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9篇
  11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南热带砖红壤有机组分对植胶与橡胶连作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海南天然次生热带雨林、第1代胶园和第2代胶园林下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随着天然次生林开垦为第1代胶园,并更新为第2代胶园以后,土壤有机组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土层的迁移。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及各有机组分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第1代胶园和第2代胶园,第1代胶园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和黑炭碳含量显著高于第2代胶园土壤,第2代胶园土壤富啡酸和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碳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与第1代胶园土壤差异不显著;在20~40 cm土层,天然次生林和第1代胶园土壤有机碳及各有机组分碳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和黑炭碳含量显著高于第2代胶园土壤,第1代胶园土壤颗粒有机碳和胡敏酸碳含量显著高于第2代胶园土壤,其他各有机组分碳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植胶和橡胶连作,土壤有机质和各有机组分含量大幅度降低,但不同有机组分含量降低幅度不同。同时植胶和橡胶连作会影响各有机组分在表层和亚表层的分配,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明显的表聚性,胶园土壤有机质和各有机组分含量在表层和亚表层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2.
以马铃薯蛋白粉为原料,利用Protamex复合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制备抗氧化肽。以总抗氧化力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底物质量浓度5%,加酶量4 000 Ug,酶解时间16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的总抗氧化力为0.751 mmolL,回归得出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3.
一体化育苗营养基在西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为试材,对北京中农赛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体化育苗营养基进行了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体化育苗营养基育苗幼苗期立枯病发病率2.06%,在西瓜后期生长过程中,立枯病和枯萎病发病率仅为1.50%和5.88%,小区果实产量为88.2 kg,坐果率达100%。西瓜幼苗立枯病发病率较营养钵育苗降低4.5个百分点,枯萎病的发病率降低11.72个百分点、产量提高20%以上,同时可促进提前开花4~5 d,坐果率提高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4.
运用准时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对医院科研项目不同阶段信息需求与信息提 供之间的匹配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知识供需不匹配的类型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弥补 知识缺口,提高科研项目的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5.
描述了国内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我国中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针对中部地区的农村现状,提出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使信息时代下,我国中部地区发挥地区农村信息化普及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86.
叶类物料湿法微细粉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叶类物料的特性分析,探讨了叶类物料粉碎最有效的机理,并对高剪切均质机和受控切割机对叶类物料的粉碎机理和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受控切割技术对叶类物料进行受控切割粉碎,叶类物料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粉碎.实验证明,先用高剪切机进行粗粉碎再采用受控切割进行粉碎效果更好.这就为叶类物料湿法粉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同时也为叶类物料湿法粉碎机技术的进一步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
RFLP分子标记及其在蔬菜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FLP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其原理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检测含同源序列的酶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具有可靠性较高,但操作烦琐、信息含量低等特点。本文综述了RFLP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分类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是食品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其形成机理尚不明确,抑制方法也在探索中。为明确其机理及抑制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模拟食品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CML)及羧乙基赖氨酸(CEL)两种AGEs生成规律,并以苹果幼果多酚、根皮苷为抑制剂研究其对AGEs的生成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幼果多酚及根皮苷均可有效拟制CML和CEL的生成。  相似文献   
89.
在现阶段的林业中,果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果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需要结合各种类型的种植技术,对果树管理的要点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90.
为揭示黑土区玉米穗质量与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尺度效应,在分析玉米穗质量与影响因素空间变异的基础上,利用联合多重分形方法研究玉米穗质量与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玉米穗质量的变异程度为中等,茎粗的变异程度随时间变化由中等变为弱变异,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异程度为弱变异;玉米穗质量与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范围介于7.15~66.51 m;玉米穗质量、叶绿素含量、土壤容重、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具有强烈空间相关性,茎粗、土壤含水率、土壤饱和含水率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单一尺度上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对玉米穗质量的空间变异性有显著影响,多尺度上叶绿素含量、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茎粗、土壤含水率对玉米穗质量的空间变异性有显著影响;玉米穗质量与土壤特性、不同时期作物生长指标的多尺度相关程度绝大部分都大于单一尺度上的相关程度;随取样时间变化,玉米穗质量与茎粗在单一尺度和多尺度上的相关程度均先增后降,但开始降低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