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及产业化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风螺在广东俗称"花螺"、"海猪螺"和"南风螺",隶属于软体动物的腹足纲(Gasuopoda)蛾螺科(Buccimdae)。我国的主要种类有方斑东风螺Babyloma areolata、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和台湾东风螺Babyloma formosae3种,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浅海  相似文献   
52.
圆形双浮管升降式抗风浪网箱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沿海网箱养殖 90 %集中分布在 1 0m等深线以浅的沿海港湾 ,而 1 0~ 5 0m的浅海水域几乎未被利用。全省港湾内网箱养殖普遍出现超过养殖容纳量现象 ,导致养殖海区环境富营养化、老化甚至恶化。而事实上 ,近海 1 0~ 5 0m水深的海域都适于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这将有利于改变目前沿岸浅海和内湾养殖超过养殖容量及水域环境恶化的现状。2 0 0 0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将深水抗风浪网箱的研制列为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同年 ,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先后将抗风浪网箱的研制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开展抗风浪网…  相似文献   
53.
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在南沙群岛美济礁潟湖内开展网箱养殖试验,共选养了4种鱼:军曹鱼、美国红鱼、红鳍笛鲷和鲑点石斑鱼。在2000年8月3日——2001年2月20日近7个月内,军曹鱼生长最快,最大个体重10500g,月均增重范围为1300——443g/(月&;#183;尾)(单位下同),平均852g;美国红鱼次之,最大个体重2350g,月均增重范围为296—246g,平均271g;红鳍笛鲷最大个体重1450g,月均增重范围为130—101g,平均116g;石斑鱼生长最慢,最大个体重275g,月均增重范围为31—9g,平均17g。军曹鱼、美国红鱼、红鳍笛鲷和鲑点石斑鱼4种鱼平均体长分别达到68.3cm(范围54—77)、46cm(48—44)、35.0cm(37—34)和16.8cm(21.0~14.0):体长月均增长分别为61,33,15和8mm。军曹鱼饵料系数达到3.0,红鳍笛鲷和美国红鱼饵料系数则为4.0;成活率分别为92.1%,61.8%,84.7%和59.5%。  相似文献   
54.
2005年8月,开展了东莞沿岸海域的浮游动物调查.采样方法是按国家《海洋调查规范》中的有关浮游主物调查的规定进行,利用浅水1型浮游动物网,网口面积为0.2m2,调查方法是采用垂直拖网法,站位水深6~13m不等,共布设9个站位的调查.……  相似文献   
55.
主要综述了环境因子、饲料种类和营养成分对鲍生长发育的影响,详细叙述了鲍的最适生长盐度、温度,介绍了投喂鲍喜食的饵料和必要的营养元素对鲍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环境因子及饵料对鲍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期为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1998年入夏以来,我省江汉平原地区连续2个多月遭洪涝侵袭。主要渔产区汉水和长江流域的渔业生产遭受历史罕见的重创。到8月20日据初步统计全省渔业生产水面受灾面积达213万hm~2,占全省已养水面37%,其中精养池塘5.4万hm~2,其余15.9万hm~2为湖  相似文献   
57.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84-1985年4个航次、1987年2个航次和2004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对不同时段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相似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方面,表现为:(1)种类数下降,丰富度大幅降低,群落趋向简单化:1987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而2004年站均出现种数仅为7.6种/站,最高仅为14种/站。(2)种类更替明显,在过去的20年间,几乎完成了整个群落的演替;1984-1985年,大型底栖动物出现98种,软体动物31种,节肢动物30种,棘皮动物21种,环节动物12种。2004年,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79种,软体动物32种,节肢动物17种,棘皮动物8种,环节动物18种。1984年和2004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相似性仅有25.5%,其中环节动物的改变最为显著,20年前后的种类相似性仅为8.1%。(3)物种多样性水平大幅下降。虽然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平面分布趋势未发生较大改变,种类的均匀度略有增加,但多样性指数由1988年的3.38降至2004年的2.08,丰富度由4.46降至1.17。以上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环境的改变已经对底栖动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52-259]  相似文献   
58.
为了研究网箱养殖对周边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于2012年6~8月对距深澳湾网箱区边缘0、20、50、100、200、500、1000m和EN0m的水质和牡蛎进行研究。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距网箱区边缘20m以内的水体中无机氮、无机磷和POM的浓度较50m以外的高。0m处的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浓度最高,分别为16.11、1.01μmol/L,网箱边EN0m和0m处的溶氧最低;牡蛎的生长表明,网箱边缘0m处牡蛎壳高特定生长率为0.76%/d,显著高于50m以外的区域,网箱区20m以内牡蛎湿重的特定生长率高于50m以外的区域,但差异不显著。总体表现为网箱养殖对20m范围内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较50m以外的区域大。  相似文献   
59.
(一) 蚕桑生产大跃进,发展了一年多次养蚕,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蚕业战线上長期实踐的偉大創举,是提高桑叶利用率和增产蚕茧的一項重大变革。两年来的实践告訴我們,实現一年多次养蚕,增加夏秋蚕的饲育数量,是保証蚕茧年产量成倍增長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水温对香港巨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摄食和代谢生理与水温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水温(T)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FR)、摄食率(IR)、吸收率(AE)、耗氧毕(OR)和排氨率(N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在13~33℃范围内,水温对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的影响都极显著(P<0.01),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与水温之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FR=-0.027T2+1.1967T-7.8537(R2=0.8902);IR=-0.147T2+6.5202T-42.845(R2=0.9009);AE=-0.1783T2+8.1846T-12.304(R2=0.9757).(2)在13~33℃范围内,水温对香港巨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水温之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OR=1.283Ln(T)-2.332(R2=0.9599);NR=0.1022Ln(T)-0.2136(R2=0.9743).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港巨牡蛎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2℃,其摄食和代谢存水温18~28℃之间处于较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