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新疆有益昆虫的调查(一)——天敌昆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新疆的昆虫资源,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对新疆有益昆虫进行初步报道.对其中重要的一类--新疆天敌昆虫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属于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182种;属于膜翅目和双翅目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96种,它们在害虫的生物控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浙江省茶产业存在机械化率低、老茶园占比高、劳动成本高、产品供需失衡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相关研究,以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方法】围绕茶产业现代化、机械化的目标方向,通过引进乘用型复合采茶机、自走式耕作机、植保无人机等关键环节作业机具,结合老茶园宜机化改造,研究制定了一种适合浙北、浙中缓坡茶园的抹茶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工模式,并对其中的主要生产加工环节及机具配套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通过推进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茶叶示范基地成效显著,示范应用面积600亩,全程作业效率提高了50%,示范基地省工节本40%,综合经济效益提升了20%。【结论】抹茶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工模式可以提高茶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升综合经济效益,进而增强抹茶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农增收,进一步推进茶业科技和机械装备支撑水平提升,助力浙江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3.
以鞍带石斑鱼为母本,云纹石斑鱼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种间反交实验,并对反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进而与亲本及正交F1云龙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表型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反交子代受精卵为圆形、透明、浮性卵,卵径为(0.787±0.013) mm,有1个油球,居卵中央,在水温为24°C、盐度30、pH为7.8的孵化条件下,胚胎可以正常发育,经历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器官形成和出膜6个阶段25个时期完成胚胎发育,初孵仔鱼全长为(1.595±0.015)mm,说明反交的可行性。孵化后3 d,卵黄囊消失,由前期仔鱼发育为后期仔鱼,全长(2.530±0.023) mm。孵化后52 d进入稚鱼期,全长(17.500±1.915) mm,第二背鳍棘长(5.795±0.049) mm,第一腹鳍棘长(2.992±0.911) mm;58 d稚鱼背鳍棘收缩至最小值(4.460±0.600) mm时,鳞片和体色开始出现。孵化后67 d进入幼鱼期,全长(34.500±1.291)mm,第二背鳍棘和第一腹鳍棘完全退化,体型与成鱼相似,全身覆盖鳞片,反交F_1体色不一致,具4种表现型。生长对比结果显示,正反交F_1的发育速率均介于亲本之间,均快于云纹石斑鱼,慢于鞍带石斑鱼,反交F_1生长速率慢于正交F_1。研究结果为石斑鱼杂交优势性状形成及遗传解析提供了一定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4.
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新品种,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开展以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为母本、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为父本的杂交育种试验。借助人工授精技术,同时以驼背鲈作为对照,利用显微镜(Nikon E200)以及解剖镜(Olympus)对杂交子代以及驼背鲈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观察、测量与比较。结果显示,在水温27℃、盐度30、pH 8.1,微流水、微充气的条件下,杂交子代受精卵经历24 h 50 min完成胚胎发育,驼背鲈为25 h 8 min。胚后发育经历前期仔鱼(0~3日龄)、后期仔鱼(4~40日龄)、稚鱼期(41~60日龄)和幼鱼期(61日龄以后)4个时期完成变态发育。至330日龄时杂交子代与驼背鲈全长分别为(23.57±0.94)cm、(18.35±0.72)cm,体质量分别为(220.5±25.3)g、(142.6±0.58)g,杂交子代生长速度快,全长与体质量分别是驼背鲈的1.28与1.55倍;与驼背鲈在外部形态上相比,杂交子代体型细长,头部较大,体表有无序分布的黑色圆斑纹,各部分鳍小。通过对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发现驼背鲈(♀)×蓝身大斑石斑鱼(♂)远缘杂交组合是可行的,而且杂交子代具有生长速度快的杂交优势,为石斑鱼远缘杂交和石斑鱼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5.
本研究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后代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通过活体注射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选用头肾和鳃组织制作细胞悬浊液,并对冷滴片和热滴片法进行比较,结合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分裂相玻片,经吉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筛选清晰完整的分裂相。杂交子代(俗称云龙斑)选取75个分裂相,统计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云龙斑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其中,19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对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8,核型公式为2n=48,4sm+6st+38t。杂交后代云龙斑与父母本染色体数目相同,都为2n=48,但云龙斑染色体与其父母本组型不同,在遗传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染色体重新配对和变异。本研究为杂交后代"云龙斑"的种质鉴定、亲缘关系分析、杂交育种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76.
龙垦401是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的高产稳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本文主要阐述了其品种来源与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品质情况等,并结合其品种特性提出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7.
利用2015-2018年气象和环境数据, 分析影响北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研究发现, 北仑区PM2.5、NO2、SO2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环境状况日益改善, 且污染物浓度具有较明显时间特征。气温、风速的日变化趋势与SO2的日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与NO2和PM2.5相反;相对湿度与NO2和PM2.5比较一致、与SO2相反。根据大气环境承载力, 需要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 提高作物生长质量, 保证农业经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8.
小波变换与分水岭算法融合的番茄冠层叶片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营养诊断研究中,通常需要采集叶片样本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定量测定其营养素含量,但由于叶片间相互重叠,往往使得叶片样本不能清晰地反映在群体番茄冠层图像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有效提取作物冠层图像中的叶片,并根据处理结果采集实验室测定样本。本文从复杂背景剔除、梯度图计算、小波变换、标记选取、分水岭分割等环节出发,实现了基于小波变换与分水岭算法融合的番茄冠层多光谱图像叶片分割。首先对比了4种复杂背景剔除算法,发现当增强因子a=1.3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阈值分割目标提取准确,适合各种光照条件,时空复杂度低。其次在梯度图计算方面,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波段图像形态学梯度在保持目标边缘的同时,能消除大量由叶脉、光照等引起的叶片内纹理细节。然后以小波分析为基础进行标记选取,发现当选取db4小波函数、4层小波分解低频系数、阈值为18的H-maxima变换能得到最优的目标标记结果。最后对多光谱番茄冠层图像的小波变换分水岭分割和数学形态学分水岭分割结果进行叠加,发现对复杂背景及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番茄冠层叶片平均误分率为21%,为基于多光谱图像分析的番茄叶片营养素含量检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9.
180.
采集秦巴山区野生虎杖(Polygonurn cuspidatum),选取以海藻糖、葡萄糖、淀粉等为主要营养和能源的4种培养基,经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经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2株,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2株;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7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6.2%,其中6株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PEA02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PEA023和PEA032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