上岸处理比砍断还田烟田的青枯病、黑胫病、病毒病的始发期分别推迟8天、20天、22天;盛发期青枯病、黑胫病、病毒病的发病率分别减少16.86、12.43、13.57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分别低7.33、6.27、4.91;定案调查期青枯病、黑胫病、病毒病分别减少21.93、16.94、18.20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分别低15.66、9.00、9.64,对烟草病害发生发展起着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转基因食品及开发研究转基闪食品的原因,阐述了转基冈食品的优点以及存在的潜在危险,最后对转基因食品的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99.
葡萄炭疽病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炭疽病又叫晚腐病,针对葡萄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各种防治实验,葡萄炭疽病在陕西关中5~6月开始形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到果穗上,孢子发芽直接侵入果皮,潜育期约10 d左右,6月中旬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增多,7~8月进入发病盛期,果实采收后仍能继续发病。5月中下旬开始喷药,一般防效可达70%~90%,喷药4~5次,间隔7~10 d喷药1次,可有效控制葡萄炭疽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高温状态下,在减少矿物质(铜、铁、锰、锌)元素的饲粮中补充包膜半胱胺对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组织矿物质元素沉积和粪便矿物质元素排放的影响。试验共选用360头健康、平均体重为(103.9±0.7)kg的三元(杜×长×大)杂交育肥猪,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因素1为饲粮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设计为基础饲粮铜、铁、锌、锰元素含量的100%和80%2个水平;因素2为饲粮包膜半胱胺(半胱胺含量27%)含量,设计为0、1 600 mg/kg(半胱胺含量300 mg/kg)2个水平。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饲粮减少矿物质元素或补充包膜半胱胺对育肥猪后期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减少矿物质元素可显著降低育肥猪肝脏中铬元素的含量及肾脏中钠、钙、铅元素的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清钠元素含量(P0.05);减少矿物质元素的饲粮中补充包膜半胱胺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肝脏中钾元素含量和肾脏中钠、钙、铅、铜元素含量(P0.05或P0.01),并有降低肝脏锰、锌、铬及钙元素和血清中铬和镁元素含量沉积的趋势(0.05≤P0.10),对维持机体各组织中钠元素的稳定有利。3)饲粮中减少矿物质元素或补充包膜半胱胺极显著减少粪便中铅和铜元素的排放量(P0.01);饲粮减少矿物质元素可显著降低粪便中锌元素的排放量(P0.05),极显著升高镁元素的排放量(P0.05);减少矿物质元素的饲粮中补充包膜半胱胺对粪便中铬元素的排放量有降低趋势(0.05≤P0.10)。由此可见,夏季高温期,在饲粮的铜、铁、锰、锌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减少20%条件下补充1 600 mg/kg包膜半胱胺,能在不影响育肥猪后期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同时,降低血清、肝脏和肾脏中矿物质元素的沉积,减少粪便铅、铜和铬元素对环境的排放,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