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为深入了解干旱绿洲规模化节水治盐后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特征,有效控制盐渍化,以焉耆盆地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5、2015、2020年长时序LandSat遥感影像和地表含盐量、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等指标,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获取各指标的时空分布栅格图件,将各栅格图件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可拓层次分析法权重进行空间嵌套并叠加,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结果表明:研究区盐渍化经历了2000—2005年扩张、2005—2015年显著减少、2015—2020年趋于稳定3个阶段,从发展趋势看,研究区盐渍化处于减轻并趋于稳定态势;盐渍化严重的区域主要是博斯腾湖滨;由可拓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水埋深(0.325)、地下水矿化度(0.282)、土壤含盐量(0.198)、地表含盐量(0.184)、地表灌水量(0.031),可见,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是影响区域水盐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焉耆盆地控制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2.
土壤镉污染的原位钝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是南方稻田土壤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危及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通过文献学分析发现土壤中镉污染的原位钝化技术研究中最常用的是施用石灰和硅肥,重点阐述了土壤中镉污染的原位钝化控制技术,包括石灰、赤泥、硅肥、钾肥、钙镁磷肥、粉煤灰等物质或肥料等无机改良剂,及禽畜粪便、作物秸秆、泥炭、豆科绿肥和堆肥等有机改良剂的应用效果,指出应加强原位钝化控制镉污染土壤及其最合适用量水平和施用方法的研究,尤其要关注如何合理利用原位钝化剂阻控土壤中镉的迁移。  相似文献   
133.
乡村振兴是关系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2017-2019年990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论文为数据样本,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研究发现,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学术界有关乡村振兴的研究文献迅速增加,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发文作者之间的研究合作也十分欠缺。在研究机构的分布上,主要以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学术力量雄厚的"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且研究机构之间的研究合作较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共被引作者主要有贺雪峰、刘彦随、叶兴庆、黄祖辉、王亚华、陆益龙、黄宗智、沈费伟、陈锡文、温铁军、刘合光等,费孝通先生的研究成果对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研究仍具有重要影响。学者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展开了研究,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精准扶贫、城镇化、乡村旅游、实现路径、返乡创业等是乡村振兴研究的热点领域。根据乡村振兴研究的基本情况、进展及热点分析,结合具体的文献研究,对未来乡村振兴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4.
磷从陆地向水体迁移以及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过程。南亚热带地区土壤富含铁,铁结合态磷是该地区土壤和沉积物中磷的重要组成部分,铁与磷的相互关系可能在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比较了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1座大型水库消落带裸露土壤、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磷和主要金属元素(Al、Ca、Fe和Mn)含量或浓度。结果显示:沉积物与消落带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比值依次为Mn>P>Fe>1>Al>Ca,与土壤铁和锰高的流失率相比,铝和钙基本无流失作用,铁和锰从流域土壤向水体和沉积物迁移可能是华南地区水体铁锰超标的重要原因。水库消落带土壤和表层沉积物总磷与铁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且沉积物铁结合态磷含量占总磷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土壤(p<0.05)。表明磷主要与流域土壤中的铁结合并共同迁移、沉降,最终汇入沉积物中。当Fe:P>70时,水体磷浓度基本低于20μg/L,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铁能吸附水体磷并抑制磷释放,此时沉积物是磷的“汇”。当Fe:P<70,总磷含量与铁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水体磷浓度与沉积物铁磷比显著负相关( p<0.05),表明这些水库沉积物中铁对磷的吸附可能已开始饱和。暗示沉积物铁磷质量比为70可能是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开始由磷汇向磷源转化的关键阈值。  相似文献   
135.
<正>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位于闻名中外的黄泛区腹地,是一个集种子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股份制种子企业,也是在河南具有雄厚实力、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种子企业。  相似文献   
136.
本研究以竹单板和多孔泡沫铝为原料,采用卡夫特AB胶、环氧树脂胶和酚醛树脂胶等三种胶黏剂将竹单板与泡沫铝黏合成型,制备竹单板/泡沫铝夹芯复合板材。探究了不同胶黏剂种类及施胶量对竹单板/泡沫铝夹板材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和胶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胶黏剂,施胶量为340 g·m-2时所制备的板材,其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及胶合强度均达到最大值,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72 h吸水率达到最低值,竹单板和泡沫铝的胶合界面黏合更紧密,证明板材的综合性能最优,最适于工业化生产和实际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37.
灌溉水中悬浮态的镉被认为是湖南省农田镉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比较紫背浮萍、美人蕉、狐尾藻和水葫芦4种典型南方水生植物对悬浮态镉去除的效果,筛选出效果更好的水葫芦和狐尾藻,进一步收集植物根部悬浮物、体系底泥,分析其镉含量并开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中狐尾藻镉去除效果最佳,去除效率为94.42%。植物对镉的去除主要通过助沉降和吸附,其中沉降部分所占比例最高,根系复杂的水生生物在去除灌溉水中镉的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性能,狐尾藻沉降部分的镉含量占8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