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61.
为完善美洲鲥池塘养殖技术,对美洲鲥1~+龄亚成鱼在池塘保温大棚条件下越冬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开展了美洲鲥池塘保温大棚越冬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4 682尾/hm~2。试验结果:在水温11.2~20.6℃条件下,经150 d的越冬养殖,越冬成活率98.0%,美洲鲥体长增长26.6%,体质量增加96.2%,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W=0.012 3L~(3.076),R~2=0.922 8,接近于匀速生长,体长、体质量日均增长量随养殖天数的增加呈n形变化,肥满度在1.55~1.71,最大值出现在越冬养殖中期。结果表明:美洲鲥1~+亚成鱼的适宜越冬水温在12℃以上,最佳越冬水温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62.
池养美洲鲥1+龄鱼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美洲鲥1~+龄鱼种在池塘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10~#东、10~#西2个池塘开展美洲鲥养殖试验,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15 600尾/hm~2、9 600尾/hm~2;养殖成活率分别为46.65%、42.70%。合并统计分析美洲鲥养殖周期内生长特性,在16.4~30.8℃条件下,经185 d的养殖试验,美洲鲥体长增长48.3%,体质量增加286.8%,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W=0.006 7L~(3.2603(,R~2=0.941 6,呈匀速生长,日均增长量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呈"U"型变化,日均增重量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呈"W"型变化,肥满度变化范围为1.34~1.63,最大值出现在夏季阶段平均水温最高的时段,美洲鲥1~+龄鱼种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16~30℃,最适生长水温为19~24℃。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菊黄东方纯的补偿生长机制,发掘其生长潜力,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体质量(128.23±16.67)g的菊黄东方纯进行饥饿0 d(对照)、5 d(F5)、10 d(F10)、15 d(F15)和随后恢复投喂25 d的处理,分别于饥饿开始前、饥饿结束及恢复投喂结束时进行采样,分析饥饿及恢复投喂对菊黄东方纯生长和血清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期间,F15组菊黄东方纯的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F5组(P0.05);F10和F1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负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F5组和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后,F1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试验鱼的平均体质量、总增重率和总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F5组总增重率和总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68%和34.09%。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试验鱼的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受饥饿胁迫,试验鱼体内血糖、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饥饿至15 d时达显著水平(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影响(P0.05)。恢复投喂后,除F15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10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外,各处理组的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饥饿5 d的菊黄东方纯表现出超补偿生长能力.适当延长投饲间隔或减少投饲次数对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改变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 2个品种长期以来的单养模式,提高池塘空间和投喂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益,分别于2018、2019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菊黄东方鲀混养试验,并与菊黄东方鲀和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池塘水产品产出总量,对池塘整体提质增效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5.
脊尾白虾家系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纳苗获得的脊尾白虾,经人工强化培育后挑选健康强壮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家系配对人工育苗.试验设9组,亲虾抱卵孵化后采用小水体培育幼体,幼体初期投喂螺旋藻粉.平均育成率达到67.49%,最高育成率达到73.91%.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高密度和常规密度养殖模式下刀鲚幼鱼营养成分的差异,评估高密度养殖刀鲚幼鱼是否存在环境拥挤胁迫。【方法】采用池塘高密度(108 240 尾/hm2)和常规密度(62 505 尾/hm2)模式养殖刀鲚0+龄幼鱼,测定鱼体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干样中常见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及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等评价幼鱼肌肉的营养品质。【结果】高密度模式养殖刀鲚幼鱼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4.07%和2.50%)均较常规密度养殖模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16%和3.97%)显著降低(P<0.05),而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密度养殖模式的精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而组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其余15种氨基酸的含量在两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刀鲚幼鱼干样中常见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EAA/TAA、EAA/NEAA和DAA/TAA在两模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养殖密度模式下刀鲚幼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F值均非常接近。在检测到的28种脂肪酸中,有22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两模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脂肪酸中,高密度养殖模式的C18:1n9c、C16:1、C18:3n3、C20:2和C20:5n3(EPA)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而C18:0、C22:2、C20:4n6、C22:5n3(DPA)和C22:6n3(DHA)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高密度养殖模式的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低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结论】池塘高密度养殖不会造成刀鲚幼鱼鱼体蛋白质品质的下降,但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刀鲚幼鱼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MUFA显著下降,PUFA和n3PUFA/n6PUFA显著升高,说明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刀鲚幼鱼已经受到环境拥挤胁迫,因此刀鲚幼鱼的池塘养殖密度以不超过108 240 尾/hm2为宜。  相似文献   
67.
为探明不同养殖品种在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的水质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获取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接近总排水量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的适宜采样时段,对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在16:30~次日7:30的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每3 h采集养殖尾水检测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总氮(TN)、总磷(TP)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品种之间,排放养殖尾水的4项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评价养殖尾水水质状况:中华绒螯蟹最佳,暗纹东方鲀次之,罗氏沼虾较差。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TSS和TP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ODMn和TN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暗纹东方鲀养殖池塘的TSS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暗纹东方鲀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TP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4项水质指标的实际排放强度均低于估算排放强度(P...  相似文献   
68.
为提高刀鲚和暗纹东方鲀的池塘养殖效益以及获得大规格刀鲚鱼种,2021年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的4口池塘中进行了1+龄刀鲚(3 000尾/hm2)与暗纹东方鲀成鱼(12 000尾/hm2)的混养试验以及刀鲚生态自繁养殖试验。经过132 d的养殖,刀鲚出塘规格达到24.99~59.90 g/尾,成活率为15.0%~54.1%,其中有3口试验池塘获得了大规格刀鲚自繁鱼种,数量分别为2 515、2 871、3 399尾;暗纹东方鲀出塘规格在280.2~296.3 g/尾,单位面积产量达到3 372.8~3 502.5 kg/hm2,成活率达97.8%~100.0%。  相似文献   
6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水产养殖产业、水产品流通和消费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特色水产品养殖和销售尤为严重,而且影响还在进一步延伸。为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美洲鲥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本调研组于2020年10月采用实地走访、电话网络采访和座谈等形式对美洲鲥主产区——长三角地区的技术服务人员、养殖户、商贩、外销主要经销大户等进行调研,收集和分析了疫情时期美洲鲥的繁育、养殖、流通、餐饮等领域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探究了疫情防控对美洲鲥产业影响的成因。针对当前美洲鲥产业中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引导消费市场、降低上市规格;创新营销模式、激活家庭烹饪;研发高抗品种、转变养殖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引导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0.
为探索一种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中华鳖养殖新模式,利用条件相似的2组室外池塘进行了桃-鳖种养模式和鱼-鳖混养模式对比养殖试验,比较和分析了2种模式下池塘水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2种模式下池塘水体总氨氮(TAN)质量浓度无规律性变化,但桃-鳖种养模式的TAN质量浓度在试验后期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试验期间,桃-鳖种养模式下水体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并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下水体NO2--N质量浓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NO3--N质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酸碱度(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的水体pH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pH的水体显著高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2种模式下水体高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