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7篇
  73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在高糖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左归降糖益肾方含药血浆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25 mmoL/L葡萄糖,10%空白血浆)、高糖组(B组,200 mmoL/L葡萄糖,10%空白血浆)、左归降糖益肾方含药血浆组(C组,200 mmoL/L葡萄糖,10%含药血浆),4-苯基丁酸(4-PBA)含药血浆组(D组,200 mmoL/L葡萄糖,10%含药血浆)。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足细胞凋亡情况;MTT自动比色法检测足细胞活力,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bax及bcl-2蛋白或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足细胞活力降低,bax及 bcl-2蛋白或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B组相比,C组、D组足细胞活力升高,bax蛋白或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bcl-2蛋白或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C组比,D组足细胞活力升高(P<0.05),但bax及bcl-2蛋白或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x及bcl-2蛋白或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是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左归降糖益肾方含药血浆可以通过影响bax及bcl-2蛋白或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2.
张仲景论治胸痹具有独到认识,概括起来有如下4个方面:阳微阴弦,以定虚实之机;虚瘀相因,以分标本之型;五脏相关,以论和调之治;遣方施药,以明复阳之效。张仲景立足阳微阴弦的脉象角度,着重从虚实进行致痹阐述,创立以宣痹通阳为主的温通之法,对现代中医的临床运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起垄覆盖秸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花生起垄种植方式下,研究了秸秆覆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秸秆的垄面和垄沟土壤温度均最高,垄沟秸秆覆盖、全部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垄沟土壤水分含量;覆盖秸秆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垄沟覆盖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较小,产量仅降低3.9%;秸秆覆盖能增加花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提高棕榈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木焦油酸的含量,减少粗脂肪的含量,降低油酸、硬脂酸、花生酸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500kg/hm~2,花生能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蛋白质和粗脂肪产量,分别为4480.95kg/hm~2、1169.5kg/hm~2和2029.9kg/hm~2。起垄种植+垄沟覆盖秸秆方式是既能够充分利用小麦秸秆资源,又保证花生丰产的合理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74.
小麦—花生统筹施肥对花生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小麦花生两熟制统筹施肥对花生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花生单季习惯施肥相比,将小麦花生两作施肥统筹考虑,采取了减少周年氮用量、增加钾肥用量、调整氮磷钾在小麦-花生上的分配比例、改变施肥时期等优化施肥措施,可有效增加花生结果枝、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出仁率,使花生产量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10.5%、9.1%;花生籽仁中粗脂肪、钾含量、花生酸和山嵛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磷、钾养分含量提高,有效解决了土壤养分不平衡问题。因此,通过小麦花生统筹优化施肥,既能够增产又提升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5.
东柳沟流域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及可风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可反映该区环境特征,研究风水复合侵蚀区小流域内部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可为探究风水两相侵蚀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表土空间采样和室内测定,对地处风水复合侵蚀区的东柳沟流域的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可风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柳沟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土粒径主要为细砂粒(50~250μm),体积分数为56.59%~86.65%,属于风沙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土粒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草地、农地、灌木地的平均粒径(Mz)分别为77.60,81.66,87.85μm,颗粒级配较细,而沙地、河道的Mz分别为126.36,151.80μm,颗粒级配较粗;流域表土粒径大部分表现出正偏和窄峰,颗粒分布较集中。从流域上游到中游,表土粒度表现出明显的粗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除河道外,上游各土地利用类型表土的Mz均显著小于中下游(P0.05)。而在流域中游,除草地、河道之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Mz与沙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流域表土的可风蚀性颗粒分析结果表明,自上游到中游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易风蚀颗粒含量显著增加,草地、农地、灌木、河道分别增加了44.4%,54.23%,48.84%,33.76%。结论表明,流域中游是表土粒度分布最复杂、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区域,同时也是风蚀与水蚀叠加作用最为频繁的区域。  相似文献   
76.
不同种类钾肥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豫南烟区适宜的钾肥种类,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钾肥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移栽后30~50 d,碳酸钾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处理次之;在移栽后70 d,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碳酸钾肥处理次之。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施钾肥处理产量增加295~800 kg/hm2,产值增加6 969~16 814元/hm2,以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处理各经济性状指标表现最好,碳酸钾肥处理次之。与常规钾肥(硫酸钾)处理相比,其他钾肥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处理效果最好,碳酸钾肥处理次之。综合分析,在豫南烟区,以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和碳酸钾肥代替常规硫酸钾肥能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超级稻Y两优2号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的杂种优势表现,分析其杂种优势生理学基础。[方法]对杂交组合Y两优2号及其亲本的种子萌发情况和秧苗素质等主要指标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杂交组合Y两优2号的所测性状都表现出杂种优势,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鲜重和幼苗干重等,Y两优2号从种子萌发开始就具有比亲本强的生长优势。苗期,无论是在室内的水培环境还是室外的大田环境,杂交组合Y两优2号在播种后20 d(DAS20)和播种后30 d(DAS30)的所有性状都表现出杂种优势,其中地上部鲜重的相对中亲优势值最高。随着幼苗生育进程的推进,Y两优2号的大部分性状在DAS30比DAS20都表现出更大的优势。[结论]Y两优2号这些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表现为杂交水稻的植株形态建成和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生物有机肥在烟草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有机肥具有改善土壤肥力、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提升肥料利用率、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质量、增强烟株抗病力等优点,其在烟草上的应用符合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笔者概述了中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生产及应用现状,探讨了生物有机肥在烟草上的应用作用效果及机理,并对中国生物有机肥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烟叶生产和植烟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小区株行条播机弹匣式上种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小区株行条播机手动上种人工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株行条播机弹匣式上种装置。上种装置包含直流电机、接近开关、种盒导梯、种子导流部件、种盒插板、种盒组、种盒推块、机架、护板、链轮传动机构及插板锁紧机构。为此,阐述了弹匣式上种装置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对极易卡滞的种盒推块入轨环节进行了对比和力学分析;研究了多种电控传感器与检测方案,并对电控部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设计。通过对弹匣式上种装置的可靠性试验表明:装置各项指标合格率达到93%以上,上种最终作业合格情况达到98.6%,装置的连续作业可靠性及上种准确性符合小区育种精密性要求。  相似文献   
80.
<正>扶桑绵粉蚧是新近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该害虫寄主广泛、为害严重,除严重为害棉花外,对瓜类、芝麻、观赏苗木等多种作物也有重大影响,被害作物一般减产20%~30%,严重达70%~80%,甚至绝收。2010年农业部将该虫增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2013年新洲区在棉花上发现扶桑绵粉蚧危害,随即展开扑灭、防控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发生情况2013年9月6日,新洲区阳逻街新堤村一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