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实验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与现代框架测定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和虎龙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外观方面,青龙斑与亲本相比,其斜带边缘清晰连贯,而虎龙斑体侧分布有不同于亲本的大型环状斑;在外部形态框架方面,青龙斑背鳍前端及躯干形态都偏向于母本,呈现出背腹部压缩的细长型,而虎龙斑背鳍前端的框架形态偏向于母本、躯干的框架形态却偏向于父本,呈现出两种框架形态组合的特点。综合传统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种杂交石斑鱼在外部形态方面更偏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32.
<正>虎龙杂交斑是采用传统选育方式获得、具备多种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其母本为棕点石斑鱼,父本为鞍带石斑鱼,父母本均为经2代群体选育后的石斑鱼良种。该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14月龄平均体重增长较棕点石斑鱼快114.52%,较鞍带石斑鱼慢22.05%,养殖时间可缩短50%以上,养殖风险显著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虎龙杂交斑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可达19.75%,显著高于鞍带石斑鱼平均育苗成活率(1.5%),  相似文献   
33.
Nesfatin-1是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NUCB2)裂解后产生的一种神经肽。本研究克隆得到斜带石斑鱼两种编码NUCB2(NUCB2a和NUCB2b)基因的c DNA序列(nesfatin-1a和nesfatin-1b),并对它们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esfatin-1a和nesfatin-1b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在下丘脑中,两种nesfatin-1在卵巢发育的Ⅰ-Ⅴ时期表达量都比较低,在Ⅵ时期卵巢(退化的卵黄生成阶段的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揭示nesfatin-1可能参与了卵巢成熟的调控。进一步采用腹腔注射实验研究了两种nesfatin-1对生殖轴的影响。注射nesfatin-1a和nesfatin-1b 15 min和60 min后,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Ⅰ型(Gn RH-Ⅰ)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Ⅲ型(Gn RH-Ⅲ)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此外,垂体中FSH-β的表达在注射nesfatin-1 60 min后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表明nesfatin-1a和nesfatin-1b参与了斜带石斑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的调控。  相似文献   
34.
对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在15个样本中,同源序列片段(1551bp)中共检测到9个单倍型和249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8.1%-100%之间,无明显遗传分化。虎龙斑的2个COⅠ基因单倍型与母本棕点石斑鱼单倍型的同源性为99%和100%,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均为88.1%。青龙斑的2个单倍型与母本斜带石斑鱼的3个单倍型的同源性在99.7%-100%之间,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分别为89.3%和89.4%,结果表明两种杂交子一代在线粒体DNACOⅠ基因上严格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35.
一种复合益生菌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及免疫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种由光合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按照20%、2%和78%质量百分比组成的复合益生菌拌喂斜带石斑鱼30 d,以探讨其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及免疫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复合益生菌用量组石斑鱼的体增重率、体增长率和肥满度均有显著提高,饲料系数均显著下降;各免疫特性指标中,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总抗氧化酶(T-AOC)和溶菌酶活力显著升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极显著升高;复合益生菌饲料对哈维氏弧菌攻毒后石斑鱼的保护率显著提升。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复合益生菌饲料可有效促进石斑鱼的生长和体增重,降低饵料系数,显著提升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但10、30、50 g/kg等不同用量组间差异不显著,需要进一步确定复合益生菌的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36.
3种海产经济鱼类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分析了条石鲷、金钱鱼和星斑裸颊鲷的核型,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海水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且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其核型如下:条石鲷2n=48,2m+2st+44t,臂数:NF=52;金钱鱼2n=48,48t,臂数:NF=48;星斑裸颊鲷2n=48,48t,臂数:NF=48;条石鲷的核型与后两者存在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在不同pH和滤料条件下硝化细菌对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的去除效果,通过试验,探讨了5.0~10.0等6个pH梯度以及陶环、珊瑚石、生物刷和生物球等4种滤料的消氨效果。在pH 8.0~9.0时,至试验第7天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9.86%、98.95%,明显高于pH 6.0、7.0和10.0组(去除率分别为66.18%、71.43%和70.51%)。在pH 7.0~9.0时,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小于氨氮浓度的下降,特别是在pH 9.0时两者浓度变化差异明显。生物刷、陶环、珊瑚石和生物球分别在试验的第3、4、6、7天,氨氮去除率达100%。陶环组和珊瑚石组,NO_2~--N质量浓度在达到最高值(9.60 mg/L和10.00 mg/L),之后开始逐步下降。生物刷组和生物球组在达到最高值(9.55 mg/L和11.00 mg/L)之后基本维持不变。结果表明:硝化细菌适宜碱性的环境条件(pH 8.0~9.0),水体pH 9.0最有利于硝化细菌对NH_4~+-N和NO_2~--N的去除。不同滤料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有不同的影响。陶环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都有良好效果,生物刷只对去除NH_4~+-N有良好效果,珊瑚石只对去除NO_2~--N有良好效果。多种滤料配合使用有利于产生优势互补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正>8.鱼病防治从水质和饵料方面入手,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保证投喂新鲜的饵料,使鱼苗体质良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9.防止残食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减少鱼苗空腹的时间以及大个体对小个体的攻击、残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是鱼苗开口后的主要饵料,所以鱼花下塘时要求塘中浮游动物以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这样才能减少下塘仔鱼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温度(22、24、26、28、30、32℃)和盐度(15、20、25、30、33、35、40、45)对星斑裸颊鲷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星斑裸颊鲷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适宜温度为22~32℃,最适为28~30℃;适宜盐度为20~40,最适为30~35。星斑裸颊鲷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盐度低于25时沉于水底,大于25时浮于水面。24℃,不投饵仔鱼存活系数为14.57,仔鱼活力较好;盐度为33时,不投饵存活数值为22.8,仔鱼活力较好。  相似文献   
40.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名龙胆或龙趸石斑鱼,它体呈椭圆形,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鞍带石斑鱼作为海水养殖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病害少、市场价值高且稳定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