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进行不同水稻收获期对稻谷和后茬小麦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与水稻产量成正相关,收获期越迟,水稻产量越高,10月20日以后收获,水稻增产幅度较小。随着播期延迟,小麦产量降低。10月30日以后播种,小麦减产幅度较大。综合考虑稻麦两熟综合效益,淮安市淮北地区稻麦茬口最佳衔接时间在10月20日。  相似文献   
32.
淮安市原蚕生产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淮安市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原蚕生产基地,一代杂交种年生产量已达35万张左右,承担了江苏省近15%的蚕种生产任务[1],在全省蚕种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原蚕生产也是淮安市蚕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地区蚕农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简称VDAL)对稻茬小麦生长、抗旱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0为供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VDAL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和空白对照(CK)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麦苗素质、群体茎蘖数、抗旱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分蘖期喷施VDAL能促进个体分蘖的发生,利于弱苗转壮;拔节期喷施VDAL有助于提高最终成穗率;经过VDAL处理的小麦可以延缓剑叶衰老,使其提供较长的光合功能期,有助于减弱干旱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产量提高3.50%~15.83%。综上,在沿淮下游稻麦轮作区,VDAL拌种与喷施均具有促进小麦生长、提高抗旱性和产量等作用,且在不同生育期多次喷施效果更好,可作为绿色高效栽培措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不同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沿淮下游地区,以淮麦52和淮麦920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缓释掺混肥(SRF,N∶P2O5∶K2O=26∶12∶12)和丰卉尿素(U,46%N)为供试肥料,设置U四次分施(M1)、SRF一次基施(M2)、60%SRF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3)、60%SRF基施+40%SRF返青期追施(M4)、M3模式减氮15%(M5)和M4模式减氮15%(M6)6种施肥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及利用、干物质转运和品质等的差异。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一次基施(M2)和减氮15%条件下两次分施(M5和M6)较常规肥料处理(M1)均能实现稳产。缓释掺混肥两次分施(M4)可有效促进稻茬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向籽粒运转,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分别较M1处理增加16.49%、11.09%、4.86%和4.72%,较M2处理增加21.31%、15.19%、5.32%和18.60%;M4处理较M1处理增产9.01%和6.78%,较M2处理增产11.43%和12.10%,实现产量提升的同时显著改善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综上,60%缓释掺混肥基施和40%缓释掺混肥返青期追施有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适宜在沿淮下游稻茬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