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高星爱  李楠  黄枭  赵新颖  张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20+19426-19320,19426
从沼气发酵原料、发酵微生物、微生物菌剂等方面,阐述了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发酵产沼气的研究进展。该论述对于有效地掌握沼气发酵方案设计、研究内容的实施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松辽平原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循环农业是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根据循环农业内涵、技术目标和基本原理,结合松辽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最后,在循环农业研究实践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松辽平原循环农业科技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
祝延立  那伟  庞凤仙  张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07-6408,6411
[目的]研究猪粪沼渣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玉米施用化肥情况下沼渣的适宜用量研究,筛选出沼渣与化肥的最佳配比。[结果]试验处理以施用沼渣30~45t/hm2配合施用450~600kg/hm2复合肥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增产6.67%~16.03%,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农田适量施用沼渣能够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该研究为农田合理施用沼渣、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4.
吉林省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庞凤仙  那伟  张永峰  张岩  安明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81-11782
介绍了吉林省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村户用沼气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5.
<正>我国以占世界9.1%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8%人口,成功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科技进步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由27%提高到了45%。分析吉林省在全国减产、干旱的情况下,2003年增产7.5亿公斤粮食,2004年增加25亿公斤粮食,农民人均增收400元的技术原因,在增产的技术性限制因素中,品种贡献率、耕作栽培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分别占40%、30%、20%、10%。因此,农业科学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6.
甜菜新品种中甜-吉甜单粒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甜—吉甜单粒二号(原代号吉DMS92-16)是以单粒二倍体雄性不育系“7587-22A”为母本,以多粒型二倍体抗病品系“SC-205”为父本杂交而成,该品种1996~1998年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高6.3%、1.37度和16.9%;1998~1999年参加东北区和华北区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比对照提高9.6%,含糖比对照提高1.41度,产糖量比对照提高21.0%。抗褐斑病性强,平均比对照低1.3级,比较耐根腐病。适应华北区、东北区种植。  相似文献   
47.
本文用数学方法对林分与单株林木的数量成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如下两点结论:1.当林分的株数密度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时,无论是主林木部分还是全体林木,其数量成熟龄都要早于林分中单株林木的数量成熟龄,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以单株林木的数量成熟龄作为林分的数量成熟龄;2.当林分的株数密度无变化时,林分的数量成熟龄与林分中单株林木的数量成熟龄相等,以上两点结论可供用解析木法确定林分的数量成熟龄时参考。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旨在探究m6A RNA甲基化酶METTL3和WTAP在牦牛(Bos grunniens)不同组织、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和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mRNA m6A的变化水平。采用qRT-PCR检测牦牛皮下脂肪、肌肉、心、肝、脾、肺、肾和皮下脂肪不同时期(18和30月龄)METTL3及WTAP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牦牛前体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和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的检测建立牦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以及qRTPCR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阶段METTL3和WTA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肝脏组织中METTL3表达最高(P<0.05),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最低(P<0.05);WTAP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最为丰富,脾脏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30月龄皮下脂肪组织中METTL3和WTAP mRNA表达量高于18月龄。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12 d时,细胞中出现多而密的脂环,脂肪细胞分化特异性标志基因FABP4、C/EBPα和PPARγ第12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第0天(P<0.05)。METTL3和WTAP的表达量在细胞增殖阶段(24、48和72 h)呈现“下降-上升”的表达趋势(P<0.05)。在牦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阶段(0、4、8和12 d),METTL3表达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WTAP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细胞分化阶段mRNA m6A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分化12 d时细胞内RNA的m6A丰度最高(P<0.05)。本研究获得METTL3和WTAP在牦牛不同组织和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 m6A水平变化,初步揭示WTAP和METTL3对牦牛脂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