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为探讨填料生物膜在养殖尾水处理中对水体氮循环的影响机制,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填料生物膜、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填料生物膜微生物主要参与氮代谢活动。在属水平上,Pseudomonas、Spirochaeta、Opitutus和Syntrophus是填料生物膜氮素转化过程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类群。与水体相比,填料生物膜的碳代谢活动能力较强(P<0.05);填料生物膜上固氮功能基因nifH、硝化功能基因hao、反硝化和异化硝酸盐功能基因napA、nirS、norB、norC、nrfA、nirB和氮代谢调控基因ntrC及其相应的关键酶均显著高于周围水体(P<0.05),且对含氮污染物有显著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内复合填料生物膜具有比周围水环境更强的氮周转能力,主要通过关键功能物种介导的固氮和反硝化作用实现养殖尾水氮素的转化和迁移。研究结果作为野外实验证据,可为复合填料生物膜系统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们以怀柔怀沙河沟域虹鳟流水养殖水体为对象,研究并建立了一套集“源头净化—过程消减—尾水深度处理”的养殖水体综合养护系统,并建立水体养护示范点.  相似文献   
13.
 2001年4~6月对辽宁盘锦辽河三角洲地区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试验池中的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Z1~Z5的变态率分别为(77.8±11.3)%,( 67.9±24.2)%,( 47.5±20.7)%, ( 51.1±32.9)% 和( 63.8±27.5)%;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在池塘中主要集中在上风位,约占43.7%~65.6%,下风位则分布较少,为14.2%~20.1%;在垂直分布方面,Z1~Z4系底层>表层, Z5则相反,表层>底层。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昼夜水平移动主要受风向的影响,有风时它们向上风位方向移动,无风时它们则在池塘中分布较为均匀。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昼夜垂直移动主要收光照的影响,白天它们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下层,夜间弱光照或无光时,它们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4.
笼养东北虎春季行为及活动规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 ,在哈尔滨动物园对 4只笼养东北虎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春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睡眠 (39.4 2 % )、走动 (2 8.4 6 % )、卧息 (2 6 .4 1% )、其它 (5 .71% ,包括取食、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嬉戏、站立、直立及发声行为等 )。睡眠在一天中有一个持续长达 5h的高峰期 (10 :0 0~ 15 :0 0时 ) ,走动和卧息则分别有两个高峰期 (8:0 0~ 10 :0 0时和 14 :0 0~16 :0 0时 )。通过周末与非周末的比较发现游人的多少可显著改变笼养东北虎的行为 ,其中对卧息 (F =5 .2 7,p <0 .0 1)影响极显著 ,对睡眠 (F =3.16 ,p <0 .0 5 )和走动 (F =2 .80 ,p <0 .0 5 )影响显著。此外 ,饮水与笼养东北虎的日活动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1年4~6月对辽宁盘锦辽河三角洲地区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试验池中的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Z1~Z5的变态率分别为(77.8±11.3)%,(67.9±24.2)%,(47.5±20.7)%,(51.1±32.9)%和(63.8±27.5)%;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在池塘中主要集中在上风位,约占43.7%~65.6%,下风位则分布较少,为14.2%~20.1%;在垂直分布方面,Z1~Z4系底层>表层,Z5则相反,表层>底层.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昼夜水平移动主要受风向的影响,有风时它们向上风位方向移动,无风时它们则在池塘中分布较为均匀.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昼夜垂直移动主要收光照的影响,白天它们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下层,夜间弱光照或无光时,它们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了解海水中悬浮物颗粒的静沉降特性,对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水源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以舟山长峙岛海域为例,通过2019年7-9月进行的静沉降试验,分析总结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和粒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斯托克斯沉速公式和重复深度吸管法计算悬浮物颗粒的沉降速率。结果表明:1)在悬浮物静沉降特性试验中,沉降装置直径的小幅度变化对沉降结果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2)舟山近海海域表层海水悬浮物的粒径分布属于粉砂范畴,很难通过静沉降的方式完全除去;3)沉降初期,以大颗粒悬浮物沉降为主,沉降速率大;沉降中后期,以小颗粒悬浮物絮凝沉降为主,沉降速率小;4)通过重复深度吸管法计算得到舟山近海海域悬浮物沉降速率范围为0.001~0.01cm/s,并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悬浮物平均沉降速率与悬浮物浓度之间的Logistic曲线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舟山近海海域工厂化水产养殖用水悬浮物去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32%的印楝素乳油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大型溞24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9、17 μg/L,安全浓度为1.12 μg/L,属于剧毒物质.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印楝素浓度的增加,大型溞的内禀增长率(rm)、产幼次数、总繁殖量、平均世代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存活时间均呈现降低趋势;低浓度组(0.432、0.768、1.120μg/L)大型潘的rm与对照组(空白对照和丙酮对照)差异不明显(P>0.05),当印楝素浓度升高至1.340、2.400 μg/L时,大型潘的rm逐渐下降,从0.347 6 d-1降至最低值0.3063 d-1;而最高印楝素浓度组(2.400 μg/L)大型潘的存活时间、R0、T、产幼次数和总繁殖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3.60 d、24.696 1、11.439 9 d、2.47次、26.87个.本研究表明,高浓度印楝素显著缩短了大型溞的存活时间,降低了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时间T、产幼次数和总繁殖量.  相似文献   
18.
正藻类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以营自养生活为主,有的则营共生或寄生生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藻类以其自身的形态构造、生理和生态特点适应着生活环境,从而形成了各种生态类群。藻类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油脂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生物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1-6]。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铬、铅、汞、锌、铜的含量分别为93.6(50.3~172)mg/kg(干)、32.2(20.1~185.8)mg/kg(干)、0.136(0.009~0.742)mg/kg(干)1、09.4(61.1~235)mg/kg(干)和57.8(18~155)mg/kg(干)。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其中部分池塘中铜和汞的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铅的污染等级为安全级;锌的污染处于警戒线;铬、汞和铜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