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验选取平均体质量为536.67(±15.23)g的褐牙鲆,随机分为6个平行组,饥饿处理0、2、10、20d,研究饥饿胁迫对褐牙鲆血浆皮质醇、溶菌酶(LSZ)活性及免疫组织中非特异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0~20 d过程中,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浆皮质醇浓度呈现增加趋势,并且在饥饿10、20d时与饥饿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肝脏与脾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在饥饿10、20 d时与饥饿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血浆LSZ活性、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脏与脾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饥饿2d时与饥饿前相比显著升高,在饥饿20d时均降低,并且肝脏SOD与AKP活性与饥饿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饥饿0~20 d过程中,脾脏与肾脏LSZ活性、肾脏AKP活性、肾脏ACP活性与饥饿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短期(2 d)饥饿胁迫可激活褐牙鲆非特异免疫酶的活性,而长期(20 d)饥饿胁迫能够降低褐牙鲆免疫机能,同时皮质醇激素可能对褐牙鲆非特异免疫系统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2.
次氟酸盐是一种廉价广谱的杀菌消毒剂,本文介绍了其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变化及施入水中后有效氯衰减的影响因素,给出水产养殖中快速测定有效氯、余氯的方法,提出了生产中使用次氯酸盐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3.
克氏螯虾与鲢、鳙鱼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螯虾原名为克氏原螯虾(P.clarkii),俗称"龙虾",隶属于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螯虾派、原螯虾属.克氏螯虾原产于北美,20世纪20年代由日本人移入本国养殖,后又移至我国南京一带放养.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强,种群发展很快,以后扩展至我国多个省市,有的湖泊和地区已发展成为优势种,以江苏为例,在90年代初的产量就达6万吨.近年来,克氏螯虾由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价格低廉,以及利用虾壳提取的虾青素、几丁质等在食品、医药、保健、造纸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大量捕捞,致使克氏螯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为此,许多地方已开展了克氏螯虾的人工养殖.但由于克氏螯虾个体之间互相残食现象严重,特别是幼虾和刚蜕壳的虾容易被残食,所以,在生产上产量一直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克氏螯虾与鲢、鳙鱼的习性不同进行了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这种新的养殖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可以为当前不太景气的淡水养殖业提供一个新的亮点.现将我们的经验技术总结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利用克氏螯虾与鲢、鳙鱼不同的习性进行混养试验。在鱼虾苗下塘前进行清池、进水与肥水、种植水草、设置网片等准备工作。虾苗的投放量根据其个体大小可适当调整,本次养殖选用大规格鲢、鳙鱼苗按500尾/667m^2投放。在日常管理中要把握好饵料投喂量和投喂时间,控制好水质,加强病害防治工作。采取虾笼诱捕,留大放小,避免集中上市,具有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5.
赤眼鳟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成  宋新成 《齐鲁渔业》2007,24(11):46-47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因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红眼鱼、红眼睛。自然分布于全国江河湖泊的缓流水域,是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也是主要的传统捕捞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食性杂的特点,因而极具开发价值。关于赤眼鳟的早期发育,仅有孙际佳等(2006)对赤眼鳟精、卵  相似文献   
36.
缢蛏对养殖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恒温20℃下24 h、48 h、72 h、96 h时试验水体的pH、DO、COD和氨氮值,与初始值和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经缢蛏96 h净化后,污染海水的pH值升高了7.79%,DO值升高了47.25%,而COD值降低了23.60%,氨氮降低了15.94%。实验表明:缢蛏对养殖水体中的DO、COD和氨氮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37.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是由灰飞虱传给稻苗而导致发生的病.灰飞虱能在本土越冬,一年繁殖5~6代.灰飞虱获毒和传毒的能力很强.病毒被灰飞虱传给稻苗后,秧苗期10~15天后发病,分蘖盛期15~20天后发病,分蘖末期拔节初期30天后发病,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病.稻苗越小越容易染毒发病.秧苗至分蘖期极易染毒发病,稻苗圆株拔节后耐毒能力逐渐增强,不宜发病显症.秧苗一旦染毒发病,同株的所有分蘖都发病,而且不可康复转好,全部死亡,或穗不畸形、很少结实.  相似文献   
38.
将高原鼠兔的日常行为划分为采食、警戒、嬉戏和洞内滞留4个类型,选取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3个代表性指标反映草地植被性状的变化,探讨了植被性状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行为模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高度、盖度和生物量的增加可导致高原鼠兔洞内滞留和警戒时间增加,采食和嬉戏时间减少;高原鼠兔的某些行为对植被性状各主要指标变化应对反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或临界范围,在此临界点或临界范围之前和之后,高原鼠兔对植被环境的感受会发生质的改变;采食时间与洞内滞留时间的比值(G/H)越小,表明植被环境的胁迫压力越大,反之则越小;植被高度对高原鼠兔生境的影响力大于盖度和生物量。  相似文献   
39.
黏孢子虫(Myxosporean)属于黏孢子虫门,黏孢子虫纲。目前报道的种类有1200多种,全部营寄生生活,除少数寄生于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  相似文献   
40.
自体质量(18.03±1.35)g单环刺螠中抽取体腔液,于4℃、3000 r/min(离心半径13.5 cm)离心20 min,取体腔液上清液,再将离心所得血细胞沉淀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后,经超声波破碎仪4℃破碎5 min,取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以牛津杯法和生长曲线抑制法检测单环刺螠体腔液上清液和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