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免耕水稻节水栽培土壤水分调控指标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早季和晚季,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3种土壤水分条件:水稻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5%~100%、80%~85%、65%~70%(分别用W100、W85、W70表示).【结果和结论】W70处理免耕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显著低于W100与W85处理.W70处理产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穗变小和结实率下降.W70处理土壤水分显著抑制了生物量积累和物质转运.水稻分蘖数随土壤水分下降而下降,分蘖盛期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最终分蘖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稻株高均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而降低,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水稻上部3片完整叶(上三叶)的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水分亏缺首先影响叶宽,其次为叶长,进而使叶面积降低.免耕水稻抽穗期W70处理上三叶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均显著降低.因此,免耕水稻节水栽培中,土壤水分应不低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为宜.  相似文献   
72.
水分管理对免耕抛秧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水分管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对根系的伸长、生长、生理及分布具有较大影响,水稻各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水稻单株根干质量、单株生物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总根数、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淹水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处理实收产量显著高于淹水淹灌,增产主要因子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灌浆盛期干湿交替灌溉处理单株生物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总根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湿润淹灌,水稻产量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广西区农技推广总站从90年代开始,在北流等6个县9个乡(镇)实施吨谷乡(镇)综合技术开发丰收计划。1991年, 9个乡镇19.91万亩双季稻亩产达1010.6公斤。该文介绍了达标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74.
多效唑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
荔浦县地处广西桂林地区南部,属桂北稻作区,历年水稻产量较高,80年代初单位面积产量处于全区的前茅,与广西水稻生产“尖子县”北流市相当。但进入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单位面积稻各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远未及北流市,到1992年水稻单产只有398公斤/亩,  相似文献   
76.
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A1)、编织布旱育秧(A2)、塑盘旱育秧(A3)、编织布湿润育秧(A4)、塑盘湿润育秧(A5)5种育秧方式及壮秧剂处理2个因素,研究育秧方式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后立苗最快的是A2,其次是A3和A5,A1和A4最慢;分蘖最快、数量最多的是A2,其次是A1,A4分蘖最慢、数量最少;干物质积累A2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是A3、A5和A1,A4积累最少;A2的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较好,A4产量最低、产量性状较差,其他处理的产量及性状介于A2与A4之间。施用壮秧剂可促进早稻生长,改善产量性状,提高产量。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综合早稻生长和产量及性状看,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旱育秧。  相似文献   
77.
采用卵径形态比较和能量代谢关键酶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卵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大菱鲆受精卵卵径平均值为(1.053±0.020)mm,不同批次的受精卵卵径间无显著差异。双变量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卵径与悬浮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间相关性皆不显著。基于能量代谢关键酶统计结果显示,大菱鲆受精卵孵化率与参与蛋白代谢关键酶谷草转氨酶(AST)相对活力存在显著相关性[EAST≥(15.159±3.300)U.mg-1,HHatchingrate〉20%,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675,P=0.003],悬浮率和受精率与AST显著相关;大菱鲆受精卵悬浮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与参与糖代谢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K)间相关性均不显著。该研究表明,AST相对活力可以作为用于评价大菱鲆卵质的生理生化参数,蛋白质在大菱鲆受精卵能量代谢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78.
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可显著提高免耕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单株根系干重、单株生物鼍、根半径、单株根表面积、单株根长、单条根长、根长密度、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是对单株总根数的影响不大.与3 t/hm<'2>稻草还田量相比,6 t/hm2稻草还田量的增产效果和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79.
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编织布隔层旱育秧、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和塑盘旱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苗期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和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的单株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根数量、二次分枝根数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塑盘旱育秧处理。编织布隔层育秧对免耕水稻单条根长影响不大,但促进了根毛的生长。与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相比,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80.
耕作方式对还田稻草氮素释放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在免耕和常耕条件下,还田稻草氮素释放特性和水稻氮素利用的差异。【方法】2006年和2007年晚稻,在田间将稻草还田,并在不同时期测定稻草中残留的氮素,同时进行桶栽试验,将15N标记稻草还田,成熟期测定水稻积累的总氮素和15N丰度。【结果】稻草中残留的氮素随还田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不同时间段下降的速度差异很大。还田后0~40 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60%,还田后40~100 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10%。两种耕作方式下还田稻草含氮率均呈升高趋势。无论是干稻草还是湿稻草还田,免耕条件下稻草氮素平均释放速率高于常耕。免耕方式下湿稻草的氮素释放速率较高,常耕方式下干稻草氮素释放速率较高。【结论】无论还田稻草状态相同与否,常耕水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量较免耕水稻高。免耕有利于还田稻草的氮素释放,但水稻从还田稻草中吸收的氮素和氮素利用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