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养殖水体水华发生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水体水华的发生及控制是一个不可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探讨了养殖水体水华的发生机制,以及近年来水华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相似文献   
72.
2009年6月至9月,对卡拉白鱼养殖池塘的水质,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池水pH为9.01,盐度0.19%,碱度9.72 mmol/L,硬度9.99 mmol/L,化学耗氧量(COD) 14.99 nmg/L,总氮1.13 mg/L,总磷0.26 mg/L.水型为C1Mg水质,属于高pH、高碱水体.浮游植物5门10个种属中,蓝藻门(Cyanophyta)有4个种属,占40.07%,其中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优势种;绿藻门(Chlor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出现2个种属,分别占33.50%和22.55%,绿藻门以新月藻(Closterium sp.)为主,其他2门2个种属共占4.35%.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631.2×104 ~1 091.4× 104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6.124~41.325 mg/L.浮游动物9个种属中,原生动物(Protozoa)仅1个种属,占16.27%;轮虫(Rotipera)有3个种属,占45.55%;枝角类(Cladocere)3个种属,占22.99%;桡足类(Copepoda)有2个种属,占15.18%.浮游动物数量变化范围175~264 ind/L,生物量13.15 ~ 19.44 mg/L.浮游植物数量在6月份较高,7月逐渐下降,9月份较低;浮游动物群体6月至9月份变化不明显.水质和浮游植物指示物表明池水为重富营养化水体,生物量范围属于肥水高产鱼塘.  相似文献   
73.
为应对近岸海域褐潮频发及贝类养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饵料微藻丰度不足的现象,以小球藻Chlorella与螺旋藻Spirulina混合藻粉、海藻酸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为原料制作成规格适中、黏性适宜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并开展了饵料微藻缓释饼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养殖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在青蛤池塘中可缓释15 d左右,相比于未使用饵料微藻缓释饼的对照组,试验组青蛤养殖池塘水体中以原甲藻Prorocentrum sp.、鼓藻Cosmarium sp.、隐藻Cryptomonas sp.和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为主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密度显著增加(P0.05),浮游植物生物最高达到15.0 mg/L;试验组水体NH_3-N含量前期(1~6 d)下降趋势明显,由0.99 mg/L下降至0.68 mg/L,后又小幅上升,对照组则变化不大;试验组间NO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_2~--N和TP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青蛤存活率、壳长、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制备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可用于海水贝类养殖中。  相似文献   
74.
以新培育的13个小麦新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并用黄淮冬麦区域对照品种周麦18作为对照,在200g/L PEG-6000渗透胁迫处理条件下,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鉴定,用抗旱性度量(D)值法综合各个品系萌发期抗旱性进行了鉴定,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萌发期小麦的相关性状与抗旱指数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系AG 1404和AG 1026的萌发期抗旱性较周麦18强,各萌发期农艺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根鲜重、萌发指数、芽干重、芽长、萌发耐旱指数、芽鲜重、发芽势、根干重、发芽率。  相似文献   
75.
9801是利用43个唐山黄瓜地方品种, 采用系统选择混合采种的方法, 经过6 年选育的华南系微型黄瓜新品种。该品种主侧蔓均可结瓜, 瓜短棒形, 瓜长12~14 cm, 横径3 5~4 0 cm, 果型指数3 5, 心室与果实横径比为1∶2, 3~4心室。单瓜重约100 g,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 8%, Vc含量161 mg/kg, 肉脆嫩, 口感佳, 刺瘤中等、稀疏, 皮色浅绿、有光泽。每667 m2 平均产量4 000 kg; 较抗霜霉病、枯萎病、病毒病。该品种适于河北、东北等地的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蓝藻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污染因其毒性效应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底泥中微囊藻毒素与关键水化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本试验在蓝藻爆发盛期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尾水循环渠中,设置3个采样点,每2 d采样1次,共进行10 d,分别分析底泥中微囊藻毒素(MC-RR、MCLR)含量和水化指标(TN、TP、COD)。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水中TN、TP、COD含量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26~0.66,0.23~0.60,6.23~7.86 mg·L~(-1);MC-RR、MC-LR以及MCs含量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53~0.86,0.01~0.68,0.87~1.34μg·g~(-1);MC-RR与TN、TP、COD正相关,与N/P负相关,MC-LR与TN、TP、COD、N/P负相关,MCs与TP正相关,与TN、COD、N/P负相关,其中除MCs与TN相关关系显著(P0.05)外,其他相关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7.
水体污染和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微藻同时具有净化水体及固定CO2的能力,为探讨藻类对三种混合氮源的去除率及对CO2的固定速率,本研究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绿球藻(Chlorococcum sphacosum GD)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试验对象,接种于由尿素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浓度为247 mg/L)作为混合氮源的缺碳BG-11培养基中,在通入300mL/min的空气提供碳源的条件下研究微藻对不同氮源的去除率及CO2的固定效率。结果表明,在混合氮源中,三种微藻对氮源的利用存在差异,铵态氮的吸收利用均受到抑制。斜生栅藻对尿素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去除率分别92.90%、79.28%、22.86%,对尿素氮的利用率最高;绿球藻分别为78.00%、80.10%和39.45%,普通小球藻分别为62.00%、81.04%、34.66%,绿球藻和普通小球藻均以对硝态氮的利用率最高。斜生栅藻、绿球藻和普通小球藻CO2最大固定效率分...  相似文献   
78.
为探究接种普通小球藻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两口条件一致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定期监测各处理组中理化因子、微藻群落结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鉴定出微藻共5门36属(种),接种小球藻的试验组鉴定出微藻5门38属(种),两池绿藻门种类数均超过总种类的60%,试验组较对照组蓝藻门生物平均密度比例下降76.32%、绿藻门生物平均密度比例上升70.32%;结合群落结构分析发现,试验组微藻群落结构变化稳定、连续性更好,且铜绿微囊藻的贡献率显著下降,普通小球藻贡献率显著上升。对试验组微藻密度与水温、pH、溶解氧质量浓度、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环境理化因子进行冗余分析发现,水温、pH、溶解氧质量浓度对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均有显著影响(P<0.01),其余两种环境因子对密度变化影响较差,试验组较对照组亚硝态氮和氨氮平均质量浓度在时空尺度内分别下降了47.27%、44.26%。建议接种频率为1次/10 d,接种时间为8:00,此条件下接种普通小球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3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确定出赤松毛虫上树盛期为4月2日至4月5日,日均气温11.2℃,地下5cm深温度为15℃.幼虫暴食期为103d.从蛹至5龄幼虫生存系数为0.0047.产卵量与蛹重的回归方程为(?)=-155.456+193.918x.不同食叶水平油松材积生长量之间有显著差异,受害允许水平为50%以下,其单株载虫量最多不得超过18头,超过此指标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0.
冀单28夏玉米的选育与推广张树林,张锦芬,佟文悦,韩晓晴,谢振江,苑国民(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063001)80年代中,玉米矮花叶病(MDMV)在冀中南地区大流行。由于抗病品种冀单17的选育成功,取代了当时的主栽玉米品种京早7号。此后,MD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